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科技》是一套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实验教材,它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为宗旨;以综合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建构而成的。如何在小学《现代科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使科技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环保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如何使环境教育的内容真正渗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环保意识,关键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精心设计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体验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与自己的关系,认清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从而提升他们的环保综合素质。
在学习有关“水”的单元时,首先指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中,发现一组惊人的数据:
我国是全世界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90年代以来)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30多个;
预计30年后,我国人民将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人均拥有水源
“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就是我们的眼泪。”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不合理用水,这将会成为现实。多么可怕的现实啊!不断加剧的水资源危机使人们终于清醒了: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再也不能浪费水资源,而必须关好、用好这有限而又宝贵的水。这时候学生们都很激动,纷纷表示各自的看法,他们情绪上的变化正是教师所期盼的,说明学生开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我又及时给予点拨,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调查目前我们的生活用水情况呢?这是我故意给学生出的难题,真没想到:不仅没有难倒学生还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于是,我帮助他们一起设计调查方案、分配小组成员等事项;
通过收集资料和参与社会调查,同学们一致认为:目前合理用水最好的办法是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和节约用水。我们的实践活动由课内走到课外,启发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了以下尝试:
1、每天刷牙时要及时关掉水,漱口时再开水。如果让水流一分钟,计算:漱一次口可浪费
2、有人认为:在家洗餐具时不要开着水洗,如果把水接到盆子里洗这样就能节约水。我们统计过,开足笼头,1分钟可流
3、还有人建议:一般浴池能装200
4、班上几位同学商量,认为对身边的水笼头提出合理化改进方案:
方案一:装像肯德基里的水笼头一样,按一下笼头就有水;
方案二:利用红外线感应器,手伸进去,水就会自动流出;
方案三:用脚踩下去,水就流出,脚松开,水笼头就不出水;
方案四:对家里的马桶进行改进:在家里马桶冲水箱内装一只装满水的饮料瓶,减少水的容量,这样就节约用水。还有市场上已有一种冲水量小的马桶,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建议家长去买一个。
5、调查学校节水情况?(提醒同学们用好水后及时关好水龙头)
为此同学们号召全校师生加入到节水的行列中,拟了一份节水倡议书
同学们,你们好!淡水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许多对人体有利的微生物,可是现在地球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许多国家都严重缺水,我国也是13个缺水国之一,让我们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
平时喝水时,喝多少水就倒多少水;洗完手后,关紧水龙头,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水。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合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让上海成为美丽地节水型城市。
五年级全体学生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经历探究活动的同学们明白: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团队活动中,每一个人要聆听他人的意见,自己在实践中也可以体验到调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得以发挥,这就是大家合作探究的魅力所在。
二、挖掘教材中环保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为他们今后创造性地从事或参与科学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现代科技》五年级教材中有“保护生物环境”、“我们与自然灾害”等单元,我认为对于教材中的这些环保内容,思考: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仅仅依靠教
我先引导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时,先由他们提出最想了解和研究的问题一一进行筛选,再指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收集资料(科普书籍、科学杂志、广播新闻、上网查询等途径),进一步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组织学生们对有价值的资料加以记录(填写学习单),分内容有目的的进行交流;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形成共识,产生共鸣。如:在资料中学生发现有一种叫“佛光树”的珍惜植物,目前上海市只有一株时,又一次引起他们的思考;在了解上海地区自然保护区时,像崇明岛长江口中华鲟、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介绍,学生们都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崇明岛走走看看,领略自然的美景。教师的教学,由组织学生找资料、做资料卡、做环保小报、环保知识问答、写环保倡议书等形式,从教材中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珍惜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过渡到了解自己家乡珍惜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这样由教师被动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引导学生从小关注自己、关注周围身边的事物、关注家乡变化等,使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同时学生的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
我还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信息传递栏目。利用校广播、电视、网络为主阵地,及时向学生传递环保动态,如:作为科技教师、班主任的我,结合“世界环境日”与六一主题的队会活动相结合,启发学生借助废旧材料设计环保服装,即开展环保服装展示会;利用、“世界节水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开展专题活动,如:制作科技小报、出期环保黑板报等。
通过“让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利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习惯。
三、挖掘教材中科学小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学生对科学小实验有动手参与实践的欲望;我充分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矛盾或悬念的情景创设,让学生置身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于动手实践的愿望。如:《加热和传热》一课中,探究酒精灯火焰的秘密,教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把一张卡纸放入酒精灯的灯芯,纸却没有燃烧起来。看过之后,学生们惊讶不已,悬念与探究的心理油然而生。这时,我鼓励学生也来动手试一试。
如:一年级《电话》一课中,“探究电话通信的基本原理”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模拟小实验:以鼓面作话筒,纸杯作听筒,用手指轻挠鼓面,设问:你们听到声音吗?这是为什么?学生纷纷动脑、想办法,看谁来帮忙(暗示棉线)。探究:棉线是否能把鼓面微弱的声音传出来?这一下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师生继续合作,从一个同学逐步增加到六个同学合作,组成一个网络电话。这时,通过模拟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本领的欲望和兴趣。最后,教师启发学生制作“纸杯电话”进行游戏,使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同时沉浸在寓教寓乐的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挖掘教材中科学家(科技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中通过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发展史、科学的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基本道德、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求实态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如:三年级《火箭》一课,使学生了解我国运载火箭——长征火箭系列,这是我国的科技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自行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航天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激励学生热爱并投身于航天事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学习。学生每人设计一枚未来的火箭模型(可以根据人们需要从外形、动力来考虑)要求设计有新意、有创新思想。这样,不仅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而且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从学生的情感中流露出来。在低年级教学讲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张衡的地动仪时,小朋友们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飞行器的发展》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飞机的发展过程,课后我带学生们去拜访飞机设计
在小学《现代科技》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使科技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现代科技》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能力真正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