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研究型课程
浅谈“研究型课程规则意识之知识产权”

 浅谈“研究型课程规则意识之知识产权”

南洋中学 钱群

一、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依法对自己的特定智力成果、商誉和其他特定相关客体等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指出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成果: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外观设计,商业中使用的符号、名称和形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了6种知识产权类型,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并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

二、在高中研究型课程中体现知识产权规则意识的原因剖析

规定“知识产权”作为研究型课程规则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三条:第一,基于知识产权本身的重要性;第二,基于高中学段学生的特殊性;三,基于研究型课程发展的需要。

(一)知识产权本身的重要性与特性

知识产权在法律上受专利版权商标等的保护,这让人们能够从其发明或创造中获得承认或经济利益。通过在创新者的利益和广大公众的利益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知识产权制度旨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和创新蓬勃发展的环境。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是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中小学在研究型课程中理应对知识产权首先予以重视。

而从知识产权特点来看,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所以侵权过于轻而易举,侵权的代价很小,而维权又过于艰难与繁琐,所以在繁杂的现状中,强调规则意识、强调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正本清源。

(二)高中学段学生的特殊性

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规则规范意识树立的关键时候,有必要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以利于他们未来与大学与社会的对接。

(三)基于研究型课程发展的需要

研究型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方法是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是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无论从目的、实施方法、过程重点还是最后的结果,都围绕着创新、创造。而探讨规则意识与体验研究过程的创造性看上去矛盾,实际上却是对于创造性的保障。只有注重规则,注重知识产权,才有对于知识本身的尊重,才可能有创造思维的出现,才是对于创造思维的保护。

三、在研究型课程中落实知识产权的表现标准分解

高中研究型课程中落实知识产权的表现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第二,尊重知识本身;第三,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一)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

《研究型课程中规则意识的探讨》一文中说“现在许多研究型课程的通病是研究的问题太简单,不用研究也早就知道答案。以前,教师对这个情况的评价只是“研究味不足”或者“不是真正的探究课”,但这样做产生的恶果是什么呢?只是学生的学习不够有效,课堂乏味吗?恐怕并非如此。笔者认为,真正的负面效果在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我可以把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当作我自己发现的知识。’”

所以我以为,知识产权规则意识的第一个标准表现是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关于这个表现标准有这样两个要点:

1、论文写作中强调引用的文献都要有出处,不能抄袭,设定查重率

这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面意义,首先尊重别人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研究。不能把别人那里听来看来的知识当做我自己发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与学生文献法出处、文献法的相关指导,让学生受到查重率的约束。

2、建议课题研究前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现代文一《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改写自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的《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其中有段文字非常清晰的分析了在正式研究之前“为什么必须有文献综述”。他说“写文献综述不仅是为了陈述以往的相关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对前辈、同行或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为了‘认祖归宗’,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定位。通过综述的写作,我们就会知道:别人贡献了什么?我打算或者能够贡献什么?我是否在重复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文献综述首先是为了尊重并真正进入一个学术传统,其次才是利他主义功能——为他人提供文献检索的路线图。”

私以为,命题人在高考中放入这篇文章,其中一个意图是在学生高中毕业前夕明白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接受规则的约束。

所以高中学生在研究型课程中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要有写文献综述的意识,他要进行的课题建议他至少首先看几十篇相关研究文献,对别人研究方法、过程、结论进行相关梳理,在论文前写几百字规范的文献综述,再来确立自己研究方向。

也就是说,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可以有效规避重复的研究。当然文献综述写作的益处远不止这些,阅读别人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自己的研究带来启示灵感,这实际上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熊易寒教授强调:“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这很好解释了文献综述对于研究的重要性,也很好阐释了规则与创新的关系。

(二)尊重知识本身

2018年10月15号,哈佛大学一次性从顶尖学术刊物上撤回了31篇论文,理由是顶尖科学家涉嫌学术造假。被医学界寄予厚望的“心肌干细胞心脏修复”的技术,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整个研究项目被认定为一开始就基于欺诈性数据。无数研究、甚至产业在一夕之间化为泡影,整个领域十年之间被引入歧途……简单说,就是这个技术中的干细胞被证实为根本不存在。而在被证伪前,哈佛医学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前主任Piero Anversa教授被视为绝对权威。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应该得到这些启示,在我们学生的研究型课程过程中,要尊重知识本身,一要尊重实验真实性数据,而不能为了数据漂亮造假;二不能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结果,更重要的在于体验完整而真实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探索和发现的价值,然后他们才可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对知识产权产生尊重。

(三)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小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很多原因会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研究妄自菲薄,没有意识到看似稚嫩和粗拙的研究中有创新的价值。研究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设想、自主开发的实验设备等申请专利、给与肯定。维护学生的知识产权,给与他们以后进行更为复杂和前端的研究以信心。

四、总结

笔者对于研究型课程规则意识之知识产权的理解,认为一是对于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一是对于自己知识产权的维护,两者的共性就是对于知识本身的尊重,两者的共同目的是因为保护知识从而保障创新。

最后,建议学校将研究课题的规范性纳入评价与评优,在研究型课程评价体系中纳入知识产权的评判。养成尊知识产权,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追求科学真理、不迷信权威的价值观,不弄虚作假的科学道德观,从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是研究型课程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第五版),第3页

  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https://www.wipo.int/services/zh/

  3. 杨帆、贺利林《研究型课程中的规则意识探讨》,《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第7-8期

  4. ⑸熊易寒《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2007《读书》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