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的灵魂
一、幼儿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一)幼儿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

  1.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

  有个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跑去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答:“这是到某点距离处处相等的封闭曲线”。又跑去问小学生:“这是什么?”小学生答:“是句号”“是字母O”“是零”,有三种答案。而跑去问幼儿园小朋友,答案却是五花八门,有说“是太阳”,有说“是月亮”,有说“是磨盘……说什么的都有。为什么文化越高、年龄越大,想象力就没有年级又小又没文化的幼儿丰富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知识掌握越多,对想象力的束缚就越大。另外,因为长期受灌输式的学校教育影响,我们的学生养成了思维僵化、单一的习惯。
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在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期,开展幼儿科技活动,不但培养创新精神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使想象力不随年龄增大而减退。

  2.幼儿期是性格形成的初期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创造者树立强烈的创造意识,如造福人类的理想;大无畏的勇气等。而不良的心理素质却会使人们丧失创造意识。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培养创新精神及今后发扬创新精神都是非常有利的。

  3.幼儿期是好奇心最为强烈的时期

  对一个创造者来说,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去敲开创造的大门。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诱导你主动、频繁地接触新奇事物,孜孜不倦地观察、探索,使认识深化,从而找到事物内部规律,取得创造成果。怎样使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心最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这种发现、这种成功在大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幼儿眼里却犹如“发现了新大陆”。“成就感需要”是创造主动力五个层次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成就感)中最高级的需要,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次数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越强,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越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很好培养,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

  1.“幼儿科技活动”的涉及面非常广。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学……哪个领域没涉及到?我们吃的、穿的、玩的、住的、用的、行的,哪一件与科技无关?正规与非正规科技活动会涉及,日常生活与玩耍也离不开科技,与科技直接接触的机会越多,积累的科技经验就越丰富,创造精神的培养与巩固就越容易。

  2.每一种科技成果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幼儿在认识这些科技成果时,创新精神(创造意识)会自然受到熏陶。如:认识通讯工具、可视电话、传真机、电脑网络……,使幼儿感到是科技使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尊重创造发明的意识。

  3.“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性强,容易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例如我们设计的“自制小水车”活动:由教师出示前次活动中自制的小风车引入后,提出“你能做出一个用水带动的小水车吗?”幼儿在已有的经验(风车需要叶片、轴、柄)中迁移出用红萝卜块做轴、筷子做柄,可乐瓶做叶片,尝试着做出了一个个“小水车”。教师再提出“你做的水车能转吗?”引导幼儿用水试一试,有的幼儿高兴地发现自己的水车转起来了,有的幼儿发现自己的水车转不动,教师再引导幼儿“比较能转的水车与不能转的水车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幼儿发现:不能转的水车是因为插叶片的方向不对,或者是冲水的方法不对,从而改变自己的做法,使得水车转起来。接着教师再提出“怎样才能让水车转得快?”的要求,幼儿探索出水多、水少、下冲的力量等与转速的关系……。可见,科技活动是充满了操作、发现和创造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三)通过科学游戏与探索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最佳途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感知。因此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时,要避免小学化、成人化,不能以上课为主,而要以丰富多彩的游戏为主;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而要以幼儿主动自由操作为主;不需要幼儿去掌握那些抽象、枯燥、难懂的概念,只要幼儿去发现、去积累生动具体的科学经验,体验成功的欢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科学,在探索活动中学科学,这才是培养科学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二、幼儿教师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科技活动”,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科学概念。

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做到:
1.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具材料。不但要数量多,类型也要丰富,最好幼儿人手一份,至少每组一套。目的是使每个幼儿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都能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感知事物,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

  2.为每个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获得的科学经验。不仅要让幼儿感觉得到,还要让幼儿说得出,说出来的过程,既是思维过程又是加深印象、明确感受的过程。

  3.引导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科学经验,比较、分析事物的异同,归纳出共同点,将部分科学经验适当、适时地上升到他们能理解的初级科学概念。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是发现规律(共同点)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认为幼儿期不应学习初级科学概念,还有人认为让幼儿玩就行了,幼儿想什么你不可能知道也不必知道,幼儿在玩中感受到了什么或什么也没感受到都行,一切顺其自然。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只要这个粗浅的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从亲身感受的科学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幼儿就能够接受并感到亲切。如果感受到的科学经验不得到明确、强化、积累与上升,脑子是乱乱的、空空的,又怎么去进行科学思维呢?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没有创造性思维又何谈创造力的培养呢?

