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学术节学科讲坛在上师大一附小展开。本次活动邀请了市品德与社会教研员关月梅老师。关老师给全体与会老师做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讲座,针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价值,将她的研究与若干建议和老师们做了分享。
关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老师应明确学科与其他学科、其他德育渠道之间的异同,明确其应有的地位与所肩负的责任。品德与社会老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辨别是非、选择的能力,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在讲座中,关老师特别强调,品德与社会老师应强化的四种意识:目标意识、学情意识、资源意识以及生成意识,阐述强化着四种意识的重要性,并例举了多个生动的例子,给予老师们该如何强化等。对于目标的确立,关老师强调,应该要做到全面、具体、适切、规范。在确立目标时,对教材分析时,要有整体意识;并且在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学情;根据实际调整、补充、细化目标。做到这三点就能确立出适切的目标了。
最后,针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殊性,关老师又提出要提升三种能力——增强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挑战“新、准、真、高、巧”;选择学习方式能力;增强史地基本技能等。
整堂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各位老师都对关老师能站在一定高度给予教学上的指导而感叹。
之后,建襄小学的张歆老师又将她的市级评比课——《大禹治水》进行了说课。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融入了简笔画的元素。寥寥几笔,将大禹为什么要用疏的方法治水、怎样疏才最好轻松解决。同时,也能让学生能感受劳动人们的智慧。在座的老师对张老师这样的设计无不叫好的,由此也体现了学科教师的基本素养扎实,有利于提升育人价值。
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具体操作之后,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科的育人意识,让学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