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六年级《科学》课堂中渗透“珍爱生命”的教育研究

六年级《科学》课堂中渗透“珍爱生命”的教育研究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姚竖洪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又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其结果就是:导致当今的青少年学生极易在生理、心理和道德的发展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他们在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妥善的解决,于是他们在面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时往往难于应对,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好坏不分、道德观念模糊不清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等现象,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疑虑和深思……

在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时,家庭教育还存在着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略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或者期望值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上述现象,党和国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中共中央于20042月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为了贯

 

*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科研员杨佐荣老师、教研员尹文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彻实施中央和市委、市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开创性地构建了十二年一贯的中小学生命教育科学体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对于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摆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困惑,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在中小学学生中,迫切需要系统地、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能正确的善待生命、完善人格、达到健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中小学实施和开展生命教育,目前还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各个学校、各门学科可能都在摸索和积累经验,因此,笔者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积极的执行“两纲”教育的决定,应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系统的、有机的整合校内外一切生命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生命教育渗透。当然,生命教育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三大载体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使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角落之中,达到随风潜入、育人无声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珍爱生命”渗透教育?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于20062月开始,至20066月结束,持续一个学期。

首先,发挥我校集体备课的特长,动员教研组、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对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学科的教材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拟定在相关章节中进行“珍爱生命”渗透教育的计划和主题。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资料,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反复讨论如何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渗透生命教育?拟定方案,编写教案。

其次,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设计了两份关于“珍爱生命”方面的调查问卷,其中一份调查问卷是让学生做的,另一份是让学生的家长做的。在学期开始时,分别组织全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各自做了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通过这两份问卷调查,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进行渗透生命教育前有关“珍爱生命”方面知识的掌握状况,这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渗透“珍爱生命”教育和引导,也为以后作比较留下原始的样本和依据。

再次,根据拟定的计划和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性生命教育渗透,例如,演讲、小品、游戏、演习、看录象、查资料、做调查、讨论、做小报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经过一个学期共开展了9次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珍爱生命”主题性渗透教育,在学期结束时,又设计了两份与开学初相对应“珍爱生命”调查问卷,并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再一次做了调查问卷。把开展渗透生命教育前后的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学生在“珍爱生命”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变化,从而了解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总结得与失,形成客观的书面研究报告。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概念介绍: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这四个层次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应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命认知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逐层递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珍爱生命”的主题性渗透教育,也应是相互渗透的,层层递进的,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学生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本课题研究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渗透“珍爱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毕竟不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它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随风潜入、育人无声的境界。也就是说,在不影响现有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时进度的情况下,寻找和挖掘校内外的生命教育资源与课程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

2、案例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再到结束阶段,应用了调查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在实施阶段,根据课程教材和所渗透的“珍爱生命”教育内容不同,开展多样化的、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教育活动形式。例如,在第5章《能与能源》的第4节《使用燃料的安全措施》这一课中,就采用了查资料、讲故事、演小品等活动形式。

首先,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发动学生查阅有关发生煤气泄漏事故的资料,从中挑出1至2篇典型的材料,把它编写成故事形式。

其次,在课堂中,适时的安排学生讲解故事。在本节课中学生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去年,在广州有一个不到12岁的孩子(与六年级学生同龄),在放学回家开门时,从自家的门缝里隐隐的闻到一股煤气味,然后他用学校老师教过的办法,从容的打开门,快速的进入室内打开窗户,把晕倒在厨房间的母亲吃力的拖了出来,并用其母亲的手机在室外打电话报了警……

再次,在课前两个小组分别排练了题为《当煤气泄漏以后……》的小品,时间为3至5分钟,在上课时演给大家看,然后让同学们指出小品中,哪些方法做的是正确的?哪些方法做的是不正确的?

在本堂课中,教师弃用了往常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演小品、看小品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参与过程中学会自救和救人的生存能力和本领,从而感悟和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效果:

本课题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摸索和探究后,开展的渗透“珍爱生命”教育教学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进行渗透生命教育后学生在“珍爱生命”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有何变化呢?

首先,通过对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时做地两次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后,笔者认为,在相关章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主题性的“珍爱生命”渗透教育以后,全年级学生在“珍爱生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知晓比例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例如在“火灾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法”,“电路超负荷工作可能会引发危险”,“使用燃气灶或燃气热水器时,打开窗户通风的原因”等方面的知晓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96%以上,上升比例都在40%以上;而在“污染的水质对人体的危害”,“污染的空气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能量的失控会引发火灾” 等方面的知晓比例也有25%以上幅度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明本次研究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珍爱生命”渗透教育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问卷调查中有86.6%的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有家长反映,“自从你们学校开展‘珍爱生命’教育活动后,我也开始注意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我们家的孩子回来后,经常说‘我们老师是怎么,怎么说的’。还‘逼’他爸戒了烟,说‘为了你和你的家人的健康,请戒烟吧,’结果他爸拧不过他,真的戒了烟……”还有家长反映,“我们孩子经常跟我说发生火灾后该怎么办,发生煤气泄漏后该怎么办……还时不时的提醒我,在烧菜时要打开窗户通风,以防煤气泄漏……”“……孩子长大了,晓得不好乱穿马路,几次叫我开车时要思想集中,不要撞到别人……” 从上述的实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但认识到了自己生命的宝贵,也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再次,在一堂《燃烧与灭火》的校级公开课后,让在场的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们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而且学会了发生火灾时的正确逃生方法。在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说,“我还是第一次学会使用灭火器,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灭火方法和逃生技能,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科普知识和生存技能。”大多数老师认为这节课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生命教育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这样课值得学习和推广。这堂课还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特意把学校附近的武警消防队请来,给全校的师生讲述和演练了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的正确逃生方法。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来看,本课题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启示:

本课题开展“珍爱生命”渗透教育研究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发挥《科学》这门学科的综合知识面广、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优势,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又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或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由于现有课程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针对性、指导性尚不明确,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生命教育教学效果,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查找相关主题的资料,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样备一堂课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之一是编写一套关于生命教育的教案集,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系统的生命教育内容,推而广之。

再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所要渗透的“珍爱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如何把握适量、适度地开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如何适量、适度地把相关生命教育主题的材料与课程教材内容整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渗透的内容过多会影响课时进度,过少则教学效果不明显。例如调查问卷中,第11“你知道怎样实施人工呼吸吗?”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53.0%的学生知晓,虽比“珍爱生命”渗透教育前的22.8%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正确的实施人工呼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救死扶伤技能,知晓率应该达到100%,因此渗透“实施人工呼吸”主题的生命教育未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也是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