  (二)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设计幼儿活动中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与可控性相结合的。

  1.不为幼儿规定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给幼儿自决、自选的主动权,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品格的发展。自决、自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幼儿养成发表独特见解的习惯。自主独立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如果把方法步骤都规定死了,只有一种而且必须服从,那幼儿就没有丝毫主动性,也不用动脑筋,就会养成幼儿的依赖性、惰性,又何谈创新呢?

  2.因为答案不止一种,程度不同的幼儿可以在自己原有发展水平上进一步提高。水平差的幼儿找出了一种答案,也是成功;水平高的幼儿找出了多种答案,成功的愉悦更强烈。所有幼儿的求知欲都会得到满足,都会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进一步探索的原动力。自信心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需条件。

  3.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幼儿运用联系的、多维的方式思考问题,防止思想僵化。如给叶子分类,不规定按什么分,幼儿动脑想出许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有没有刺分,还有的按表面光滑与否来分,按厚薄来分等等。思想僵化的人是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联系的、多维的、灵活的思维方式、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要做到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

  如果幼儿先看了教师的演示,再严格地一步一步按教师规定的步骤去做,重复教师的演示实验,虽动了手,也有观察,但那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观察,缺乏主动性;没有独立动脑,增长了依赖性和惰性;未能按自己设计的步骤去做,不能算真正的探索;验证性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算真正的“发现”。

  孩子遇到困难时,是最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如果教师立即给他答案,或者事先演示,幼儿跟着做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就会使幼儿失去一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反过来,若让幼儿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不但给了幼儿探索创新的机会,幼儿还认为这个规律是自己发现的,那份惊喜、那份自豪是可想而知的。

  (四)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做到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

  教师的归纳小结在后,幼儿就可以不受拘束,自主自由地观察与自由独立地思考,就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不管说的对与错,只要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就应该鼓励。养成幼儿敢说出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才可能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反之若教师先说,幼儿后观察,就只能培养唯唯诺诺的庸才。

  幼儿观察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表情如何,是如何与伙伴交流的,揣摸幼儿的心理,及时给以指导。如有位教师仔细观察了幼儿滑滑梯的活动,发现有一个幼儿正在有意无意地探索“怎样才能滑得快”。这时教师就向滑滑梯的几个幼儿提出问题“试试看,怎样滑得快,怎样滑得慢?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就将幼儿的无意识体验转入有意识的体验,在欢乐的玩中“发现”,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五)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要做到让幼儿提问在先,教师释疑在后

  因为没有经过认真观察,没动脑子是提不出问题的,所以对爱提问题的幼儿,不管提了什么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并尽量耐心地给以解答或创设条件让幼儿去试验,自己寻找答案。如果问题太难、太深,直接给他介绍他会理解不了,或连教师自己也答不出,也绝不能流露出不耐烦情绪,可先表扬他肯动小脑筋,要他好好学习,将来读到高中或大学就会懂了,要留给他一个“读书就会懂的期望”。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不但要做好宏观指导(确定课题、准备材料、设计问题、组织活动交流等),更要做好微观指导

  虽然活动的主动权给了幼儿,但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难度,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个别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因材施教,微观调控,对能力差的降低一点难度,使他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若发现原先感到困难的幼儿有了微小的新发现,是非常可贵的,这很可能就是他的转折点,应抓住机会,让其操作给小伙伴们看,并加以表扬与肯定,以增强其自信心,可能这幼儿从此就克服了遇到问题说:“不会干”的毛病,从而使其科学精神得到有效培养。而能力强的幼儿,如觉得“活动太容易了没劲”,可适当提高难度与深度,从而调动他的积极性,直接着重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

