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前动态 > 生活活动
捕捉契机,有效引导——关注来园中的幼小衔接

来园是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十分关注其中隐含着教育契机:大班下学期幼儿是否能逐步按时来园。这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也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关键环节之一。

一、发现来园中存在的问题

我班孩子来园迟到现象比较频繁,一部分幼儿每天830之后才陆续来园,因此,他们的来园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造成迟来园的原因有:

1.有的孩子晚上睡得晚,第二天起不了床。

2.有的孩子动作拖拉影响了按时来园。

如何改变状况,让幼儿逐步养成按时来园的好习惯?我进行了思考:幼儿园的孩子,主要以游戏为主,在玩耍中快乐地成长着,而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则以学习为主,对孩子的独立性、规则意识等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班下学期,尤其到了56月份,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顺利渡过这一转折,是幼儿园与家长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针对班中存在的问题,我开展了《上小学》的主题活动,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注重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体验,注重学习形式上的整合,注重家长资源的利用,从而将按时来园的好习惯有机地渗透在日常活动中,帮助幼儿积累文明生活经验。

二、具体做法

(一)在学习活动中梳理生活经验,调动积极性

1.集体活动

在“总是迟到的嘟嘟”集体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幼儿喜爱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幼儿在看看、讲讲、议议中,帮助他们积累不迟到的多种方法。通过“嘟嘟为什么经常迟到?”、“迟到有什么不好?”、“怎样才能不迟到?”等提问,在师幼互动中,让幼儿了解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帮助幼儿寻找如何做到不迟到的方法,体会按时来园的好处。

2.小组个别化学习    

1)配对游戏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配对,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材料准备:自制的钟(可转动的时针和分针、无时针和分针),显示时间的钟面、“幼儿园的一天”活动图片及相应的汉字卡片、记号笔、纸。

u      玩法一:根据“幼儿园的一天”活动图片、汉字卡片,拨、画出相应的活动时间。

u      玩法二:根据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写出数字、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并配上汉字卡片。

u      玩法三:根据汉字卡片拨时间、写上相应的数字且画出活动内容。

2)自制小图书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是否能以时间为序合理安排活动,并以多种形式制成图书。

材料准备:记号笔、手工纸、固体胶。

u      玩法:幼儿以图夹文的形式,以时间顺序表现自己从起床至来园这段时间内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制成小图书。

  3)故事表演

   观察要点:观察幼儿是否能在理解故事内容(早睡早起、按时来园不迟到)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表演。

   材料准备:师生共同制作角色头饰(小田鼠、嘟嘟等)及有关的背景(树、房子等)材料,幼儿自己布置场景。

u      玩法:根据《总是迟到的嘟嘟》、《快睡吧,小田鼠》等故事内容进行合作表演。

(二)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已有的时间概念

除了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在认知上梳理经验,更多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养成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

1.设置“按时卡”,引导幼儿记录每天来园时间,逐渐形成时间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教室里备有时钟,将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图表,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三)家园共育确保幼儿按时来园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保证幼儿在家中与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保持一致,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开设讲座,取得家长重视和支持

邀请小学教师向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讲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认识,知道有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为孩子做好榜样。

2.记录表延伸,有助于家园一致

在“按时卡”记录的基础上,以图夹文的形式设计了《幼儿在家一周作息表》,引导幼儿在家长的提醒下,记录自己每天起床、入睡的时间,进一步巩固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

3.利用网络,及时交流好方法

在家校互动网中,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并推荐相应的家庭教育资料,如“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的8大要点、“清晨有哪些自然唤醒法等,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关注来园中的教育契机,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形成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为顺利入小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