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徐汇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展示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问题驱动探究 思维领航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现了徐汇区在科学教育课堂转型与思维培育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深度思考。
如何提出“科学好问题”?
课堂是教育理念落地的关键场域。在教学观摩环节,交大附小刘影老师所授的五年级科学课《小小工程师——潜水器探秘》,生动呈现了“问题驱动”式科学教育的鲜活景象。她首先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将学生零散的问题转化为一条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探究主线,引领同学们从“如何实现”迈向“如何创造更大价值”。同学们亲身经历了从原理到产品、从认知到创新的完整过程。
交大附小凌梦娇老师执教的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我们爱和平》,师生共同深入探讨“科技发展与世界和平”问题。她以“九三”阅兵作为教学切入点,设计了从“武器辨析”到“科技伦理”再到“人的责任”的思辨路径,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研讨中,理解了科技与国家实力、和平外交之间的复杂关联,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在科学教育中所发挥的跨学科育人功能。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研员沈慧丽点评:通过问题驱动式探究,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理解科学原理、结构功能和技术前沿,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迭代与改进。学校的每一个学科都应融入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科学育人”的目标,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用问题撬动科学大课堂 用实践开启知行新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顾文通过微报告,分享了学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学校对标国家战略,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构建“一心四力一基石”育人目标体系,系统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同时,学校聚焦“问题驱动”,以“好问题”为支点,推动教学方式从知识传授向探究实践转变。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问题解决任务单开展实践探索,同时学校通过活动评比、电子档案、环境浸润等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激励每一位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路径,获得工程和技术的思维训练。顾文表示,经过持续的探索实践,交小师生在科学素养提升方面成效显著,学校科学教育的品牌特色日益凸显。
区教育局局长周刚表示,徐汇区近年来坚持以“一体两翼”为战略框架布局科技教育,构建了“政策引领、资源整合、学段贯通”的区域科学教育生态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育特色鲜明,希望学校能够秉持思源致远的办学理念,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再次强调了问题驱动的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对徐汇区教育学院的专业支持与投入表示赞许。他指出,“交小的科学教育是‘灵通’的教育”,科学教育要融入学校整体,校长领导力是关键,徐汇教育要深刻把握国家科技教育的时代脉搏,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教育的“徐汇方案”,希望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全市科学教育迈上新台阶。
活动由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主持。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林琛、梁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晓艳、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STEM教研员张宇等参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