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语文
故乡深处是真情——故乡主题文章的教学探究

                       故乡深处是真情

                                    ——故乡主题文章的教学探究

                      华育中学   王静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故乡”主题的文章,老师可以将这些分布于不同年级的文章进行梳理带领学生去总结这些课文中的相似点以及不同的侧重点,让这些经典篇目的魅力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在真实的感受,体会这份乡情之后所寄托的深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读故乡主题文章的方法。

 

一、品味故乡的“人”和“景”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纵观初中语文的课文,在《老北京的小胡同》中对于胡同叫卖声、儿时游戏精彩细腻的描写中;在《滹沱河和我》对于干涸抑或是洪水滔天的滹沱河的描摹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是我们第一眼所看到的世界,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深藏于每一个人记忆的深处,融化于每个人的骨血中不可磨灭。故乡人温暖的笑意、关切的话语、爽朗的笑声都会成为你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的牵挂和惦念。故乡的那些民俗和趣事既是你童年充满乐趣的回忆,也将成为由你传承发扬的文化血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在写故乡时,所描写的对象都是非常普通而平凡的景、人、事,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却有情意绵长的回味,而这些平凡的人和事,与作者而言就如空气一般习以为常得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又无时无刻弥漫在周围,无法割舍、不可或缺。在教授这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共性特点:在平凡的人、事中寄予深情。进而我们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文章时就能以此为抓手来鉴赏故乡类的文章。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养成圈划梳理文章脉络的习惯,先理清楚文章写了什么,哪些事、哪些人、哪些景以及这些事物的特点,因为这些特点往往就能体现出故乡的特质,从而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在《社戏》中作者对于赶去看戏途中有一段优美的景物的描写从而体现故乡的景美;还写了小伙伴们如何陪他一起看戏的过程,以及六一公公送豆邀请品尝的片段,在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刻画中,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文章通过景的美丽和人的美好呈现出了乡村独有的宁静和温馨。培养学生梳理文章中的描写对象,从中把握故乡的整体特征。

 

二、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在描写故乡的事物时一定会顺着记忆的藤蔓,对平凡事物的描写中寄予深厚的情感。那么,我们在品味故乡类的文章时除了理清文章“写了什么”,还需要细细揣摩“怎么写的”,在这样的写法中去感受作者真挚情感。比如教材中《滹沱河和我》这篇课文采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出滹沱河的神秘莫测和气势磅礴,深刻地揭示出牛汉对于滹沱河的崇拜和喜爱,是因为故乡的这条河是作者的本命河,它和作者有一样的脾气和个性,故乡的山水塑造了自己桀骜不驯、刚正不阿的骨气,我们看到了故乡对于每一人融入骨髓,烙印心间的深远影响。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中将冰天雪地恶劣的环境描摹得美轮美奂,比喻、拟人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冰雪成为童话的王国。严寒的北方成为第二故乡,将作者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成坚韧顽强、不畏于命运、不屈于世俗的强者,曾经流过的泪和汗都化成了深深的爱。我们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去关注到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去细细品味这样写的用意,才能体会出隐含在描写背后的情感。

在故乡类主题的文章阅读中,还可以借用朗读的手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体会情感。散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从一篇美文中看出它的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很多细微的描写和句式的运用在反复地朗读品味中能慢慢显现出深意。比如《祖父和我》中一段对于小园的描写“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们发现读起来如此琅琅上口的原因就在于不断反复地句式,一气呵成。而作者这样的写法一定蕴含着特别的情感,文中就是要表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之情。所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抓住个性化的语句表达,从而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故乡类主题的文章中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资料,结合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个人经历之后,学生更能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情。比如在学习《爸爸的花落了》时可以补充《城南旧事》中其他的故事片段,让学生们不仅仅能体会出爸爸对于英子的影响和父女情深,还能够感受出小说一以贯之地对于童年的留念以及对于不断长大不断离别地遗憾。当学生了解了鲁迅的生平经历就能够理解鲁迅的《社戏》中那些淳朴勤劳的乡亲,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成年后见惯了嗜血的黑暗和人情冷漠的鲁迅永远追忆的世外桃源,那点善和温柔一直温暖着遗世独立、艰难前行的他,所以人到暮年也难以忘怀,在这些故乡的景和故乡的人中感受到了在人世间踟蹰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带领学生去圈划文章中描写细腻的语句,学会品味修饰性的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语句的作用,并且抓住作者抒情议论的语句加以细细揣摩,并在字里行间学会作点评和批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情感主旨。

 

三、由课内拓展课外,品味文学作品中的乡情。

除了课本中鲁迅、牛汉、叶圣陶、萧乾都写过关于故乡的记忆,其实很多作家都会在他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他故乡的影子。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了湘西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民族文化,赞美了人们的真诚、质朴和充满人性之美。路遥这位陕北的汉子,从他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股纯正刚烈 、执着豪放的高原之风,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气概,敢于面对一切的苦难的勇气。作家都曾带着自己的理想而漂泊四方,开始独立面对艰难的人生。然而,尽管他们走的路有所不同,但起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故乡。纵然飞越千山万水,故乡的记忆如影随形,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所以,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故乡的一切,自然都会化为作家笔端淌出的文字来。

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都以故乡东北的高密乡为原型浓缩了整个时代和国家的沧桑变化,诺贝尔评选委员会评价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莫言曾经回忆说:“一开始尝试写作,总是中规中矩地模范一种套路,当“高密东北乡”第一次出现在莫言的小说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前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但自从用了这个之后,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发现自己少年时期的生活被激活了,要写的东西源源不断地奔涌而来”。借着“高密东北乡”,莫言进入了与童年经验紧密相连的人文地理环境,在这个没有疆域的文学王国中,他可以自由驰骋,信马由缰。

我们课内所教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外有更多独立而自由的运用。所以,我们可以整理关于故乡主题的小说和散文推荐给学生,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深入理解这类文学作品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于历史变迁的洞察。让学生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能够使用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去感受更为辽阔的文学世界。

                    

何止是这些作家们心中的故乡如此魂牵梦萦,相信每一个人的心中一定有他故乡留下磨灭不去的痕迹。故乡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起点,构成了对于世界最初的认识;故乡的水土温润了我们的心灵、塑造了我们个性;它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和力量的源泉。通过学习这些故乡主题的文章,调动起学生的感官敏锐度,尝试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平凡人和事,去感受其中的温情和回忆,去发现生养自己的故乡不为人知的美丽,用自己细腻的文笔去记录去描摹。一切书写都源自于内心渴求抒发的真情,故乡深处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