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心理健康教育 > 互助你我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因而热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全方位教育好学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被人们赏识的渴望,成功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点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可使教育成功。师生间纯洁高尚的情感之花必将结出纯洁高尚之果。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八个年头了,其中担任了五年班主任。长达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爱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能恰如其分地爱学生。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认真地与前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便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要熟悉自己的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心、交心和虚心。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批评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一年,我刚接一个新班,学校把一位叫张军的男孩转入我班,我初次见到他时,觉得小男孩白白净净的,一双灵活的大眼睛看上去很聪明。经过几天的接触,证实了我的看法。可他为什么成绩这么差,作业一直不做呢?我抽空进行家访,从奶奶口中了解到孩子的不幸:原来他父母已离婚,他随父亲住,父亲忙着找对象,无心管他。孩子的衣食住行由他双目失明的奶奶和整天酗酒的爷爷负担。孩子从小失去了父爱和母爱,再加上缺少父母在学习上的帮助。再聪明的孩子也无济于事。我听了暗想:老师像妈妈,我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吧!从此,我在学校特别关心他,上课督促他听课回答问题,放学帮助他做好难题。因为我离他家近,所以双休日,我常常到他家查看他的作业,以至于我每次刚走进弄堂,就有邻居说:“张军,你老师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终于赶上了大家,顺利地考进了中学。我想如果当初我没有深入地了解他的特殊的家庭情况,没有特别地关心他,那么他很有可能毕不了业。可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于自己工作的开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作用很大。
二、爱学生就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关心学生”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然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以心换心,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和尊重。我对学生不仅从学习上关心,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如天冷叮嘱多穿衣,生病去探望并补课,平时随意聊聊学生的家庭生活等。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常常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敬意。每年的教师节,毕业的学生每人手拿一枝花来到我面前,连声说:“吴老师,送给您!”望着一张张幼稚未脱的孩子脸,心里好感动啊!教他们时,师生间结下了师生情。离开母校,师生间结下了友情。多么深厚的情,多么真挚的爱。爱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有权威的,它让我的心灵得到震撼。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因而我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上课时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权利。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课间或活动时,我常常主动跟他们聊天,谈谈家常,说说笑话和社会新闻。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喜欢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当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时,我会像好伙伴一样去安慰他。
  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可千万要注意适度。老师批评学生要选择恰当时间,一般来说,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可对犯错误的学生马上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他会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找出许多理由来辩解,尤其刚犯错误,态度不冷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过错,甚至会认为是老师过于计较;马上处理,老师也不便于了解实情、斟酌批评教育的方法。老师可以调查一下事情的原因,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性质,斟酌一下批评的方法,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定会诚恳接受的。
  记得我所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同学们都怕他。有一次他把学校总务室的大门给踢坏了,那天正好他们班主任外出进修去了,于是我单独地跟他谈话,他看着我说:“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我对他说:“你先说说看,你不说,我怎么相信你呢?”他就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我,这事还真不能全怪他。于是,我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从此以后,他看见我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了。我有空还经常与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渐渐地他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了,也能经常为班级做好事。
  由此可见,教育学生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学生的成长不需要阴霾、寒风,需要的是阳光和雨露,需要的是肯定和激励。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带给孩子的,应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
  四、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厚爱后进生”
  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者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可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作“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
  每位学生都需要老师耐心地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就像是受伤的花朵,更需要格外关心,倍加爱护。如果对后进生“冷淡、讽刺、训斥、歧视”,就会使他们永远差下去。我班有位叫付红的女同学,家校相距很远,常常迟到,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作业不做,成绩很差。一天下班后,我骑车半小时到她家,了解她的生话情况:父亲下岗,忙于找活干,怪癖的母亲对孩子过分溺爱,从不过问作业,相反袒护女儿。夫妻俩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分歧。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与付红促膝谈心,重新树立她对学习的信心,孩子和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关怀,她的父亲表示很有信心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赶上大家。在付红的成长过程中是有反复的,但我不灰心,依靠她父亲配合,使付红有了改变--上课听课了,简单的作业能完成了。是的,后进生们只有在老师的热情关怀,耐心地教育下才能大踏步地前进。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底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十多年来,我对学生的赤诚爱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采用不同方法,准确地将爱心传递给我的学生。难怪,毕业了多年的学生会来信、来电、来母校慰问我这个启蒙老师,告诉我他们的近况。每次的交流都让我心潮澎湃。
  今后,我仍然要真诚地把自己的爱献给我的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