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年轻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时还在模仿当年给自己上课的老师,几十年前的课堂教学真能适应现在孩子的需求吗?
一直窝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中年老师,真的已经失去教育的激情了吗?
给教师新建的化学实验室中间为何没有水槽?
12月15日,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徐汇区教育学院承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以“研训一体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探索长三角地区研训一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与模式,促进长三角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
1
“今天的教师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学生的行为。”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发表了自己对教育培训者专业发展的观点。
在她看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如何重新界定教师的工作。教师通过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知识的教学意义,了解知识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构成,也通过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把握程度,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有表达自己对知识理解的解释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作为教学者的过程,因此今天的教师应该比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学生的行为。
这个行为不仅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而且包括学生日常中的所有行为。从这一视角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有哪些行为表现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继而研究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行为,如何利用这些行为转化成资源,这是真正的教师的研究。
“判断教师教学的质量,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去挖掘他的学习深度和应用能力,如何建构与学生的关系,并能把这种建构的过程变成一种超越经验的理性思考,研究一体才真正的能够得到实现。”周增为说。
“双新”提出教师要“把知识教对”变为“教对的知识”,变“把课上好”为“上好的课”。
在“双新”背景下如何落实课堂的现实需求?宝山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厉天宝分享了“构建‘支架’,助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宝山区高中英语学科‘沉浸式’研训实践与思考”。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研员,厉天宝在基层学校听课,总感觉课堂和“双新”的要求差距比较大,他由此思考如何通过研训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将“双新”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他所在团队结合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按技能单元研制了PLEASE阅读教学规程等10种课型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规程。
他举例,在PLEASE阅读教学规程中,他们进一步研制了沉浸式主题接力研训规程,意图通过下沉示范(demonstrate)——浸润实践(experience)——接力升级(engage)——辐射推广(popularize)一轮四棒接力的形式开展研训。教研员从第一棒时的示范者,到第二第三棒时成为旁观者,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提醒或点拨。
作为研究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明建议,只有教师具有何种核心素养才能让学生得到何种核心素养,所以老师要避免仅仅关注学生如何学。同时,在教师教育中,只有信任教师,才会让教师信任自己、信任学生和同伴,而信任空间就会给教师以成长空间。
作为同行,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孙毅深有同感。孙毅曾做过一个小调查:80%的年轻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时还在模仿当年给自己上课的老师,这种几十年前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所以孙毅建议,教师在继承原有教学方式上进行发挥,年轻教师不仅需要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更要向年轻教师学习,因为年轻教师更能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话语体系更为接近。
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费宗翔指出,研训一体体现在基于相同教师的学习动机,解决教师教学中汇集的实际困难,在实际的教师教育中,通过学研训结合,经历实践,进一步验证理论,并在后续将实践经验课程化。
作为对厉天宝及其团队实践颇为熟悉的同事,宝山区教育学院院长沈伟认为需要将“沉浸式”研训实践和教研进行有机融合。他指出,研训一体化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要通过教研与培训有机融合,实现教师成长的知行合一。
2
“基于数据,看到教师成长空间。”
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师如何学习?卢湾一中心小学副校长徐继红分享了学校实现数字驱动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案例。
徐继红介绍,2018年起,学校全面启动数智技术与情感教育双驱动的育人模式探索实践。借助数字驱动,在学校原有的情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描绘教师个人画像。
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提出“活力30、实力40、魅力50”的教师分层培训方案,为他们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研训。针对职初期教师的成长路径,构建了云基地教师规范培训管理系统。积累青年教师的培训记录和资源,实现长期的职业跟踪和追溯,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同样基于数据,还可以发现发展期教师具象的实践过程,看到了中年教师再成长的空间。她举例,40岁的大石老师是年级组的备课组长,年少成名的她现在却窝在教室里埋头批改,在很多教学展示中不再出现。查阅了大石老师的后台数据,发现作为备课组长的她查阅青年教师备课的次数相当多,解答都在半小时之内,绝大部分的共享教案都是最终由她成稿的,她还利用上下班时间和饭后小憩等时间研究教材,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数据让学校看到了这些由台前走到幕后依旧在辛勤付出的中年教师们。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何永红作了题为“教师TPACK能力生成机制与培养路径”的分享,他指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闵行区教师TPACK能力整体水平、分布情况等对于区域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张新宇从“数字教学系统的研发背景”“三个助手的主要功能介绍”“学科教学实践的要点建议”三个方面对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阐述。他认为数字化转型要逐渐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三个助手”进行辅助教学,并做好数据的统计与回收,落实精准教学。
