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评价促科学素养提升
            ——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研究初探
世外中学  姜芳
摘要:学习评价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怎样的学习评价能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本文就这一问题以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为例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学习评价 科学素养 
正文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初中《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较为系统的课程。《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对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包括学习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基本技能;学习围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含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方面;提升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自然观与价值观等。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的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呢?对此,我们认真学习了《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对学习评价的要求,在学习评价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下为《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
| 
 | 
 Processes (30%)  | 
 Works (30%)  | 
 Test paper (40%)  | 
 备注  | 
| 
 六年级  | 
 课堂表现(5%) 课堂笔记(15%) 中英文课堂作业(10%)  | 
 研究报告  | 
 中英文单元测试(10%) 中英文期末测试(30%)  | 
 评价为了与学校网上登分系统相匹配,进行百分比的划分; 参加科学综合研究项目的学生根据实际参与情况加5-20分,超过100分以满分100分记。  | 
| 
 七年级  | 
 课堂表现(5%) 课堂笔记(15%) 中英文课堂作业(10%)  | 
 研究报告  | 
 中英文单元测试(10%) 中英文期末测试(30%),第二学期以市学业考试为准(30%)  | |
| 
 说明  |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口头问答、课堂讨论等  | 
 研究报告含过程性文件积累、活动作品、活动反思、交流分享与实验创新  | 
 结合学校双语教学要求,双语班中英文测试各占总成绩的15%  | 
根据《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中评价项目,制定相应评价细则如表一、二、三。同一评价标准有三部分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的最终得分由这三部分评价折算组成。
表一:《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方案之课堂表现评价细则》
| 
 评价标准  |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教师评价  | 
| 
 遵守课堂纪律 1分  | 
 | 
 | 
 | 
| 
 课堂提出问题 1分  | 
 | 
 | 
 | 
| 
 回答老师问题 1分  | 
 | 
 | 
 | 
| 
 积极参与讨论 1分  | 
 | 
 | 
 | 
| 
 记录课堂笔记 1分  | 
 | 
 | 
 | 
| 
 最终得分  | 
 | ||
表二:《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方案之课堂笔记与学习单评价细则》
| 
 评价标准  |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教师评价  | 
| 
 记录老师的板书 1-5分  | 
 | 
 | 
 | 
| 
 补充老师口头讲解1-5分  | 
 | 
 | 
 | 
| 
 用思维导图整理笔记1-5分  | 
 | 
 | 
 | 
| 
 最终得分  | 
 | ||
表三:《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方案之研究报告评价细则》
| 
 评价标准  | 
 自我评价  | 
 同伴评价  | 
 教师评价  | 
| 
 过程性文件积累 1-6分  | 
 | 
 | 
 | 
| 
 活动作品 1-6分  | 
 | 
 | 
 | 
| 
 活动反思 1-6分  | 
 | 
 | 
 | 
| 
 交流分享 1-6分  | 
 | 
 | 
 | 
| 
 实验创新 1-6分  | 
 | 
 | 
 | 
| 
 最终得分  | 
 | ||
《世外中学<科学>学习评价方案》全面地从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选择除了笔试以外多种与评价内容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科学课程在提高每个学生科学素养总目标上达成度的要求。基于《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结合不同年级《科学》的教学内容,制定如下《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之课内外相关研究活动》:
| 
 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之课内外相关研究活动  | |||
| 
 侧重评价 的要素  | 
 六年级  | 
 七年级  | 
 备注  | 
| 
 做计划  | 
 蜗牛饲养观察与报告  | 
 酸碱指示剂实验设计与研究  | 
 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三要素独立综合运用的尝试。 活动评价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反馈,修改、完善。  | 
| 
 风信子生长观察与报告  | 
 香烟烟雾对小白鼠的危害实验设计与研究  | ||
| 
 获取与 描述证据  | 
 过滤柱模型制作与展示  | 
 水火箭设计、制作及比赛  | |
| 
 肺模型制作与展示  | 
 针孔相机模型设计、制作及成像原理研究  | ||
| 
 细胞模型制作与展示  | 
 生态瓶设计、制作及评比  | ||
| 
 使用证据  | 
 科学农场小小试验田  | 
 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实验探究  | |
| 
 植物园里用科学  | 
 现代农业园里用科学  | ||
| 
 ※综合 运用  | 
 舌尖上的科学系列研究 校园污水处理及二次水利用方案设计与研究  | ||
根据上述《世外中学<科学>学科学习评价方案之课内外相关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分别在做计划、获取与描述证据以及使用证据三个评价要素板块中选取一个研究活动予以实施。标记“※”的版块是为学习研究能力强的学生设计的,属于中长期研究项目,是希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知识与技能,关注身边事物,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学生的研究报告包括过程性文件积累、活动作品、活动反思、交流分享与实验创新等。根据评价细则,学生逐渐形成了主动关注过程性学习的习惯,研究过程中开始注意过程性文件的积累与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开始享受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将这样的学习方法延伸至其他课程领域的学习,受益匪浅。
结合世外中学的外语特色,《科学》双语教学整合其中,主要体现在课堂互动与书面笔试中。在课堂互动中鼓励学生双语学习交流,在书面笔试中,测试试题中英文各占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对双语科学的学习。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改变了以往过多地考察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加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以及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这样既保证了评价的共性与一般趋势,又鼓励了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自上而下为主的评价方式改变为自我、同伴与教师共同评价,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单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肯定需求得以满足,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再是“一卷定终身”,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得学生把学习的重点转移至整个学习过程与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得以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