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成果推广
用学期课程统整的手段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 -----------上海市紫竹园中学课程统整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一.形势与任务

我校从创建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之路。在十几年的探索和奋斗当中我们以普通中学的实际校情出发,提出了走美术教育特色发展道路和“以美兴校,凸现特色,加强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了以“从严求实,创新求美”的育人方针,提出了学校的培养人格健康、高尚,既有美术专长,又有良好文化基础的工艺类美术人才的育人目标。同时,学校逐步形成了以美术教育为抓手,以“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为目标,将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鲜明的美术教育的特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道路,使学校取得显著办学成效我们近年来,学校艺术类高考本科录取率从03年的60%逐年上升到目前80-90%左右,初中主要学科合格率也达到或接近了100%,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的声誉,已经成为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的美术特色教育学校。

然而我校的发展在呈现出良好向上的态式的时候,也出现了发展中很多问题,有的甚至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和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大环境有关,也和我校发展特色和特殊问题的小环境有关。

1.科学发展的理念成为发展的指导思想

进入到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的理念影响着、指导着全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求有新的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是具有内涵的发展。人们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不仅仅追求单纯结果上的的数量、规模、速度,而且要求实现过程的质量、效益、品质。要求过程更趋向合理,结构各趋优化,手段更加科学。现在这种不仅关注结果,更加强调过程的评价观念可以到处可见。比如“又好又快”,比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轻负担、高质量”,比如“学习美的艺术,铸造美的人格”等等提法都体现了这一要求。所谓科学的发展就是要发现的事物发展内部的规律,并要求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不仅要求结果的高质量,而且要求过程的科学化。所谓的科学发展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能够在各项“战役”中打赢,而且要求代价小,成本低,要求我们赢得漂亮(新形势下的军事变革的新理念就是不仅仅完成目标的占领,而且要求“零”伤亡)。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完成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完成有效教学的过程,要求我们这些无疑都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发展的具体的体现。总而言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2.课程目标的变革对教师形成了挑战

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变革目标对教师既是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在新教材中,原有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发生了变化,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减弱;有的实验与教材内容相脱节;学科与学科间相关知识联系缺乏呼应。同时,在课程结构上采取以学生发展功能区别的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为主体的多维构成。这种变化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不需要对教材有所怀疑,甚至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教学生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好分数就行了。但是新教材颠覆了对我们长期以来对课程结构的确定性、精确性、稳定不变的依赖。到底如何看待新教材?如何以新的课程观提出实施新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课改已经课程内容的取向已经从“课程内容即教材”(知识本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结果取向)转到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上”(过程取向)来了。

新的课程观对教师提出了挑战:1.教师必须具备自觉的课程意识(简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都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2.教师必须学会根据课程标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3.教师要用好新教材,必须对教材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必须具备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用张才龙老师的话就是对课程标准采取忠实取向,对教材采取创生取向)

3.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定位决定了教材必须实现校本化

在当前社会,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教育需求越来越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家庭希望孩了能上所好的学校,能碰到好的老师,使孩子能接受优良的教育;而另方面,优质教育的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新形势新任务使得社会对徐汇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新任务也要求我们这支教师队伍具有更高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顺应新的形式,徐汇教育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概念,并提出了各级类学校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如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要求。

可以说“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是无数的教育界人士多年乞求的目标。徐汇区对社会的八项承诺的第一条就是要让一课一练走出课堂,这给我们非常大的挑战。“让一课一练走出课堂”并非不要课堂训练,而是要求我们对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强度与难度必须符合本校的校情符合学生的实际。

同时新课程的最大变化就是强调了教育的主体是人,强调了人的发展,强调了人的个性发展,当然也关注到了人的个体差异。于是既然要想除去旧课程体系对人的培养目标同质化的羁绊,就必须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培养目标,提出不同的质量标准。要发展成为优质教育必须以特色教育为前题,每所学校都要办到特色,办个自己个性来。

我校就是抓住了课改契机,在立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实际,形成了美术教育特色发展的特色。贯彻落实“二期课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以美育为中心,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提出了“创造美的艺术,塑造美的人格、陶冶美的心灵”,强化美术教育特色,整合学校艺术教育优势,以美育促进德育,将美育和德育教育拓展到所有课程教育之中。学校将素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而这样的办学定位必然要求有我校自己鲜明特色、为师生双方所喜闻乐见,为紫竹园中学学生所量身定做的校本教材体系。