  (七)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及幼儿园领导要正确评价幼儿,正确评价活动效果

  积极参与活动、肯动脑筋的幼儿,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心强的幼儿,敢想、敢干、不怕困难有坚持性的幼儿,有独特见解、创造精神的幼儿,都应受到鼓励。而那些规规矩矩坐着不动,好似守纪律,实际却没有积极投入活动。那些只会老师讲一句学一句,拨一拨动一动,不敢想、不敢做的幼儿,不值得鼓励。教师不做演示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由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对活动进行宏观指导、调控。

  评价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不应把着眼点主要放在幼儿知道了什么,而应注重活动过程,应评价幼儿是否都主动积极地参加了活动,该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新精神、爱科学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应考虑怎样改进提问,怎样改进指导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开发幼儿智力;应考虑怎样将活动延伸下去,与“自然角”、“科学桌”、“发现”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等。“评价”是根指挥棒,正确的评价活动有利于幼儿科教活动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反之就会走老路。

  (八)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不可忽视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的重要作用

  1.宽松、和谐的环境,易于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

  自然角、科学桌就设在教室内或阳台上,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随时去那儿活动。自己决定是否参与探索,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自己决定探索的内容;自己决定探索时间的长短,想长就长,想短就短;自己决定探索的方法,没有老师的设问与指示;还可自己决定与同伴的协作关系。对幼儿在自然角、科学桌旁的活动,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只稍巡视,观察幼儿表现,稍作启发帮助与鼓励即可,而不应下指令。

  幼儿在如此轻松、和谐、自由自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随心所欲的愉快环境中,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就会精力集中毫无顾虑地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与展现。他才能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那份惊奇、自豪与满足,那份自信是不言而喻的。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自信、创新精神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是正规科学活动的延伸,增加了创新精神培养的机会

  (1)可以解决正规科学活动中,幼儿没有尽兴的矛盾。如发展慢一点的幼儿听同伴介绍还有其它多种玩法,想在活动课后去尝试;发展快的幼儿受教师鼓励后,兴致很高,还想进一步探索个够,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

  (2)有利于幼儿举一反三。正规的科学活动往往会留下一些思考题,留下一些探索任务,让幼儿利用业余时间去科学桌、自然角进一步摆弄,进一步全面、细致地观察操作,发现新问题。

  (3)有利于长期系统观察。如小蝌蚪、蚕宝宝的成长,小动物的饲养,种子发芽,铁钉生锈……不是一瞬间能完成的变化,就需要放到自然角、科学桌、饲养角,让幼儿有机会经常进行观察。

  3.是正规科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如果幼儿园采取分科教学,语、算、音、美、体、科,大、中班每天2次正规分科活动,一周共10次,科学活动只能轮到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太少了。要尽量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尽可能积累科学经验,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的活动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它是正规科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比如,有些初级科学概念,没必要、没时间也不可能让全体幼儿掌握。但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或提出问题的幼儿,可进行个别指导,设计一些小实验,让他们到科学桌旁去试试。如有个孩子问:“有一天,我吃鱼被鱼卡了喉咙,奶奶让我含醋、喝醋,一会儿小鱼刺就没有了,为什么呀?”你可以拿几个小瓶,分别装醋、水、酒,瓶内放几根鱼刺、蛋壳、大理石及换下来的小牙齿,将瓶放在科学桌上,让他天天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能不能找到答案。

  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发现室活动的开展,对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探索、个别幼儿特殊兴趣的培养能起到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它对引起和维持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能力、锻炼技能的作用与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不同,它是正规科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如今一般幼儿园都会有自然角,但很少有科学桌,科学发现室则更少,教师对这类活动的指导更缺乏经验,希望今后多加强这方面经验的总结交流,使非正规科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培养创新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的灵魂。若不紧紧抓住这个灵魂,只改变课程的名称或只注重形式的改变,不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仍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研究幼儿如何学”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规定得死死的,统一目标,统一方法;仍然是“重上课轻游戏,重知识轻智力,重说教轻操作”;仍然是不尊重幼儿,不给幼儿主动权,一味地灌输,不着力于创新精神的培养,那只会穿新鞋走老路,幼儿的创新精神就很难培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