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 语文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071011培训)

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16 赵州桥

向阳小学   陈芳

【课文定位】

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介绍我国神州大地的自然风光和著名建筑,以及世界各地的奇特景象。单元训练重点是承接第三单元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深入研读这五篇课文后,不难发现它们虽然题材相同,但体裁各有不同:有的是状物,有的是写景,有的是游记;它们的篇章结构也有不同:有总分结构,也有按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的等等。因此,我们对于这五篇课文的教学也应各有侧重。我主要向大家介绍《赵州桥》和《我躺在波浪上》两课的教学设计。

《赵州桥》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具体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在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同时,定能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的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桥名、设计者、建造年代;第二段分别从桥的独特设计和精美工艺两方面展开了具体描写,中间有一句极其简要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段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的课文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为了介绍赵州桥建筑工艺精美,用生动工整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而最后一节只有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的历史地位。这样的语言值得学生反复诵读,背诵积累。

因此,学习本文不仅仅只是理解课文内容,还要通过《赵州桥》,掌握介绍著名建筑、迷人风光的本领。综上所述,《赵州桥》这篇课文应该精读,指导学生深入研读,细细品味。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洨、隋”。学生在通读课文时,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可以读准字音。根据生字本身的特点,教学可以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如:“隋”这个字不仅要读准平舌音,还应提醒学生注意辨清字形。“洨”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不要与它的形近字“绞、校”等混淆。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辨析,让学生了解“洨”仅用于“洨河”名,因此是三点水。

虽然四年级不再出现生字表,但决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字词教学。高年级的字词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应养成遇到不认识或吃不准的字,主动查字典自主识字的习惯;并在课堂上适时展开交流。

另外,对于“雄伟、坚固、创举、缠绕、遗产”等词语,均放在课文具体阅读环境中,各有侧重地理解与积累。

 

2、 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不但……而且……”和“既……又……”分别是表示递进和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学生以前或多或少均有所接触。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文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两组关联词,还要在概括赵州桥特点和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以及介绍赵州桥等语言训练中能正确地运用。

 

3、 学习运用根据过渡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背诵课文第34节。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是第三、四单元的重点训练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结构特点,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重点训练学生根据过渡句,用“抓关键词句”和“以词代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在熟读第二节的基础上,可以抓住“创举”一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学生在了解了其多重原因的同时也归纳出了赵州桥建筑结构坚固的特点。

 

4、 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根据表格,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段介绍赵州桥的解说词。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不仅教会学生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更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人文情怀,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预习】

1、读通课文,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除了书上标注的2个生字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不会念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如“砌成”的“砌”、“相互抵着”的“抵”等。

四年级的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在读通课文的同时把这些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圈出来,通过查字典来标上音节,了解词义。这一习惯在三年级已经开始强化培养,到了四年级可以作为老师检查预习质量的一个内容,促使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可以把查到的拼音、词义注在书上,或写在专门的预习本上。

 

2、收集知名桥梁的资料,整理几条有关信息(如桥名、建造时间、地点等)。

桥,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古桥就其建筑材料而分,有石桥、木桥、铁索桥等;就其造型而分更是多种多样,有石拱桥、石板桥、多孔桥、廊桥、亭桥等等。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对中国的古桥有所了解,一定会对中国十大名桥之一的赵州桥产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作好准备

我们的学生对于收集资料这类作业,往往是从网上查找了许多信息,打印后交给老师,可能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之后,经过筛选、整理成一条条信息,带到课堂来交流。学生在集体介绍交流时所表达的语言应是自己经过组织的、重组的有关信息。

 

 

【课堂教学】     

第一教时

一、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1、    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自己在课前收集的知名桥梁的资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后进行表达,不要让收集资料变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2、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整体进入,理清脉络。

1、   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随后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在交流这个问题时,可以读出文中的有关句子;教师必须及时梳理归纳并板书:

你说的是“赵州桥在哪里?”也就是它的——桥的位置;“赵州桥别名叫什么?”——桥的别名;“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建造年代;“赵州桥是谁设计的?”——设计者;“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赵州桥在我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历史地位……

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后,应该有能力对文章中的这几个要素进行梳理,从而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准备。同时,这也是告诉学生,介绍一处著名建筑,首先要说清楚的正是这几个关键要素。

