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很荣幸能够加入由上海市著名历史特级教师孔繁刚主持的徐汇区历史教学指导团。同众多同仁一起学习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上好历史课。
2011年1月指导团接到了为山西初中编写教学参考书的任务,通过近半年的辛勤工作,终于不负重望,教参成功付梓,也得到了山西方面的肯定。在第二稿修改过程中,分册主编曹玉婷老师发过来的修改要求的时候,看到要求“尽量少用古文,如用需短小精悍,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好附上准确的翻译。”第一感觉是这还能怎么少用古文啊,再短小精悍的话,就没有什么材料可以用了,心里不禁暗自想中国的教育水平真是相差悬殊,这些文字在上海不算什么,怎么到了山西就变得这么难了呢?
带着一丝疑问开始重新修改时,首先看到了
编撰这本教参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多月时间,但现在坐在电脑前想想编写的过程,结合初稿和修改稿,再反思自己一年多以来在教学指导团中的学
首先,编教参与上历史课一样,要有趣,要能吸引学生。编写工作类似于一个备课过程,我们占有非常多的资料,如何将这些资料转化为学生能清晰明白的文字或是能吸引学生的语言,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努力。这里我主要还是讲上课,
学生喜欢听历史课,也了解很多历史,然而没有系统,东零西碎。他希望和你有共鸣,希望与你有交流。如果一堂历史课平淡如水,照本宣科而已,学生哪会喜欢历史,又谈何重视历史,更遑论尊敬
其次编撰教材和上历史课一样,不能只一味追求有趣,关键是要将编者的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上课有趣并不是恶趣味,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所谓“收听率”,会在上课期间暴不少的猛料,或者用笑话来调和,看似课堂热闹,其实是歪曲了历史课的教育价值。历史固然是有趣的,但历史更多的是我们后人对于史实的思索,在思索之后对现实有所帮助。而这些思索绝大多数都是严肃的。诸如清朝的闭关锁国,种种愚昧行为固然看来有意思,但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同样值得探讨,而之后对于中国深刻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探讨。
一堂历史课可以是百家争鸣,可以在其中融入个人观点,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故事会,但它也是需要严肃的。这么多吸引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一刹那有一个觉醒,在那时能够严肃的,安静的听你的论证,听教师把正确的抑或是可以进行深思的观点看法告诉他们。使学生有所思考,不要变成一下课学生就什么都忘记的一场闹剧。
最后,历史课的教学和编撰教参一样,都要向学生讲述介绍真实的历史。因为社会历史的种种原因,我们的历史课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非真实的成分。通过课堂这些内容走进了学生的脑子,然而当学生从中学升入大学,他们中很多人会恍然大悟,从而感叹自己为中学历史所欺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传授真正的知识是我们的底线,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讲述真实的历史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
课堂要有趣,内容要有深度,讲述真实的历史。这个要求不可谓高,但是绝对也不低,如何来达成这个目标,我觉得简单来说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听课,勤思索;给自己设置目标,努力达成。
多读书,读好书。专业的书要读,课程理论方面的书也要读。造一座优秀的建筑,砖块水泥必不可少,但是创意更加重要,从专业理论书籍中往往能给你一个很好的教学创意或者是建议。
多听课,勤思索。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个人的思索永远是不够的,这时就要吸取别人的教学养分,多听课,取他人之长,观自身差距,这是取得进步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书读了,课听了,自己要设置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如果没有一个目标,这些思考往往仅仅只是思考,无法变成实际的东西,在实践过程努力达成目标则同个人毅力有关,我相信任何热爱教师职业的人,达成目标的毅力是肯定都有的。
走笔至此,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在历史教学指导团一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要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向孔老靠近,到明年这个时候,我的想法应该会更多,更深刻,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