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般资料 雁雁,高中生,女,1986年出生。 二. 主诉和个人陈述(雁雁的口吻) 母亲很自信,甚至有些自傲,喜欢说教,但是很优秀,父亲在家中没有主导权,有点怕母亲。小学至初中,自己的成绩很优秀,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深,因为母亲很优秀,自己就很喜欢模仿母亲的行为举止,模仿母亲的自信,希望自己向母亲一样优秀。母亲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例如:母亲漂亮,父亲丑,别人说像父亲,不愿承认自己像父亲,更愿意说自己像母亲。母亲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坚信这一点。直到初三之前,自己都是遵照这一条做的。初三是人生中的转折,认识了两位男生,一位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可以很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位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大度宽容很快乐。这两个男生的生活方式完全颠覆了自己关于“成绩好就有尊重与快乐”的价值观。而自己并不快乐,拥有的只有成绩,没有朋友。羡慕那两位男生不仅快乐而且有很多好朋友,于是开始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优秀的成绩,而是自由的生活方式。并认为:“自已不快乐,成绩那么好有什么用?”开始颓废,成绩一路下滑,不知怎的混入高中,连唯一引以为豪的成绩都没有了。 高一时,由于和班级同学相处得不好,母亲的不断说教加深了对家长的敌视,在回家的路上,出车祸了。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认识了A同学,A同学是语文课代表,冒着大雨来医院帮自己补习,深深感动,但是A同学是一个更为自私功利的人,将所用的帮助视为利益的交易。自己被A同学的歪理说服了,自视为一个非常失败的人。A同学总是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讥讽、嘲笑,使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荡然无存,觉得自己很没用,毫无快乐可言。 三. 观察和她人反映 雁雁是高二年级中比较特殊的学生,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其言行举止和其他老师的看法。通常高二的学生较少会对副科书本中的问题钻研地很深,可是雁雁经常回来询问副科书本中有关概念上的问题,对有些概念喜欢追根问底。据其他老师介绍,她在高一时出车祸,非常严重,心理有点问题,莫名奇妙地思考一些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 初步对雁雁有点印象之后,上她们班的课时,特别留意了她的反应。从表面上看,她很开朗,甚至在常人的眼里,开朗地有些过分。性格像个男孩子,留短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想说什么就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估计别人的感受。上我的课,她很认真,也很投入。可以这么说,单从外表观察,她除了有一点自我外,其它看不出有任何一反常态。 四. 评估与诊断 雁雁很聪明,知识面也很广。作为高中生,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时期,许多问题他们都似懂非懂,有时执著任性,有时盲目效仿,这是需要有人指点她们,帮助他们摆脱困惑与苦恼。通过咨询,我觉得对于什么是正确的学习与待人接物的方法,她知道的内容不比一个成年人少。她的问题就在于,知道的很多,可是无法学以致用。她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寻求帮助。可是,每当她表现出反复的时候,别人往往不耐烦,甚至是讥讽。因此,她自卑、缺乏自信,观念上发生冲突,从前的困扰再次浮出水面。 因为自卑,没有自信,所以在家里与父母的关系很对立,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因于父母,怨恨他们对她的消极影响;在学校试图用自傲来掩饰自卑,与同学的关系也不好。因为没有自信,一旦遇到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做法的正确性。对现实的目标没有着落,感到没有意义。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的最终目标为树立雁雁的自信,排除杂念,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将此终极目标细化为多个子目标: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摆脱对A同学的惧怕,建立并达成学习各阶段的目标,正视自己。 六. 咨询方案的制定 因人而异拟定咨询方案是本次咨询的前提。 当事人在情感上有了困惑,我没有先让她宣泄,而是先从了解她的种种想法入手,然后慢慢在咨询过程中理清思路,从而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且逐步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当事人慢慢地从困惑中解脱,达到援助以求自助的目的。 环境的渲染,自身情感的体验是我对当事人心理咨询的主要手段。 她不能接受过去的自己,又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自己,这一矛盾始终伴随着她的情绪在上下波动。为此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和“现实疗法”。在咨询中,使用聆听、关注、沉默、通感、自我披露等技巧。首先,要和当事人建立信赖关系,当产生信任时她才会接受你的帮助,接受你的观点。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需要绝对的耐心。其次,在谈话的过程中给她做一个示范,告诉她什么是正确的,注意每一个环节,将所有的小事都视为一个教育的机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是怎么做的,我的角度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那些环节出了问题,怎样做会更好。再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共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可急于求成。我始终认为“心理援助”是一个帮助患者自助的过程,所有的理论还是时间都应该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举止中,这样的援助才是有效的。 另外,还要避免“移情”,采用William Glasser的现实疗法。