4.我们的任务

贯彻我校以美兴校、凸显特色、加强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定位,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要求我们以学期课程统整为内容,以“三个研究”为抓手,以“双五环节”为载体,以系统设计、撰写教案、课堂实践、教学反馈四个环节为流程,建设我校课程体系、开发我校校本教材,改善课堂教学,提升我校办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并在课改与校本课程的开设中凸现我校美术教育的艺术特色,突出两纲教育,重视艺术、人文、环境、科技等内容,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达到走科研兴校之路,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的目标。

思考与对策

在诸多的新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找到一条与形势相适应的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有效途径,必须对教材实现校本化。而实现课程校本化的解决途径,我们选择了学期课程统整这一目前在徐汇区很多学校都业已开展的通行的作法。

我校计划实施学期课程统整的基本方式: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统整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开发课程资源为手段,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目标的整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1.基础型课程教材的统整。

调整和补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这是由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定位的错位性、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主体的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所决定的。教师应对学情、考试和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三个研究),对实际教学作出合理调整和补充,这种调整和补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这是学期课程统整的最基本做法,也是最重要的做法。在学期课程统整实验初期,以教学内容统整为主。

     2 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统整

根据学科间知识与技能交叉渗透的日益加强的特点,进行适度的学科之间相关内容的统整。依托我校美术办学特色的优势,将美术专业课与其它文化课进行合理的的整合、其它文化课之间的合理整合,以更好地达到我校传播美的艺术塑造美的人格的育人目标。

可以尝试以下试点:美术与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的整合,可采用了两位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和一课两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着重做好美术专业课与文化课跨学科统整的同时,也适当做各文化课之间的统整,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间的整合。

3.三类课程的统整

上海的二期课改,着眼于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作用,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促使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学力的发展,也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将部分三类课程有机地统整在一起,组成学科的课程模块,形成基础型课程­+限定性拓展+自主拓展等方式。

    4.学科教学与德育的统整

知识的传授与思想的教育是不可分的,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统整体现了教育的本意。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两纲”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实施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整合是我校学科德育工作的主要思路。

1)注重挖掘基础型学科的显性或隐性教育资源,聚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发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优势,从学科的特性出发,突出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语文、政治、历史、生物等课的教学努力挖掘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资源。

注重开发基础型学科的隐性教育资源。

在理科教学过程中,强化“STS”(生活、社会、科学)教学取向,注重强化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做好美术与德育、体育与德育两篇特色文章

依托我校美术教育特色,强调美术教学的德育功能;发挥我校体育组优质资源,强调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为内容以艺术、体育教学为载体,实现德育目标。

     3)学生主题德育活动

将德育活动与学科知识学习有机整合,拓展学科学习的外延,让德育活动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三.工作目标与要求

三年内争取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利于形成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课程框架雏形。学校统筹实施,制订统整指南,编写为我校学生量身定做的校本教案、校本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统整为起点的学期课程统整学期课程统整的组织和实施

1.学期课程统整的实施的四个环节:

系统设计、撰写教案、课堂实践、教学反馈四个环节是个整体。制定指南,在教学实践中规范操作。在实验的起始阶段,要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统整上研究重点。

学校统筹实施,制订统整指南标准。学校教导处制定《 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基本要求 ,使开展学期课程统整的教研组有制订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2.通过教科研及教研活动的五环节来开展学期课程统整形式

基本要求:个体研究、集体合作

1)研究重点:优化校本教研内容、优化教学程序,实现轻负高效,实现有效教学

2)基本结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研课

3)关键问题:以教材分析、试卷分析、学生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形式

4)五环节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优质校本教案

5)时间节点:以一个学期为基本工作周期,要做到“段段清”(学期课程统整的“学期”的含义。

    3.教师、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形成合力

教师层面:教材教学内容统整为起点内容的研究机制;教研组层面:以学期课程统整为研究内容的教师研修机制;学校层面:要形成基于学期课程统整的学校课程领导机制;学期课程统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三个层面要形成合力,实现新旧课程实施的机制转换。

4.把已有的教科研成果纳入到学期课程统整的实施中

学期课程统整本身就是一个科研课题,将我校已有的教科研课题进行合理的总结,将已有的教科研成果纳入到学期课程统整的实施中。

四、三个研究是学期课程统整工作的重要的准备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学段的教学要求,是知识点的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将些知识点形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整个学期的学科指南,还要一个重要的研究环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研究。在形成学科指南(系统设计)与校本教案之前,三个研究工作是必要的,也是整个课程统整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科指南的编写就会失去方向和支撑。

