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这一概念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日益凸显出来。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非常密切,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实施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碍。其实“课程资源”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了很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如教材、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软件等。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特点,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的要求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课程标准中既指明了小学阶段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又提出了达成科学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即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保障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减少理论课程、实施课程和有效课程的差距,从而实现课程目标是每个科学教师面对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尤为重要。

1、学习领域拓展迫切需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新课程将原来小学的“自然”学科名称改为“科学”,这一改变一方面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另一方面“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探究的过程以及结果。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应该包含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部分,而且这种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涉及有关的态度与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知识体系以结构框架的形式,给出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标准领域知识展开的主要内线索和相互关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小学科学课程补充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既符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又能反映科学技术最新面貌的知识。学习领域的拓展,以及我国幅源辽阔,地域、城乡差异大,环境、学校、教师和学生情况各不相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实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2、探究式教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工具,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与原来的“自然”学科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同,科学课程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并明确告诉我们,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受并内化。

理想情况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与获得的理解和知识两者是协调一致的。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有机结合,有赖于是否能够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和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因此,小学科学课程要求更高层次的课程资源组织、计划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