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课改动态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教学内容:歌曲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执教者:徐汇区建襄小学 音乐教师——邰方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在充斥着流行色彩的时代,我们的音乐教学特别是听赏教学,除了兼顾时代性的同时也应该模仿我们孩子一点天籁之音。为了更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故在设计听赏环节时,并没有对歌曲进行细致的透析,而是通过对歌曲欢快情绪感受的基础上,对歌曲的美感进行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更关注音乐的审美体验。
  以往的听赏教学模式往往停滞于单调反复地听赏或单纯的段落分析及乐理知识讲解。本课想就如何突破原有的听赏教学模式,使教师在听赏过程中成为一名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向导,而非不容置疑的指挥者,做一个探索性的尝试,意在抛砖引玉的与同行们切磋,寻找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和学生认知特点的、能引起学生学习音乐愿望的、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的教学方法。本课综合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包括舞蹈、为旋律编配声部等方面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开始部分既是对上课时内容的复习巩固,也是根据单元主题《来跳舞》营造课堂气氛,并为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歌曲听赏《孤独的牧羊人》做一个中外民歌的对比。在歌曲听赏的过程中,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满足地听,愉快地听。(如:电影原版片的截取播放、动画制作)之后,在学生欢快地哼唱、摸唱之中,“细雨润无声”地学习有关的知识。(如:约德而调的介绍及与中国民族调对比介绍)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期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音乐个性的特点,以“优化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实施策略,我们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性的运用音乐大师软件让学生对歌曲的部分旋律进行改变。其目的是对听赏歌曲的反馈与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用他们改编创作的作品回应听赏后的感受。当然,学生创作的作品未必正确或动听,或是学生自己也不能贴切地通过改变后的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但这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初探。我们意在让学生通过听听——体验,议议——领悟,实践——设计,跳跳——创造,自然而然地对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和其它的一些默会知识对乐曲变化所产生的作用有一定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并非是说这种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堂课就能达到的,而是要经过整个中小学12年的音乐课堂教学来达到我们的音乐教育目标,但是必须要通过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实施才能完成。相信这份积淀会为学生今后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学习有着“滴水穿洞”功用。
  诚然,本课的设计及思路,仅是我们对新教材听赏教学的教法的一种摸索与尝试,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在此,诚恳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点与建议,希望引起对此问题的共同探讨和研究,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责任编辑: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