1)研究考试:在课程标准深刻的解读与了解的基础上知识点与考试关系的梳理,学科中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指的是该知识点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即有多少种出题类型,有多少种出题角度,有多少种变化形式;该知识点的学习要点、学习类型、所需基础、预测难度等。对所教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的书面呈现方式和基本属性应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2)研究教材

教材的整体性把握:知识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材整个知识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可粗略地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存在着教材对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与知识点的串联方式,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这就形成了学科知识体系,也形成了教材的课程资源。新课改的形式下注定决定了单一的教材不能满足每一个具有鲜明学校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必须与其他教材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校本化的教材。

上述这样分析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能够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触类旁通,使我们的教学思路拓展开来,使课堂教学形式真正地“活”起来。

3)研究学生

新课程的总体要求使我们教师要经常研究学校的校情与学生的学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个体差异等),采用适当的学习形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尝试。根据知识点的性质特点,确定哪些可以让学生采用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哪些可以让学生采用主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哪些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讨论,哪些只能采用个体学习的方式来感悟。

总之研究学生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定教法与学法,以及“三题”的编写(形成学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五.学科指南

课程统整的第一步,就是相关学科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制订,这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部分。课程统整的关键在于指南的制订,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你在一定教学周期内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规划,更为重要的是,有了指南,哪怕是新教师,都能从指南中快速准确地了解所教教材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这些内容的知晓是把握自己所要教的教材的关键,同时这些知识点当然也是每阶段各类考试考查的重点;教师也可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重点强化这些知识点中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拓展课外知识,发挥老教师对于老教材熟悉的特点,从老教材中寻找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老教材的知识点呈现更系统更详细,由浅入深的梯度明显),重点用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学。

指南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它是你备课的前期准备过程,它指导你的备课,因为在指南中已经体现了相关教学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德育目标,通过指南中作者对于这三点内容的思考,既可以直接应用于备课,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修改,特别是别人整理的思想或许对你而言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大大地提高了备课的效率。

指南还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评价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效。在指南中,也罗列了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的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取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指南中所列内容的比较,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如果落实的程度有限,就要探究实际能力与预期能力的差距有多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这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而言,都是有实际的效用的。

如果说课程指南是一种规划,是一张宏伟的蓝图,可能也会让教师觉得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但正是有了这一纸蓝图,整个学期的教学规划,排兵布阵,对教材的合理应用,甚至是调换顺序,谋篇布局,都让教师有了一种“胸有成竹”的充实感,教师同样是不能打无准备之杖的。然而,真正的教学实践,也就是日常教学,同样是课程统整中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六.教学设计(校本教案)

要求教学设计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说清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全册课本、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三维目标:正确设计三维教学目标,说清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学重难点等。

3、教法与学法:学生的学法体现:对学生知识现状、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风格进分析把握。教法与手段:基于教材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措施。教学程序设计:说清师生双边活动安排,怎么教、怎么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

4、三题配套:配套的例题和训练题、配套的分层作业题,配套的反馈测验题

5、跟进的辅导措施和补救。

6、教后反思

七.组织实施:

由课程统整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以教研组为研究主体、备课组为实施单位的各个层面对课程统整实施管理,以学校“课程统整三年计划”各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为实施内容,以学校课程统整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不同层面的组织管理,构成学期课程统整的实施机制。

1.以点到面推进,分科组织落实

在学期课程统整实验的起始阶段,为了取得经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学校以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五门学科为重点,先行一步,开展学期课程统整的实验。以点带面逐渐向其他学科推开。

2.教研组与备课组是基本组成

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备课组为单位,以二期课改新教材为基础,分单元、章节,调整、组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研究,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开发和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课程内容。同时研究课程统整后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3 .及时反馈调整,形成实施机制。

与课堂教学一样,学期课程统整是在预设和生成中实现的。原先制订的计划、“指南”和教学设计在实施中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实行。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是不仅必不可少的,更是一种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螺旋式上升和进步,这种开放性与后续性恐怕是课程统整最大的价值所在,因为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金)

在研究中调整,在调整中实践,在实践中再反思,在反思中再提高,逐步形成了学习——研究——设计—— 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的研究、实践、提高的工作链,形成了指南、教案、三题、反思的闭合正反馈系统。

