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的内容设计与思考
西南位育中学 李琦微
【内容摘要】
英语教学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学习技能,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关翻译课的内容可谓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将中考视作最终目标,平时的课堂内容,回家作业也都是围绕中考题型而设计,在确保中考成绩的大前提下,基于我本人数年在初中高年级任教的经验积累,以及和备课组的共同交流下,我们选择在初三年级开始引入翻译教学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提高学生成句能力,培养其写作能力,也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铺垫。本文以翻译课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和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文化底蕴 内容设计 地道表达 反思巩固
一、翻译课程在初中阶段的意义和作用
多年来,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其中有关写的技能培养,往往是训练学生的写词成句的能力,由词入手,逐步成句,其教学模式是固定的、单一的,学生无法获得更加丰富的语境,这种类型的培养更像是在巩固学生的语法基础,无法提高其真正的翻译技能,从而无法获得文学上的美感和底蕴。每一门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著名教学届泰斗级于漪老师曾说过,英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英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中考,或者眼前的分数,而应该让学生把英语课程当作一种文化修养课来学习。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提升自身素养的一种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不仅仅能够感受到本国语言中不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更能够了解到其文化背后的内涵和深意,所以我认为,如果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只是停留在完成教材内容,反复操练中考题型,对于学生的文化底蕴的培养,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在其完成中考进入高中学习之后,英语语言能力会出现很大的断层,此时再依靠高中教师关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则为时已晚,学生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积累词汇、语感、表达能力的阶段,所以基于我初中高年级段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备课组同事交流之后,我们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引入翻译课程,既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成句能力,又能够在进入高中前为学生铺垫好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句式表达,以及大量的词汇输入,这使得初高中的英语教学予以衔接,自然过渡,不至于出现学生能力上的断层。
二、翻译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及反思
i. 词汇铺垫
初中阶段的学生词汇量有限,以中考考纲单词为标准,学生可以掌握的词汇量大概在1300个左右,这并不能满足高水平作文以及高中英语学习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每次翻译课程前,教师需要对手中的教学材料、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其一推荐牛津教材中每个单元里Wordbox以及Language points中的核心词汇或地道的表达、句型结构等;其二推荐SSP中学生英语报(进阶版),报纸内的词汇量是高于中考考纲要求的,配合完整篇幅的阅读、理解和记忆,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需要,所以SSP报纸上教师精讲篇幅的核心词汇,也可以纳入到翻译课程的词汇铺垫中去。以这两种文本材料为例,教师自身在收集完所有的词汇、词组、句型结构之后,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自行进行类似地整理、归纳,完成在自习本上,中英对译,这样的准备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师生的准备内容需要相对保持统一,脱离文本的词汇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记忆,归根结底来说,学生并没有充分掌握这些词汇,所以也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去使用这些词汇,所以如果教师所铺垫的内容和学生自习的内容保持相对一致,那学生自身的准备工作就会做得很到位,即为下一环节做好了准备工作。
ii. 习题设计
此处要说明的,随堂练习的设计要以第一阶段的词汇铺垫为基础,循序渐进地设计出各种题型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判断词性、完整句的翻译能力等,举例说明,随堂练习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题型,以1课时完成练习、评讲。
一、词性配对
学生在背诵记忆单词时,往往会选择先背诵其中文含义,但是中文的很多词汇往往词意相近,模棱两可,最重要的是,中文的词性概念是十分模糊的,如果不出现在句子中,有时候很难判断正确,比如instead这个单词,很多同学会去记忆“代替”这个含义,结果中译英中往往会出现I instead of him took part in the charity show. 这种病句,学生会犯错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意识去记词性,只记住了词意,在中文的表达中,确实可以含糊其辞地表达出来,对方也能够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中,对于句子成分有着工整的要求,一句完整的句子往往需要主谓宾,或者还需要定状补,具有不同词性的词都会在句子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词性配对的环节,就可以设计成连线题,让学生判断这句句子中,某个单词的词性是什么,例如People bury these thick wires and cables underground.给出答案和干扰项让学生去连线,将underground正确配对此句中的副词词性,加深学生副词可以在句子中做状语的印象。
二、英英互译
在中考题型中,类似的考核方法有选择题、句型转换等,学生对于一个单词要用词组的方式来表达,反之亦然,这种题型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词汇、词组的能力,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个单词卡住想不出的时候,此时往往换一种思路,跳开原来固有的拼凑字母的套路,换一种方式,用一个词组来表达你所要表示的内容,也会收到相同的功效。在做翻译练习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例句“处于种种原因,Jason取代了Tom的位置。”学生在冥思苦想取代这个单词时,有时候会错误的选择instead,也会卡在re-的某个单词上,无法写出replace,如果能加强他们的英英互译能力,他们完全能够写出take the place of这个词组,来表达一样的含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手头的材料,如课本里的单词、词组,SSP报纸上的核心单词、词组进行编排整理,或者查阅牛津字典,补充一些英语的词义解释给学生。
