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它是我们随处可及的知识,但中学教材中生命科学的内容概念多而且彼此间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到思维混乱中去。思维导图规律性强,形式多样,运用思维导图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1. 什么是思维导图
  1.1起源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创建了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他首先将其应用于训练一群“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者”,结果这些问题学生变成了同年级的佼佼者。1971年,托尼.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维和思维导图的概念。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具备,它也可借助颜色、图像、符号来帮助人们记忆和增强创造力,这也让导图本身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更具个性,更加多样化。
  1.2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好比是一张城市地图,由城市的中央部分,然后一层一层向外扩散,各层之间有主干道连接,同时还有很多小路存在,彼此形成网状发散性连接。思维与图的中央部分是使用者设定的中心主题,它可以是一节课的学习重点,一个复习要点,一个奇异想法,一个演讲的主题等任何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然后展开无限的想象,在它的外围产生很多相关的不同分支,然后再不断的向外扩散,这就是人脑的自然放射性思维。
  2. 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脑科学基础
  随着脑科学的研究深入,人们认识到人脑的两个半球有不同的分工,左脑负责逻辑,语言,数学等语言性思维,右脑负责抽象,图像,颜色,空间等非语言性思维,由于大多数人习惯以右手为主,这就造成左脑较右脑得到更多的刺激,产生更多的神经突触连接,这种左右脑不平衡的发展和不协调的工作使人脑的思维能力大打折扣。罗杰斯讲“要使整个人投入到学习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整体功能,而不是传统的只重视大脑左半球的开发和利用,思维导图中使用线条、图形、颜色可以使右脑发挥作用,由于仅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关键词,减轻了左脑负担,使大脑的运转更加合理化。
  2.2 认识论基础
  哲学中的认识论,即为关于知识本质和创造新知识的哲学,人一般都会追求知识,正如追求信念一样,而制作一张好的思维导图是一种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一种创作过程,其中包含了不少挑战。
    2.3心理学基础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因为进行意义学习需要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相联系,所以要使有意向进行意义学习的学习者能够进行意义学习,当前新学知识必须能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相联系,思维导图为组织建构知识提供模版和支架。
   思维导图的心理学理论还包括层级记忆理论和联想记忆理论。
  3. 在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笔记、阅读、课堂、学习、演讲——讲要点时中心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思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
  复习、预备考试、预备演说——将已知的资料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方式画出来,或将以往画的思维导图重复再画出,这能加深记忆。
  小组学习、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首先让各人自己写出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哪些更为重要,再加入新的意思,然后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
  创作、写作、水平思维、建立新计划——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意念都写下来,包括新的意念,不可能发生的,然后将其组织合并,重新画出思维导图,这时创意才可能产生,而且中心目标也十分清楚。
  展示演讲、解说、调查报告书——当我们需要向别人讲解自己的想法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想说的意念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楚具体的计划。

    思维导图在国外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并起到了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如在美国,中小学教师都要求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所提供的教学范例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教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在中国,思维导图运用得还不多,在生命科学学科上的运用就更是屈指可数了.思维导图作为能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广大学生所掌握的优秀学习方法之一.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