强调当事人的责任和力量,重视当前的行为,协助当事人拟定明确的行为改变计划并切实执行,以尊重为基础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强调当事人自身的优点和潜能。避免当事人对咨询者的依赖心理。 七. 咨询过程 (一) 人究竟为什么要活着? 我们的谈话就是从这个话题开始的。记得那天快下班了,她特地来找我,我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和她并不熟,甚至没有对话过。她一进门就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老师啊,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我很关切地看着她说:“好啊,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吧!”隔了好久,其间她的眼神一直犹疑不定,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我非常吃惊,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怎么解题,这个女孩子怎么会思考这么深奥的问题。我就问:“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因为我遇到了一些事情。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不是想死” ——“什么事?” ——“我觉得,现在不知道要干什么。” 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她断断续续地说着她的过去,她的现在。她反复强调的是,过去的她是一个很快乐的人,现在的她是一个不快乐的人。在描述的过程中,她不断引用别人的话(或者是书本上的句子,或者是名人名言,还有一个重要人物——A同学的观点),她常说的句式为“**说,***。所以,我***”。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搭话,只是在她思路断开的时候帮助她回忆刚才的话语。接着,她离开了,或许有了一些安慰和小小的心理满足。 在这次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她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因为缺乏自信,所以它需要模仿,模仿父母、模仿同学、模仿A同学、模仿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每一种观点对她的影响都很深,她乐此不疲地去模仿各种各样的做法,可是没有效果。她觉得很有挫败感。我觉得有必要弄清问题所在,有必要进行更深的心理咨询。有一点我很高兴,她是主动来找我咨询的,可见她本人还是有继续求助的愿望的。这不仅增强了我的信心,还使我初步形成了辅导计划,不宜立即“逼”她宣泄,而是设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树立自信,让她自己冷静地思考生活的意义,依靠自己的人格力量走出人生的“低谷”。 (二)自身缺点的来由 她又来了,这次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A同学对她的影响”,在她最困难的时候,A同学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她非常信任A,愿意在她的面前坦言自己的缺点。A同学对事物总是抱着非常功利的态度,A同学直言不讳喜欢和阴险的人交往,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雁雁,在她的面前雁雁总是非常无地自容,因为雁雁的优点在A同学看来一文不值。每当雁雁有点快乐高兴的时候,耳畔总会浮现出A同学的话语“雁雁,你有什么资格这么高兴,这么自信``````”于是,雁雁又陷入缺乏自信的状态中。在谈话的过程中,雁雁的话题总是不停的变幻,非常跳跃。 ——现在我们的谈话已经进入一个多小时了,你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什么? ——告诉你我的倔强、顽固、不自信都是由来由的。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的错误模仿,模仿父母,模仿A,可能我现在不会这么没有自信。 给我的感觉,她很混乱,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初中时很有自信,甚至自傲,但是内心也很自卑,因为自己不快乐,只能用自傲来伪装自己的自卑。高中阶段,发现曾经使用的从母亲处学来的处事原则,在高中并不适用。矛盾的结果是成绩下滑,不知道自己学习为了什么。结果,连最后自傲的资本——成绩也没有了,她陷入几乎崩溃的状态中。通过书本的指示,她不断向将适用于别人的做法应用在自己的身上,可是不成功。于是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父母眼中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A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无厘头的人。将自己缺乏自信归因为别人的过错,她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是“小时候我是一个没有判断力的孩子,错误模仿了父母,造成现在这种状态,如果,她们做得好一点,我就不会这样了”。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别人的责任,她根本没有错。 这次咨询后,雁雁和我建立了比较信任的关系。她问我:“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为什么要关心我?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其他老师总是不一会儿就不耐烦了,觉得我有问题。”我回答:“因为你很信任我,愿意把你最秘密的事情告诉我,我感到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对一个社会上的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被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被你需要的同时,你也被我所需要,这是一种双赢。”说完这番话后,可以明显地感到,她受到了启发。第二天将她所有的日记都拿给我看,告诉我她的想法,曾经的与现在的。 (三) 艰难的历程 之后,除了暑假,每周二下午4:00左右,我和她约好在办公室和我谈心(我对她不称为咨询),有时关于人际关系、有时关于学习。从多次的谈话中,我发现她本质上是一个很孤单的人,因为曾经太被重视,现在又太不被重视,因此有一种很强的自卑感、挫败感。可是她不愿承认这是自己的问题,总是认为世界对她不公平。她总是反复强调,曾经的自己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孩,但是现在是一个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人。