八.课程统整工作在我校开展的初步成果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思考形成了我们的对策后,学校于去年成为了徐汇区第三批学期课程统整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组织了语、数、英三门主课当中九个备课组共十三位教师进行了课程统整实验工作。在艰苦的摸索和辛勤的耕耘后,形成了我校学期课程统整的初步实践模式与第一批初步的成果。让我们感谢这十三位教师的辛勤工作,他们是余贻贻、陆燕红、刘爱玲、张新珑、王蕴华、王一诚、刘伟、康明、高成刚、张红、李敏、朱希如、李思恩老师。

可以说十三位教师的成为了我校课程建设与实验的拓荒者,他们的工作成效为我校更大规模地开展这项工作积累了了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分享一定会对我校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课程统整,我们的十三位教师都经历了从原先的一头雾水,到现在逐步尝到统整的甜头过程,可以说是自身业务的一种提升,也是为实现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1、不同程度地有意识地进行了三个研究

将教材校本化工作与三个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是九个备课组在此项工作中的第一个收获。此点以数学备课组犹为突出。

2.能够按照要求规范地编制学期学科指南

我们的九个备课组都完整地完成了两个学期的学科指南,并在适合学情校情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的老师都能够懂得指南的制订是课程统整的关键,都能够完成系统规划从而指南中快速准确地了解所教教材的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

3.构建了一定规模教案、课件、三题配套的资源库

在课程统整中,另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案与课件,三题配套的整理工作。在这方面每位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付出的都很多。精心编写的一些课堂习题,课后作业,难点整理,复习重点,考前针对题等大量教学财富,都不是在市面上的书店里能找到现成的教辅的,都是教师的心血。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整理,保存,延续和再创造就是课程统整的另一关键。

4.学会了对不同教材的比较与取舍

在一年的实施中,我们的老理财对课程统整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首先学会了对各种教材的比较和取舍,教师的教学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使我们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教材中好的一面,使他们的学习更具合理性,时效性。  

5.与学校美术特色相结合

此点以英语组的校本特色的自编的阅读教材最为突出

6.教学成绩的提高

各个实验备课组的工作成效已经不同程度地反应在在学生的成绩的提高上通过课程统整,课题组的老师都体会到,“课程统整”确实是减负增效的抓手。

九.课程统整工作在未来的展望

 1、问题与局限

一年的实验工作,我校的学期课程统整工作当然也在着一些问题,

1)对“指南”的格式有的教师写的不是很规范

2)在三维目标中的第三维目标缺少与学校学科“美育”相结合的意识 

3)有些教师还在着指南与教案分离的现象。

4)三题配套工作还没有形成规模,有不完整的现象,等等。

这些缺点将在新一轮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 学业水平考试的新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是上海市教委的高考招生改革与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的产物,也是课课程实施的必然产物。但给我们这所以美术教育为专长的学校带来了冲击。我们理科综合与文科综合教研组要重点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所带来的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与难度及课时等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于实施课程统整。

3. 规范操作突出特色

继续推进学期课程统整工作,本学期完成阶段目标。严格制定课程统整的“系统设计、撰写教案、课堂实践、教学反馈”四个环节为流程的规范标准,突出指南与教案的规范做法,加强指导与查,务求此项工作成果的总结与积累。启动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课程统整工作,进行学科教学与美术特色结合的研究,在三维目标中突出学校的美术特色。加强对学科德育课题研究的跟踪。启动新一轮的高中美术特色校本教材再度开发工作,启动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4.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重点结合课程统整工作,精心备课,科学授课,减少课堂教学冗余,提高课堂效率。建立三题配套机制与习得机制,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教辅书的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训练环节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尝试把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中,巩固练习的环节变成课堂测试反馈。要求:(理科可以节节有反馈,包括习题课;文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精心备课才能达到精讲,讲课时间压缩在20——30分钟内。突出小白卷的运用,一定要精选练习题,汇编成10——20分钟能完成的试卷。以“三个研究”为内容,以“双五环节”为载体,结合学校作息时间的特点,积极探索进行分层教学,合理安排有限的教学时间。

结束语

通过我校实施学期课程统整工作的开展与推进,使我校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赋予新的活力。也通过实施学期课程统整,使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与合作中形成自的实践智慧,从而成就我们自己的成长,也成就了我校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