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期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音乐课堂教学也愈发呈现出一派新景象:课堂结构和教学手段越来越新颖,在教学中,强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音乐,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由此,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热闹”,但是在这些看似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其实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
何为有效教学?专家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吃透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再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舍取,合理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
1、进行有效的提问
课堂上要避免“是”与“非”简单提问和自问自答。提问要有针对性,步步设问、层层深入,问答相结合;注重收集学生的回答问题时出现的有效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思考,把 “提问”当作组织教学的主线,及时调整跟进,掌握课堂的主动。
2、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希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充分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不能不管在这节课里,是否需要,是否应该,是否合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环节。
在七年级(下)第四课《欧洲民间歌舞音乐揽胜》中器乐演奏《八只小鹅》的教学中,因为班级中吹奏口琴的同学能力不一,我就将他们按照吹奏能力分成四组:第一小组学生吹奏低声部和较难的合奏部
.
分,着重练习“1 5 ▏6 5 ▏54 32 ▏15 1 ▏”和低音部分的“5 5
. . .
6 7 ▏1 3 ▏”;第二小组学生吹奏较简单高声部,着重练习“55 67
. .
. .
▏1 1 ▏”;第三小组学生吹奏中声部,着重练习“55 55 ▏44 44 ▏33 33 ▏”;第四小组学生是没有口琴的学生,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打击乐器,用恰当的节奏型来表现乐曲,每个小组都安排了演奏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由其带动本组练习。开始合作时,总有些同学的节奏太快或太慢,音量太大或太小,但是几节课下来,通过不断的合作和反复的练习,加上教师适时指导和帮助。四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分三个声部进行合奏,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音乐而自豪,这样的小组合作应该是有效的。
3、进行有效的音乐创编活动
七年级(上)第二课《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要求以肖邦的音乐人生为背景,进行音乐课本剧——《一杯故乡的泥土》的表演。九年级第三课《激情的诗篇》要求以肖邦的钢琴曲为背景,选择与音乐意境相吻合的文章,进行配乐朗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对在课堂上开展表演活动的兴趣在逐步降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也为了使音乐活动起到应有的效果,教师首先把初三和初一的教材进行比对,把内容做了梳理和统整,寻找不同年龄层次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切入点,同时给予明确而细致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音乐课代表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及时督促各小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还要加强对各小组的辅导。七年级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设计一个剧本,要求人人参与;第一周各班级形成小组,教师布置活动要求;二—四周左右的时间由音乐课代表负责督促各小组长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四周后形成剧本初稿;五周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辅导,反馈意见;六周以影片《一曲难忘》中的片断作为学生表演参照;七周进行表演;表演当天,老师把大家的表演拍摄下来,这个的手段意想不到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他们积极的准备,在镜头前羞涩但认真投入地表演着。第八周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他们的作品,一起赏析他们的作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对音乐活动诠释,以及他们对肖邦音乐作品中的爱国激情和民族情感的感受:七年级音乐课本剧——《一杯故乡的泥土》四个班级共完成十余个剧本,七2班卢同学的一组在表现肖邦得知祖国沦陷时,在配乐中加入了《革命》练习曲,让我欣喜不已,这是多么好的诠释啊!学生对我说:“老师,这次可是我们的第一个剧本哦!”九3邱同学,平时随意,但担任音乐课代表后,大有改观,他在配乐诗朗诵《生命幻想曲》中的认真投入的表现,也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激励无处不在,激励来自于学生和老师的相互配合。
因此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创编活动,如何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直接地感悟音乐,教师是主导,教师细致周密的活动安排和准备,教师主动与学生们一起完成活动是关键。
5、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学科渗透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人文的拓展,音乐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学科渗透,不能喧宾夺主,把音乐课上成历史课、爱国主义的教育课。在实践中必须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音乐材料构建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并且将音乐与相关学科有机、适度地综合。目的是丰富音乐课堂,拓宽教育途径,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加强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6、进行有效的音乐基础知识渗透
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以传授乐理知识和歌唱为教学重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但课改后,又忽略了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阻碍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尝试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听、唱、奏、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如识谱教学,可以在学生唱熟歌词后再来学唱曲谱,这样就降低了识谱难度。也可通过简单的旋律创编,认识了解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结合律动,以及为歌曲、乐曲进行打击乐的配器,渗透节奏教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慢慢了解一些音乐知识,从而学会借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的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