三、词组/句型表达
中考考纲的要求只是区区300个常用词组,而真正要满足翻译需求的词组量,则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这个题型的设计中我参考的是多年前购得的一本良师益友的好书,Common English phrases and idioms,这本书囊括了初高中阶段十分实用的3000例短语、习语,帮助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超越传统中英互译的模式,让学生将单词串着记忆,配合丰富的语境、例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短语、习语,例如 a bed of roses,无论是牛津教材还是SSP报纸都几乎没有提及过这个短语,它的含义是安逸、舒适的生活,十分形象,配合例句,It’s quite wrong to assume that the life of a sport star is a bed of roses.更是将这个短语的含义浮于纸上,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还有英语语言中的谚语的表达,也蕴含着精妙的内涵和发音规律,例如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就是用到了开头单词/p/发音的谐音记忆法,又或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也有异曲同工的妙用,此书中都有所讲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补充进该题型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积累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方法,为之后的完整句翻译做好铺垫。
四、全句翻译
在此题型中,我的想法是基于前三种题型,让学生训练3到5题的全句翻译练习,内容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天文地理、人文常识、经典台词、惯用语表达等,此题型的时态可以设置地更加丰富,多变,让学生去面对和感受不同语境、时态下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加入英译中的题型,让学生也感受到中文的魅力,以及中英文表达上的差异,如我曾经让学生做过这样一道这样的英译中题目,“Go where you will.”首先我铺垫过此处的will之后省略了部分内容,并且此处的will做情态动词,有本人意愿的含义在里面,之后请学生做中文的翻译,不少同学直接翻译成了口头的表达,“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他们也认为这种翻译过于随性和口语化,可是又苦于找不到更好地表达方式,在沉寂了几分钟后我公布了我的翻译版本“心之所向,君之所往。”全班哗然,原来翻译题还能这么完成,诚然,让一个初中学生全部都用古汉语去翻译一句句子确实强人所难,但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字字对印,翻译无法达到理科概念上的数字化精准,而是文学层面的“信”“达”“雅”,这些能力虽然要求很高,但是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在初中阶段尝试让学生去做一些英译中的题型,让学生去感受不同文化表达上的差异,这样的操练反而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情况,加深了他们对于英语语言目标句式、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iii.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就是一种反思微调的过程,学生在上完第1课时的翻译课程后,需要对当天的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整理,这就是我校庄中文老先生编著的《五常新说》中所提及反思的含义,即自己实践之后,要返回去观察自己的实践过程,从中悟出经验、教训、寻找启示和改进方向。在学生随堂完成翻译练习卷后,教师下发翻译巩固卷作为回家作业,为第二天的翻译复习巩固课做准备。在习题设计时,教师也要设计好翻译巩固卷,难度上比随堂卷有所增加,除了重新将易错题纳入本卷之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词汇、词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牛津字典,这里要特别说明电子词典在英语翻译中起到的作用,其便捷、准确的内容是学生课余学习的好帮手,培养了学生多查多积累的学习习惯,也引导学生跳出课堂,超越教材,去面对、理解、和记忆更多更丰富的短语、例句,学生在认真完成翻译巩固卷之后,在第2课时上教师完成点评,并鼓励学生相互介绍字典上查阅到的词汇、短语、习语或例句中的句式,例如有一题,“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学生如果直接翻译,会译成,We ca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this way.语法上并没有错误,但是语意上少了一层含义,在查阅字典后学生会发现半倒装句的例句,“Only in this way can we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这样的翻译句更准确地强调了“只有这样”这四个字的含义,学生通过自行查阅、交流,收获一定比教师一言堂的单向性教学来的更多,更有效。
【结束语】
翻译能力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高考题型中非常考验学生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我通过几次在毕业班英语教学的摸索过程中发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翻译课程的断层和缺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能只拘泥于一本教材,要学会集思广益,市面上可以参考的书籍也良莠不齐,我们教师应先于学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我校学生的语言能力设计不同的题型、课型和课时安排,旨在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词汇积累和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所带来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勇于表达、勤于积累,最终达到翻译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资料】
1.庄中文 沈建华著,《五常新说》,2015年,上海西南位育中学校本教材
2.Jeremy Harmer著,《怎样教英语》,2000年,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费仲芳著,《中学生常用英语短语、习语3000例》,2013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 舒运祥 奚翠华著,《电子词典在英语阅读和词汇学习中的作用和效果》,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