 

2、 课文重点介绍的是赵州桥的主要特点。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直接概括出赵州桥主要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语。

结果文中有这么两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你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说吗?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

这里有好几种说法,以此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雄伟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 全班齐读第14节;指名分读第23节。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分层朗读,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三、深入学习,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一)研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语句,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默读第2节,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语句;然后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研读:

1 桥长50多米,有9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桥很长很宽,有9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指读这两句句子,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联系生活,体会“50多米”有多长,“9米多”有多宽;最后朗读该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其实与现在的大桥相比,赵州桥远远算不上雄伟。但它年代久远,距今1300多年。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靠人力建造的这座桥,应该说是相当雄伟的。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才50多米长,9米多宽的桥怎么能说是雄伟的?)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单孔石孔桥”的构造,并读出句子的条理性。(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孔桥,它没有——;只有——;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最后,看着图片,说说这座“单孔石孔桥”的构造,注意说话的条理性。

3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创举”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出示赵州桥简易示范图片,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并注意适时引导学生用上下列词语,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没有……只有……各有;既……又……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到: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拱顶的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它既能减轻冲击、增强抵御能力,又减轻重量、节省石料,而且还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桥的造型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这一板块的教学,是通过抓住小节中的关键词句,围绕关键词句的理解,归纳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二)研读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语句,积累排比句,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出示栏板上的精美图案。请学生细读课文第三节,根据课文中的顺序,先用直线划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再将这些栏板重新排列。

这里的重点依据是第三节的排比句。我们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说明理由的同时,适当有机地融入字词的讲解,理解了“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2、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石刻图案的美感;并练习看着栏板上的图案,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背诵排比句。

3、 根据提示,准备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

赵州桥桥面两侧的栏板上雕刻着                    的龙的图案。

这里的答案是多样性的,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等。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句意,也是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这里得以训练。

   

第二教时

四、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1、 在概括了赵州桥的主要特点后,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导游,设计一段关于赵州桥的解说词,向大家介绍赵州桥。

1)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用表格形式,归纳赵州桥的有关信息。这也是对上一课时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

赵州桥

桥的位置

 

桥的别名

 

设计者

 

建造年代

 

主要特点

 

历史地位

 

 

2) 学生完成表格后,结合表格中的所有要点,设计解说词。所有的要点可以自由组合,这里有几十种不同说法,并鼓励学生用好关联词“不但……而且……”和“既……又……”。

学生设计完毕后,先小组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代表上台汇报。

2、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份长期作业:以“我所喜爱的建筑”为题,设计一张明信片。你可以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这一建筑的特点。这里所用到的可以是我们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总之,我们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了解赵州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要通过“赵州桥”,学会介绍建筑物的本领。

 

*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向阳小学    陈芳

【课文定位】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死海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穿插介绍了死海的有关知识。相信死海的奇异景象,定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是泛读课文,因此可以设计一些预习作业和课堂练习,以练习的形式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对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进行一次综合能力的运用。

【课前预习】

一、读通课文,自主识字(给带点字注音)。

水(                容(           

                  

(横线处是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吃不准读音的字,可以主动查字典,并做好纪录。)

二、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的波浪         )的海面         )的海水 

     )的晴空         )的阳光         )的公路

     )的死海         )的浮力         )的结晶 

三、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1、 絮语——

2地一亮——倏:

3          ——                                      

(横线处是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主动查阅工具书,并抄写正确的解释条。)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ěr  pàn       qǐ  fú  dàng  yàng       xì  bō  rú  lín

                                                             

jié  jīng     biàn  huàn  duō  cǎi     míng  huǎng  huǎng

                                                             

二、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絮絮叨叨地说。                                      

2、经由阶梯往下走。                                    

3、形容突然终止。                                      

三、用直线划出描写死海景象的句子,熟读成诵,并完成填空。

1、 远望死海,海面上            

2、 近看死海,                                 

3、 我躺在波浪上,                              

(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选择重点段落组织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四、联系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死海

地理位置

 

地势特点

 

总面积

 

含盐量

 

主要特点

 

