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自教科院实验小学的牛芳老师和日晖新村的徐敏老师,分别执教了两节品社课——二年级第四单元的《这不是我的》和一年级第三单元的《爱心小天使》。课上,两位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空洞的诚实守信教育、感恩教育,通过思辨、具体的方法指导等,巧妙地融合到学生的说一说、演一演、动一动中,帮助其领会、领悟。课后,两位老师就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了说课,详尽地介绍了教学设计思路及上课后的反思。
之后,东安路第三小学的应凤杰老师结合自己在前一阶段执教的《一起订公约》一课,以《有效落实行规教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为主题,向大家做了实践案例的分享。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显性的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成长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而在低年级阶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又尤为重要。活动中,教研员曹老师在对本次执教与分享案例的三位老师的教龄、风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重点说道:“这三位老师,在实践中无一不是将自己的品社学科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大队部活动、班主任工作,甚至家长的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探究、感悟、体验,指导具体、细致……”
一番中肯的点评,引发了众多一线听课教师的共鸣。回想活动中三位老师朴实无华、实际有效的教学与交流,互动中,与会教师不但由衷地在反馈单上记录了两位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客观地反馈了听课过程中想到的建议,而且,个别老师会后还主动留下,就自己如何教学、如何在借鉴板书的过程中丰富板书的内容与执教老师交换了看法。
一个下午,是短暂的,但是,紧凑的活动安排,却让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科育人价值,进一步思考如何基于自己学校的不同校情,不同学情,开展有效的实践。而这不恰是大家觉得不虚此行,收获颇丰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