将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立,讨厌过去。因为孤单所以敏感,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感受,因此她会因为与别人接触时对方不经意的一句“你怎么老这样”或者一个不耐法的眼神儿不安、伤心。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到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告诉她怎么做,而是让她思考怎么做,真正树立自信。在咨询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以非常正面的例子,自己的切身体会激励她。将她视为自己的朋友,她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可以随时打电话来告诉我她的想法。 2. 在交谈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字的语音语调,不能流露出一点不耐烦,这种情绪可能会对她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3. 基于她没有自信,总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没有将别人的观点内画,丧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在谈话中,我首先强调她的自我意识,肯定雁雁的存在,肯定她的想法,用心倾听她的想法。对于某些具体的事件,我也强调自己的想法,经常有意用这样一种口吻“我认为```”“我觉得```”,那么在潜移默化中也加强了她的自我意识。 4. 她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常会跑题。每当此时,我总是说“你想说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说,你是怎么想的,”,有意无意地告诉她,我在乎你的想法,有意识地增强她的自信。并且针对她对过去的自己怨恨,告诉她无论是过去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是真实存在的(知道过去的自己的不好,说明在成长,是一个积极地认识自己的过程),要学会肯定自己,学会宽容,直面自己的问题,试图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 5. 在建立双方良好关系的过程中,我会有意与她分享双方的喜怒哀乐,告诉她我的想法,互相交流,将有针对性的文章推荐给她,共同探讨。 6. 每当她怀疑自己是否跟得上其她同学,感到独步在她的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时,我以真实的案例为例子,告诉她尽头就在不远处,她会走出去的。 八.咨询效果评估 (第一次咨询当天)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不为什么庆贺,只为了心中的暖意和踏实。我和范依琳聊了很久。突然我有种泪如雨下想哭的感觉,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其实我一路走来位的只是找回原来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找回快乐。我相信我是个曾经拥有自信的人,快乐的人。现在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也会受其影响,我希望我会一直自信地走下去。``````独立思考、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不要怀疑。``````(摘自雁雁的日记) (第二次咨询后第二天)你是一个宝藏,被我发现了,于是我便常来你这挖宝。你总是放下手头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接待我,我心里很感动,也很荣幸。我们俩在老师办公室里聊天,我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感觉,我心里会有想法跑出来,认为老师会谴责我无聊和浪费时间,疯``````我的目光一直闪烁压抑,等待着打击,等待着风吹草动,打击降临的时候的来临。可每次我退缩的时候,总迎上你肯定的目光,“正常的回应”,还有传递着的快乐。 有时我被认为生活是无权如此愉快的,会遭人谴责。因我长久地遭人谴责,久而久之,加之我的不坚定,我便开始恐惧了,即使我同时很快乐,表现很突出、另类,脸上挂着笑``````但我回忆起那个拥有那份无需坦荡来修饰的单纯的快乐逝世后,我就不接我如今的状态,究竟该怎么办?你肯定了我,也使我敢于肯定我自己,让我重拾信心`````` 我从来没有和她的母亲联系过,因为她和母亲的关系很对立,甚至是敌对,我担心如果莽撞的与父母联系若被雁雁知道,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可是一天她的母亲打电话到我办公室,告诉我,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每星期都来找我,告诉我她自己的想法,也经常打电话到我家和我交流。因为有一次,雁雁在和我通话之后,一个人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与自己大声交谈,很开心。母亲从她的口中得知我的存在,直到有一位老师很喜欢自己的女儿。雁雁母亲打电话给我的目的是专程感谢我对她女儿的关心,并希望我能制止她女儿无休止的看电视,同时保持联系。 (咨询五个月之后的周二下午)雁雁来找我,说她终于想通了,决定不再去想那些困扰很久的混乱的问题,先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每次和我谈完话后,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现在她要把一些困惑先记录在本子上,以后再寻找答案。她说以后会经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喜怒哀乐。以前总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自信的状态都是别人造成的,现在觉得问题在自己,自己是一个容易被影响的人。她说以后不来找我了,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现在的我是一个自信满满的人”。 咨询的过程中有反复,有挫折,最后的结果尚未浮出水面,我相信现在所记录的也只是咨询中的一个过程,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会给与足够的时间和信心,等待下去。 她母亲让我救救这个孩子,让她好好学习,别再看电视,为此我特地在她说不来找我的第二个星期二把她找来,询问她情况。她说知道看电视不好,也在慢慢改正,希望给她一点时间。最近,她说不看电视了,想好好学习。``````结果只能等待,只能慢慢来。 |
责任编辑 张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