(这里重在指导学生按要求先读课文,分清主次,找到最重要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并提炼出来,归纳概括。这一方法在《赵州桥》一课中已学习运用,在这里是进一步实践运用。)

五、语言实践:借助提示,介绍作者在死海游览的所见所闻。

听说……人们说得没错,当我躺在波浪上时,奇迹果然出现了!……

   (这个语言实践活动是在读懂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体会到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学好这个本领在实际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五彩池

日晖新村小学  邵晓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类的课文,描绘了我国四川省内的著名旅游胜地九寨沟里的一个景点——五彩池的奇异、迷人的自然风光。

从结构来说,本文用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紧扣“奇异”两字来作文章。具体描写了五彩池数量多、形状美,池水鲜艳多彩这三方面,这是写了“景象的奇异”;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这是“形成原因的奇异”,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写作方式来说,这篇游记不是采用一般写游记按照地点空间的转换展开描述这种方式。作者是通过一个神话传说引出要描写的内容,再抓住所看到的景物的几方面的特点进行描述,最后由自己产生的疑问,引出了池水多彩的成因。文章既有对于美景的描绘赞叹、又有对于科学道理的探究、说明。文章不长,但情、景、理交融,优美而不失生动、有趣。这样的游记写作方式自成一格,应在教学时一道学生体味,并学习运用。

 

学情分析:

在阅读方面,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继续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不断总结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就这一课来说,让四年级学生通过摘词、摘句的方法,自己归纳出“课文是从五彩池数量多、形状美,池水鲜艳多彩这三方面,描写五彩池的景象奇异”并不难,文章的词句内容也并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候,可以立足于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味文字的优美。通过结合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来体味作者抓住景物几方面特点展开描述,并且在写游记时通过传说和科学道理丰富文章内容这种将所见、所闻、所探研内容交融的独特写作方式。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池水多彩的成因是学生较难理解把握的,可以通过运用关联词语训练说话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既明了了内容,也搞清了文章的内部逻辑结构,还训练了表达。

 

教学目标:

目标一: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玲珑多姿、奇异”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字词的理解上,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多样的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巩固一些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目标二:运用摘词、摘句的方式,从作者听到的、看到的、了解到的、这三方面,列出小标题,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帮助他们不断总结方法,由扶到放地训练他们将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的语言说得简洁而明确。

目标三:在理解文章内部逻辑的基础上,运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池水多彩的成因。

课文由一个设问句,引出了池水多彩的成因。从文章内部逻辑来说,因为池底生有石笋,天然石笋不会高低相同,而且表面还都凝结有石粉,光滑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

目标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好描写五彩池形状玲珑多姿、和池水鲜艳多彩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美好自然和祖国大好风光的情感。

以读代讲,朗读是感悟文章内在情感的最好方式。

 

具体实施:

(一)检查预习,把握文章主题:

1、揭示课题:五彩池。读题。

板书:五彩池

2预习后来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奇异

说明:四年级的学生,预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上。应该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对五彩池一定会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教学反馈就可以从把握文章给读者的总体印象这个整体进入。全文都是围绕“奇异”展开的,传说的奇异,景象的奇异,还有成因的奇异。过去教学时,我们比较多的是在景象的奇异上引导学生体会,其实,全文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扣住“奇异”展开的。

 

(二)学习课文二、三小节,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1、自读二、三小节,找到描述作者看到的、了解到的分别是哪些内容?

板书:看到的、了解到的。

说明:先交流看到的内容,只是要说明看到的内容在教学中主要着力点放在积累语言,但教学的节奏不要拖沓;与这部分内容相比,交流“了解到的内容”教学时间要充裕,因为前一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而后一部分内容要读明白,讲清楚并不容易,所以教学的重点可以放在这一部分。

2、归纳作者看到的内容,并读好句子:

1)出示相关句子:

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使人惊奇的是,这些彩池虽然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但每池的水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上湖蓝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

2)同桌合作读一读后,概括说说写了五彩池的哪些特点?

