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论文交流:《浅谈高三地理复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中,本人发现了学生在地理高考复习过程中一些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提高,是值得广大地理教师和同学们加以重视的。

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掌握的不够系统、不够完整和不够牢固,致使回答问题时要么不全面,要么不知从何处下手,找不到知识的切入点

二是阅读地理图表、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分析图表的习惯,致使图表材料中许多有用的信息不能被很好的提取和运用。

三是审题不仔细。究其原因主要是急躁粗心,缺乏解题的技巧所致。

四是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只要几个字就能表达准确、到位的问题往往要写上许多还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缺乏缜密的思考,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所致。

以上这几个普遍存在于高三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就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此,本人认为在高三地理复习中,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使知识系统化;突出主干知识,理解主干知识与知识分枝间的关系,尤其是有关地理意义,地理规律和各种地理因子一定要完整、准确地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例如在学习海水的盐度时,一要记住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二要根据教材中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盐度分布的规律,三要运用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分析盐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一些特别的分布规律(北纬600处海水盐度比南纬600处低、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海区出现在红海,最低盐度海区出现在波罗的海等)。即表层海水盐度在赤道附近与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海区的高低差异主要取决于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是普遍性的规律;而回归线(或副热带)附近大陆东、西岸(主要取决于寒流、暖流的影响),长江口盐度随季节的变化、世界最高盐度海区出现在红海,最低盐度海区出现在波罗的海等(主要取决于入海径流的数量及流量的影响),是特殊的现象,但也有其规律性。

又如,在分析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时,要紧抓住商品二字。理解农业生产的产品谷物能大量成为商品流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即地广人稀(或当地产量大于当地消费量);优越的自然条件(产出商品谷物的基础);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科技(是保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能牢记我国东北地区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成因的异同。

 

 

 

二、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习惯。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落实到地图上,这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准确、科学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其次,在平时读图时要不急不躁,一定要按程序读图:1、读图名,这一步很重要,但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通过读图名,可知该图的类型,是示意图、分布图、成因图。2、看图型,是扇形分布图、曲线图还是雷达图等,不同的图有着不同的读法和分析法,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图表的读法。3、看图例,图例是图的语言,要准确分析图,必须要看图例。4、看极值,如:在看气候图时先看最冷月气温,再看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的季节。5、看图所表示的是哪种地理事物间关系,还是哪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变化规律,或是哪个区域。最后结合问题再分析图,只要每道读图题均按此程序看题,就能很快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地理图表题的解题能力。另外,部分高考试题配有多张地理图表,可能每张地理图表其中部分信息起到干扰和迷惑作用,但每张图表肯定是回答问题时必然要用到的。

三、在高考的新情景下,要学会知识的迁移。

高考中给的背景材料、图表一般都不会是课本上所学过的。但是要解决题中未知的问题,就必须用课本上学过的已知基础知识来分析回答。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和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从题目材料中获取与题目设问相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话,就是从已有知识中寻求答案。

例如2006年上海地理高考“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一题的最后两个设问,考查了珠江三角洲与泛珠三角新融入地区相互之间给予对方经济上的意义。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未曾出现过,但在教材中有关产业的地域转移以及产业的优化和升级等内容与之关系密切。这一题目也是以前上海高考中出现过的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各自产生的意义这类题目的深化。其实际考查的内容是有关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差异的两个地域,在经济融合中如何做到优势互补和实现经济整合。即经济发达地区能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并提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能为发达地区提供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并接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一定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和技巧。

四、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以最大限度的提取材料、图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信息间的联系,然后从大脑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精心缜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例如在2007年的一道上海高考试题中,利用局部世界地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分析纬度相似的四城市降水的差异、特征以及成因。如果学生没有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很容易忽略题干中只需要回答降水的差异,而把气温的差异也一并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很可能在回答降水特征的成因时,没有分析四城市所处的海陆位置及其影响下的大气环流的不同,而仅仅回答四城市所属气候类型的不同。即使学生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在文字表达时,仍需要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用简洁的地理语言来准确表达。

总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和学生自己学习时,都要着力培养学生在审题、提取信息、应用知识、分析综合、组织语言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不会做题时,看题;再不会做时,再看题;还不会做时,还看题,要形成用简单的基础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