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巧设计,串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上海市第四中学 陈怡
【案例背景】
我带的班级是我们第四中学的管乐特色班,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极其宝贝,并给他们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学生在待人接物上也有一定的优越感。班队管乐训练每周三次,全员参与,比赛演出前会有集训,从六年级进校至今,学生在逐渐磨合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容易产生“处处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互帮互助、以大局为重的意识。而这不仅仅会影响班队的团结,对于集体凝聚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1+1=?》的班会,希望通过班会,学生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探讨合作的方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作为商学特色学校,让四中学子感受合作共赢的理念也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案例描述】
确定了主题之后,我进行了教学的设计。先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用开放式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1=?”,这个看似简单的题目,却使学生都很想探秘老师葫芦里到底有什么法宝。而开场校庆管乐演出视频中个个神采奕奕,和谐协作的学生无疑是班会的主角,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聚集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力量呢,进而引出之后的两个情景分析。
经过前期的调研,最终我将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情景描述的形式展现出来,带领学生们一起思考,探讨。当训练前声部的对音未完成时,“声部长小悦觉得忐忑不安,你觉得她心里在想什么呢?”,学生都想到了小悦的职责,作为声部长在团队中的带头作用。这时,再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小悦组内的成员,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意识到在团队中个人不仅要学会服从,更要积极配合,主动去协作。情景中小涛的表现是团队中争强好胜,想要突出表现自己的典型代表,因此探讨“小涛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时,学生发言踊跃,并且都谈到了个人的做法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合作,适时的“隐藏锋芒”也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情景二中我选用了更为典型的例子。班队里遇到问题互相推卸埋怨的情况,学生们不仅分析了情景里不妥当的现象,更是用了换位思考的方式,提到了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产生的想法。班会的讨论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来,讲出他们的心里话。最后一问,我加深了难度,根据情景里小迪的想法,追问了学生日常会遇到的两难问题,“同时面对自己考级和班队训练,你会怎么办?”学生们纷纷讲了自己的想法,有过此类经历的同学还现身说法,合理安排好时间,平衡两者并做到互相提高。如此,通过大家熟悉的管乐情景来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交流,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在团队的活动中,坚持自我,没有合作意识,也会产生1+1<1的结果,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作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接下来,我安排了一个团队拓展游戏,通过体验,进一步感悟合作的意义,也摸索团队合作的最佳方法。游戏结束,将学生自己总结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换位思考”、“尊重理解”等关键词板书出来,也就完成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管乐的特色表演,让大家体会从个人到团体产生的效果,再次感受合作的魅力。1+1=1,这里的1就变成了一个团队的概念,自然而然显现。
通过分享周记《管乐二三事》,找寻班队中的闪光点,是对于前几个环节的小小升华,当学生们能够将团队合作的方法有效运用时,1+1也能发挥>2的效果。最后的环节设计了头脑风暴,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说说除了管乐的团结合作之外,还有哪些校园、家庭、或者社会中有关合作的例子,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班会的拓展延伸,虽然是解决班队中的问题,但团队合作这一主题不仅仅限于此,校园、家庭、社会中也迫切需要。因此,从班集体到校园到社会,让学生感悟到每个各有所长的人凝聚在一起,团结合作带来的强大力量,带来的快乐和成果,并学会将合作理念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中。
【案例反思】
这堂班会的设计,不仅仅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其育人的目标。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不断反思和提高的过程。结合近阶段参与的市级培训“班级常规管理与主题班会设计”课程,确实收获颇丰。
1. 巧选题,展特色。
“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
在选择主题班会的主题时,要针对班级中的现实教育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作为管乐特色班,紧抓班级特色,本课为解决班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选取了“团结协作”为切入点。班会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合作的方法,从而将理念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班会设计中的情景来源于班队成立至今存在的真实问题,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脱离实际。班会主题结合班级的特色,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他们对这一话题的熟悉度大,也利于他们打开思维,有话可说,也更具特色。如管乐的特色表演,音符图案的板书,都为班会增色不少。
2. 巧提问,显思维。
“老师在班会主题的选择和实施过程起主导作用,但活动的主体是参加班会的所有学生,学生是是主题班会的“主角”,不能本末倒置,把班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讨论型的方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班会的开始,我就引入了两个情景的讨论。虽然一开始对此还颇有担心,怕文字性的表述会让学生交流有冷场的可能,但事实证明前期充分的调查和准备,问题设计的合理和梯度,能让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看法。所有设计的问题都是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利用不同的场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且在问题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深度和梯度,学生的观点不断迸发火花,也推动了活动的展开。
特别是最后一道“当你同时面临考级和班队训练时,你会怎么做”,这道题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倾听学生讲述理由,是我真正关心的。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法,能让学生大胆讲真话,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给予指导。通过有效的道德两难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吸收高层次的道德推理,从而推进道德认知的发展。
3.巧构思,激兴趣。
“主题班会的构思要新颖,有艺术性、创造性,创造的本质就是出新,巧妙的构思才能令活动焕发出新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变为生动活泼的思想课。”
一谈到班会课,学生脑海中要么是热闹的“拼盘式”联欢会,要么是沉闷的“灌输式”思想政治课。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班主任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研究符合学生的身心规律,设计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班会。主题班会中的活动既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也能让学生通过班会中提出的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这次的班会,主题我就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命题,“1+1=?”,学生无法一目了然从题目中得知我这堂课的目的,自然也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自觉投入课堂中。围绕着“团结协作”,我设计了“1+1<1?”“1+1=1”“1+1>2”三个环节,对应了发现问题,为什么要合作→解决问题,如何合作→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三大板块,学生们的兴趣时时被激发,都想要一探究竟。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侃侃而谈,而是学生的交流和分享,体验和参与,班会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体现。
一堂好的班会课是班级凝聚力的最佳体现,而教师在设计这堂课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磨练自身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工作是独具匠心的艺术,唯有不断攀登,才能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串起一个个音符奏响绚烂的乐章!
责任编辑:俞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