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心理健康教育 > 互助你我
尊重是教育的良方
  内容提要:民主、文明的教育多么需要尊重这一良方。怎样尊重学生?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提出尊重的方法。尊重意味着在育人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尊重意味着在倾听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尊重代表着接纳,既接纳优点也接纳缺点。
  说真的,自打为师以来,尽管天天被学生称为师,却不敢怠慢了这一称呼,为师之责其实非常艰巨。
  我这个人天性中就非常喜欢小孩,喜欢己生的孩子是天经地义,喜欢自己的学生也是道义的要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哪怕是同卵双生的两人也各有不同。每当你站在学生面前,你就开始面对各不相同的心灵世界,你说这些资源是何等宽阔而深邃!细细想来,爱每个学生不是件易事。优秀生要爱,问题生要爱,中间生更要爱。为师真难!有句话说做事先做人。我时常想为师也要先为人。
  怎样为师为人?随着送走一届届学生,迎来又一批学生,感悟越来越深,思维也越来越清晰,两个字时常浮现于脑海:尊重。
  社会倡导人与人的尊重,家庭需要相互的关爱,学校这育人摇篮更需要提倡尊重。学生是拥有基本权利而又拥有精神世界的群体,应受到成人的尊重。成人应以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心态来倾听他们的想法,进而更好的引导他们。尊重和平等,我认为是育人中至高无上的处事原则。在这种处事原则之下,结合工作实际以形成不同的育人风格。而不同的育人风格背后的真谛就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爱心。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尊重,那么从校园中走出去的学生将更加自信,人格、道德上将更加健全。
  怎样尊重学生?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尊重写在老师的脸上,留在为师者的言语中,显露在为师者的举手投足间。为师者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要求,一个动作,莫不透露出你对学生的尊重程度。
  尊重意味着在育人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喋喋不休。
  一句名言说“上帝造人时,给了人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说话比听话少。”不可忽视倾听的重要。倾听应得法,不可以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随意插话,妄下结论,不以主观臆断和以往经验来评判学生,否则易导致对立情绪。倾听意味着设身处地、全神贯注地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成说客,喋喋不休,甚至角色错位,到家中也象个说教者。我们能不能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倾听、倾听、再倾听,让学生充分表达其真实的一面,以使我们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以利于引导。在这点上,我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时性情过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倾听少了,就易犯无法挽回的错误,说出去的话就象泼出去的水,再收回来已污染了,也造成了对学生的伤害,同时,让自己的情绪也很糟糕,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相反,竖起你的耳朵,倾听学生的心声,你就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惧等情绪、渴望和成长状态。然后可能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切点,以帮助他们。
  尊重意味着在倾听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沟通,加强心理疏导。    
  沟通是倾听基础上的相互理解,是双向的交流。我总是力求改变“师者、长者”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努力成为“助人者、建议者”,指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即使有错误,也把它看作是成长中的暂时的问题。助他一臂之力,越过成长中的坎儿,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信心,完善个性,提高其心理品质,学习处事能力。切忌冷嘲热讽,拉开心灵的差距。否则只有对立和敌视,这才是教育中最让人寒心和可悲的结果。
  有效的沟通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心理疏导。相信每位班主任老师都会碰到令你棘手的学生,追根溯源,这类学生多少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可能轻,也可能重。据统计,到2002年末,上海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184.1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3.8%。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但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凸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心理问题已不可小视。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智商,更要提高学生的情商,在人性化的关怀中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有个性而又乐群,有独立性而又有合作协同能力。曾经遇到一位学生,以我的经验他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复杂,经过不断的倾听、沟通和调整,了解了其问题的根源,并采取一定的行为矫正的方法,缓解了其症状。他最后顺利毕业,埋在心底里的与家长的冲突也有了缓和,增强了自信,与人交往能力有了进步,这是很欣慰的。在这次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让其有自知之明,认识到困扰自己的关键点,正面的、积极的、实事求是的面对成长的挫折,意识到其对个人、家庭、同学等的危害,把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得意与失意当作自我认识与发展的契机,促其更大进步。
  尊重代表着接纳,既接纳优点也接纳缺点。接纳优点是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喜悦。接纳缺点不是向缺点妥协,而是向困难挑战,不放弃。这是辩证地、发展地、人性化地眼光看待有问题的学生。让有问题的学生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快乐,增强信心。
  尊重意味着接纳学生但不接受其错误行为。对学生以诚相待,感化教育,该坚持的原则决不退让,但方法应有不同。
  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表达方式,有着属于自己年龄群体的关注对象、关注热点,还有着不同于成人世界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生活实践,并紧紧抓住影响他们发展的关键环节,依不同年龄层次和群体,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对事不对人,才能开诚布公。曾经有一位学生是周杰伦的追星迷,发型模仿得最象,长长的,遮住眼睛。父母要求他剪发不听,甚至扬言再逼他就跳楼。听了这事后我吓了一跳。但学校纪律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怎么办?让他留长发,就是对违纪的默许,不让他留长发,他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手段。两难!经过与他的三次面对面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对其人格的尊重,使其明确不允许留长发的原因。最后一次谈话后的第二天他按校规理了发。从这件事上,我再次体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才能理解与解决问题。尊重,能更好的感化学生,助其成长。
  尊重学生需要每位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师长们去耐心、倾力而为。学生在尊重中认识自己,在尊重的良好气氛中知不足以求进步。民主、文明的教育多么需要尊重这一良方。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