作为经常与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打交道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林岚提出了“技术对教师而言是赋能还是负担”这个话题,并阐述了她自己对于技术发展与教师教育关系的看法。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卜洪晓提出,数字时代的公民需要提升全面素质与技能,教育领域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凸显了教师的作用。数字时代需要增强对数字化的认识,提升数字思维,而关键是在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3
“教师教育者要懂教师、懂教学、懂学习。”
新时期的教师教育者需要哪些关键能力?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杨兰做了题为“多元视角下教师教育者的多元能力”的报告。她首先分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者的构成,将教师教育分为包括大学教师教育者为主的准教师/师范生培养等教师入职前发展,以及教研员、科研员、师训员、德研员等教师发展指导者为主的教师职后发展。
杨兰介绍,我国关于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或素养的研究,一方面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建构教师教育者专业标准,一方面借鉴企业培训师的专业标准建构教师培训者专业素养框架,并呈现出两种教师教育者能力的构成倾向,一种是注重“实质”的能力构成,突出教师教育者的学科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显示出很强的务实性;另一种是注重“形式”的能力构成,凸显教师培训活动的专业性,重点突出关于培训的知识(或能力),以及关于教师学习的知识等。
在她看来,教师培训已经成为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投入、须问责的制度化、系统化事业,其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评估必须体现出应有的专业与自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在点评中介绍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性与专业身份。他指出,教师作为第一顺序实践者指向儿童,教师教育者作为第二顺序实践者指向成人且具有反身性。
优秀的教师教育者需要哪些改变?教研员是示范者还是组织引导的角色?
西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瑾瑜建议教师教育者要懂教师、懂教学、懂学习。李瑾瑜认为构建教师教育者的素质与能力有顶层逻辑与底层逻辑两个逻辑。顶层逻辑基于文献、政策、归纳、概括、推理等建构教师教育者的素养与能力,而底层逻辑基于真实存在、实践形态、功能作用等建构教师教育者的素养与能力。
教研一体,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教师教育者的关键能力——研究、培训、研训融合。
教师教育者的关键能力,即教师发展领域的专门化知识生产能力。合肥师范学院教授钱雯将教师教育者分为三类:一是培养阶段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二是培训阶段的培训者队伍。他总结,在高校教师中,把教师培训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人不多,所以培训者队伍的主体是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第三类是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管理者。所以讨论教师教育者的关键能力构成,主要是讨论这三类人适应岗位工作的关键能力问题。
4
“研训一体,不能是一个纯粹指令。”
为教师新建的化学实验室为何中间没有水槽?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介绍,在海淀区,新建的化学实验室的水槽被设计到了实验室边,而中间位置成为了师生做完实验的讨论空间。在海淀区各类专业研修空间,通过现场拍摄课程、课后回放实现了教师的实时研讨、互动。
罗滨认为,中国的教师研修制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师职后发展制度,保障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在海淀区,实行了培训、教研、科研的研训一体实践,在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的功能,符合大量的补充型培训——伴随式、研究型研修。
研训一体化,是一个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于一体的概念。教育学院的工作是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凸显专业支撑,必须加强教育学院的自身建设。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分享了研训一体探索的徐汇实践。
面对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繁重任务,学院向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动能。徐汇教育学院把“创生范式”作为实践指引,在教师研修上,创生“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研修模式,引领教师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唐志华认为研学一体增强了研究与培训的效益。他指出在教师教育中许多学科需要深入下去,目前大多数教研员还是单个学科设置,如果仅仅关注教研而忽视教师发展,无法解决例如师德、教学技术、综合教学技术实践等综合问题。此外他建议针对一些中小学“佛系”教师,需要用顶层设计推动他们取得研学成效。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李大圣介绍了研训一体对教研员功能的重塑。她认为教研员因为对学科研究最为深入,对教师最为熟悉,所以也最适合成为学科教学培训的设计者,所以研训一体是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唯一选择,需要重塑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培训和质量监测。
华东师大教师发展学院教授李宝敏将研训一体的成功密码总结为“三度、四化、五大要义”。三度指尺度、深度、温度。把好价值尺度,以师为本,以新时代教研转型新要求及教育综合改革教师育人能力提升教师发展真需求为起点,教师发展与研训者能力发展同频共振。
“研训一体”应该是怎样的?金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吴惠强强调“研训一体”不能是一个纯粹指令、更不能是一种新的时尚,应该是对教研、培训整合的理性深度思考、实践再创造,应该是更好地履行职能,更好地推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据悉,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2022年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专业标准研制与试验性培训班学员、长三角中小学优秀管理干部跨省挂职研究班学员、长三角地区骨干教师交流项目研修班学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及徐汇区教育学院教师代表等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