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越来越注重用新课程理念来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也灵活多样了。数学二期课改低年级的教材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做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发现数学乐趣的窗口,是带领孩子走向数学殿堂的途径之一。如何运用好数学游戏,如何选择有价值的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尤其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 二、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2─2006.3) (1)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实验班级。 (2)了解学生现状。 (3)制定初步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3─2006.12) (1) 实施课题研究,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2) 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 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07.1—2007.3) (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三、研究的成果与分析 (一)概念的界定 游戏是伴随孩子们成长的一剂兴奋剂。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游戏”意为游乐、玩耍等,“游”意为游玩、结交、闲逛、学习等,“戏”有游戏、戏剧、角力等解释,而“玩”则有玩耍、欣赏、投入、反复体会等含义。所谓数学游戏是指在数学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和教学策略。 (二)研究成果: 就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小班化教学,空间形式比较自由,师生人际关系也比较融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前提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创造一个欢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注意的重要因素,能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水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有重要地位,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有效地集中到学习上了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游戏,这些数学游戏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教学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以协调发展,心理品质,学习习惯得到充分培养。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课始游戏——有趣导入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 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大门。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练习形式,课始游戏,效果颇佳。 常见的游戏有:猜想类:如猜一猜、估一估、猜谜。问题情境创设类:如故事等, 其作用有三:1、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等。如:我在教学“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P54)时,课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我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非常高兴,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给出谜面:“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听了很兴奋,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钟。我顺势诱导“你们想认识钟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给新课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 2、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并且培养合理的推测和验证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 “数的表示”(一年级第二学期P18)时,课始我设计了从南汇桃花节引进,介绍南汇桃花节的概况,再把美丽的桃花“请”进我们的课堂,问学生:美丽的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熊猫乐乐请你猜猜这里有几朵桃花?学生们有的说:“我认为这里大概有100朵桃花。”有的不同意觉得肯定不满100朵,大概有50朵左右。……在这里设计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尽情地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 3、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习欲望。在教学“几张长椅”(二年级第一学期P60)我设计了问题情境创设类的游戏来引入新课:“小胖班级搞活动,他和小巧一起给苹果装盘,10个苹果4个装一盘,小巧要小胖给她三个盘子,可小胖却说两个盘子就够了。他俩谁说的对?”这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意小巧的观点,有的人为小胖是对的。这样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一下子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剩余的结果也要装一盘,可以初步感知在商的基础上要“加一”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动机。 课中游戏——化难为易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想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新课中的难点部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常见的游戏主要以活动类为主。如:表演(数的组成、分解,找朋友,送信等)实践操作等。其作用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发有助于把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表现出来,为学生吸收新知识,发挥特长和潜在表现力提供条件,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教学“左与右”(一年级第二学期P8)时,我设计了一个练习,请学生判断图中哪一位小朋友走楼梯没有靠右走。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与前面的判别左右的方法不一样,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人物来进行判别。而一年级学生想象的概括性还在逐渐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游戏。可以设置一个走楼梯的游戏,边说“上下楼梯靠右走”这句话,边把身子靠向右边,找一找有没有走错的小朋友。然后再联系的图,找出走错的小朋友。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能区分出对面同学的左与右。游戏在这条题目中的作用就充分显现出来,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活动,其次是起了一个铺垫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又如:在教学“对应与比较”(一年级第一学期P20)时,设计了翻字牌的游戏,帮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师:小丁丁他们玩好了碰碰车,接下来准备去哪儿呢?你们想知道吗?他们要去的地方就藏在这后面。每小组完成好你们的任务,老师就会翻开一张字牌,你们就知道了他们下一个目的地了。 出示六组散乱的学具:磁带和磁带盒、小衣服和衣架、贺卡和信封、碗和调羹、笔和笔套、杯子和杯托。 你们的任务是:比较出你们任务篮里的两样物品哪个多?多几个?看哪组比较的方法多!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 师:你们比较了什么?怎么比较的? 交流汇报:略。 汇报:师翻字牌 他们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是“哈哈自助餐厅”。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尝试、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真切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一一对应”的思想。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课尾游戏——强化练习 在巩固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如果在这时能有效组织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 常见的有竞赛类:如:“火眼金睛”、“找朋友”、“发送短信”(即用手势表示)、“摘果子”和拓展类:如:猜一猜等。它的作用是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提高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2的乘法”(二年级第一学期P24)在课尾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看算式说得数)的游戏。每张算式卡片仅出示2、3秒的时间,每算对的一题可得一张卡片,最后根据卡片的张数选出班中的“火眼金睛”。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加强了计算能力,提高了辨别正误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年级第二学期P33)时,在课尾结合数学书上的主题图——买文具。我设计了“猜猜我买的是什么”游戏,即只说出所购商品的总钱数,让同学猜测可能买了那两件玩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思维进行了操练,在表达中深化了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合理的推测和验证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三)、效果与建议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杜威所说:“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会学,在教学中数学知识包装在游戏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学得有趣、愉快、轻松、主动、深刻。 学生们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组织游戏式的教学,这样可以使数学课更有趣,上课时同学更踊跃。有的学生说:“通过游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利用玩游戏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记得很清楚,也很有趣!”“课上玩一些关于数学的小游戏,同学们上课更有兴趣。”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用玩游戏来上数学,可以学得比较快,希望每天都可以用游戏来上数学。”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成功的条件。 数学游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游戏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使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而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手段,去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数学问题。 为了真正提高游戏运用的质量与效益,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的选择性 游戏必须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这是开展游戏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采用游戏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改编和真理。游戏的内容必须充分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重点紧密结合,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另外,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只有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游戏的全员参与性 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它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客堂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出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导。 3、游戏的迁移性 在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即使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然时,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7页 郑秀真:《数学游戏教学理论之探讨》,台南市数学学习领域辅导网站 邓小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弊端及对策》,小学数学教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