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土化科学素养教育内容与我国的现实问题
科学素养的养成与其它教育内容一样,也是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窄到宽的⑩。因此,科学素养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但科学素养究竟有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的教育发展过程究竟如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上述科学素养的11个要素也不是充分而必要的,对我国目前存在问题的讨论也难以穷尽,因此现在仅提出几个突出的方面和层次加以讨论,以说明我国目前本土化内容的重点。
1.在注意科学教育的认知领域的同时,应加强向情意领域的转化。情意是人对世界各种事物所做出反应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坚定性的表现。在意志的四个品质(即自主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中,我们习惯于强调自制性而忽视自主性和果断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自觉地、有意识地提出自己行动的目的,并且能发动符合于目的的某些行动,同时又能克制不符合于这个目的的另一些行动。这就是科学素养的第一条要素的意义(见表2)。
2.在学习知识、方法的同时,应加强科学的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我们很多人,科学素养的最高境界,如目光远大、心胸宽广、热爱世界人民、以不断追求客观真理为生命的目的、以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为乐,可能难以做到,但我们可先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⑴处理好独立人格和集体主义的关系。我们传统上片面强调牺牲个人意愿服从集体利益。但科学鼓励创新,鼓励“君子和而不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个人的任何成就都必须基于前人的“集体”劳动;同时,个人的成果会很快地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向全社会。因此个人的成就就是全社会的成就。这与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大不一样,“个人奋斗”往往难以与社会需求接轨。
⑵处理好宽容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关系。无为而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进则退。但在公平竞争的同时,要具备现代意义上的以自尊为基础的宽容品质和谦虚精神。要善于合作与交流。要以现代化的团队精神为目标,在竞争中建立“双赢”机制、“伙伴关系”。
⑶处理好规则意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规则是科学原理、科学交流的基础,通过科学概念及其运用技能的掌握,可以培养人的规则意识。与实用主义泛滥的美国社会需要人本主义加以平衡不同,我国目前更缺少的是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⑷处理好创新与科学道德的关系。科学真理的相对性呼唤质疑精神,但创新要符合科学规范,反对学术腐败。科学不怕犯错误,因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过去,探索未来的过程。具有科学理性的人,勇于承认错误、善于纠正错误。诚实守信是基本的科学素养。
3.注重科学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美国在这方面的指标之一是:“能够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⑾对于我国大多数人而言,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要能够做到说话以事实为根据、前后概念一致。当说不清楚的时候,不使用诡辩术;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时,首先要分清自然现象与迷信、幻觉之间的差异,能够分辨邪教与宗教。
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诸如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和成绩;在评语中,少用大词、空词,多用具体、实在的词;在作文教学重要提倡讲真话、写真话、抒真情;在班级管理中,应树立每一个孩子都是人才的概念。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尊重个性、师生平等;处理问题时就事论事,不要夸大其词,不要上纲上线。
4.注重科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很多人虽然还不能达到美国的指标;“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⑿,但应该注意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要克服人情终于理性、人治大于法制、印象重于事实,经验代替规范的积习。慎用义气,因为义气与法制相背。对少数人的义气,就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存在的大众素质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像前人已经指出的那样:我们缺乏科学理性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说明,科学素养教育可以成为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四、结论
对于今天的中国,可以说科学素养教育是现阶段的难点,又是新时代的重点,应该全面素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从策略上讲,在处理科学素养培养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关系时,由于我们从前一贯片面强调前者,目前应该注重那些与科学理性一致的人文精神内容,如自主、合作、进取、质疑、诚信。因此科学素养教育可以成为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当然,它不可能是永久性的重点,也不是可以取代“科学素养”包含不进的、来自于优秀艺术和先进宗教的人文精神。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在接受和参与全球化的同时,应该承认并欣赏多样化,多样化是任何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保持活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