3)交流并板书:

     数量多   形状玲珑多姿      池水色彩鲜艳

说明:学生对于这里的内容运用摘词、摘句法进行概括归纳并不难,第一个可以由教师引导,给出小标题模式,然后由扶到放地让学生运用简洁的标题式的语句进行归纳。

4)结合图片,读好两句比喻句:

A、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说明:这句句子是比喻套比喻。把池子的边沿比作金色的带子,把池子比喻成各种奇特形状,而这一切都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老师可以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出示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情感后再读句,并积累,去体味五彩池形状的“玲珑多姿”和外形的“奇异”

B、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3、再交流了解到的:

这部分要重在读懂写成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内容,讲清楚成因,训练学生逻辑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神话传说   池水多彩的成因

1)运用“因为……所以……”,来说说池水色彩鲜艳的原因:

A读句。

B交流

说明:从文章内部逻辑来说,因为池底生有石笋,天然石笋不会高低相同,而且表面还都凝结有石粉,光滑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让学生体味成因的“奇异”。

同时作者只选择了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来写,却并没有写成池子形态的形成原因,可见是围绕着“五彩”来选取材料的。

2)教师小结写作方式

说明: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独特的写作方式,感受到写游记不仅可以写所见景物,更可以记录相关的传说逸闻和科学道理,以此丰富文章内容。

三、小结、齐读最后一节,并试着按板书简要复述课文

板书:                       

                     五彩池

                     (奇异)

 


 

     看到的                      了解到的

         数量多                    池水多彩的成因

        外形玲珑多姿                 神话传说

        池水鲜艳多彩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日晖新村小学  邵晓赟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对于事物的描写非常善于抓特点,扣重点。全文着重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树木。从宏观上来说是写了树海的美,重点是颜色,从微观上看他抓住了枝叶来描写树木四季的不同特点,重点还是落在颜色。在描写动物和森林物产丰富的时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描写,使文字显得活泼有趣。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也能够凭借提示复述文章的部分内容。这篇课文结构鲜明、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不宜过多讲解。教学中可以半自读的形式创设练习平台,让学生以练习为抓手,锻炼提高归纳能力和复述表达的水平。

教学目标:

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目标二:找出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通过填合适的词的练习形式,熟悉主谓词组的形式和提高使用概括性词语的能力;了解课文介绍了小兴安岭四季的哪些景物和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说明: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概括并不是凭空的,必须以具体的练习和方法为抓手,让学生以后再自己进行概括的时候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目标三:能够根据板书,转换角色,立足角色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内容。

说明:在新的大纲中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转换角色的复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再次体验课文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

 

具体实施:

(一)检查预习,找到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

1、揭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读题。

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2、小组内交流朗读课文的情况,做到正确、流利。

3、反馈预习要求:划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板书: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说明:预习要求朗读,读通,读顺,课内要有反馈检查。预习还应该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把握。这篇文章内容浅显生动,结构鲜明,这样的预习安排,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三十五分钟的效率。

 

(二)通过在(    )里填合适的词语的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换,为我们描写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具体写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又各有怎样的特点哪,请你自己认真默读课文,试着完成黑板上的口头填空,注意你所填入的词语,要有概括性。

板书:

根据小兴安岭四季景物的特点,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春天——树木(抽枝)   积雪(融化)   溪水(潺潺)

夏天——树木( “茂盛”或“郁郁葱葱”      浓雾(弥漫     

 野花( 遍地   

秋天——松柏( 苍翠      落叶( 飞舞      果实( 累累  

冬天——雪花(纷飞       积雪( 没膝      黑熊(躲进洞 

1、学生自读,完成练习。

2、交流:(补全板书红色内容)

说明:在做之前一定要将要求讲清,可以试着分析例子,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填入的词语必须具有概括性。同时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有关描写这些景色的句子,切实落实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要求。

 

(三)根据板书,转换角色复述课文内容:

请你以生活在小兴安岭森林里的一只小松鼠(或小黑熊、小鹿……)的身份,

向人们介绍一下你生活的这个美丽的家园。

1、学生准备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说明:换角色复述不仅应该注意说话的内容的连贯、完整,在交流的时候更要提醒学生注意不同身份角色的语气、情感,这也是语言表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四)、小结

遇到写景物的文章,我们可以先归纳景物总的特点,然后抓住不同方面特征,运用概括性的主谓词组进行小标题式归纳。

说明:作为学习的指导者更多地应该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方法,而不时简单地授予操作步骤,“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以后遇到同类作品可以自己来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