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学生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关于人的形成发展中意义的认识中也说:“人的发展是活动和交往的产物,通过活动与交往,人把内外世界连结起来,人就是在这种连结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家庭是孩子活动、开始交往的第一场所,所以家庭教育应为儿童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世界。”作为一个心理教师,我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家长的辅导也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一块重要的阵地。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我认为只有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用一颗真诚的心才能帮助到一个家庭解决他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安排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作为一个学校的心理教师经常要为家长们作一些讲座。但是一个讲座如果总是从理论到理论或是一副说教的腔调,要么是无人愿听,要么是让人无法接受。因此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十分注重与广大家长沟通,了解家长最需要些什么,最关心什么,针对了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前的主要问题,我精心安排了讲座的相关内容,力求实用、生动、有针对性。例如:就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专门举办了“正确看待和处理逆反心理”讲座;就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我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介绍;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惑,我就“网络”运用与家长一起沟通交流,举办了受到广大家长欢迎的“网络与孩子”的讲座。 有很多家长在讲座之后会和我一起探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多家长来请教“怎样教育好我的孩子?” “我的这种教育方法对吗?” “我的孩子也有这类的问题,我想请老师帮忙一起解决。”…… 记得有一次在初三年级家庭教育讲座后的第二天,有一位家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交流一下。他的孩子是班上一位问题学生,平时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顶撞老师。家长认为这个孩子有点偏执,逆反心理很强,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学习热情,认为学习无用。在说到孩子的一些过激的行为时,这位父亲眼里泛出了些些泪光,我亲切的为他递上了一张纸巾。或许因为这个小小的真诚的举动,让这位家长真正的打开了话匣子。详细地为我诉说了这位学生的过去和家里的一些实际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父亲觉得亏欠孩子,只要能满足孩子的事决不含糊;而母亲却对孩子要求严格从小就是打骂式教育。“你们夫妻之间的教育观念有些差异,这些差异使你的孩子在夹缝中寻生存,实际上他生活得很辛苦。要孩子有改变首先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有所改变,你有没有尝试过和孩子的母亲一起谈谈对孩子教育的方法?”这位父亲沉默了。此时我感到这位家长认识到了问题的源头。 家庭教育需要一惯性和连续性。父母教育方法的差异会导致孩子的不适应。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相互埋怨对方,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庭教育不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短时间的教育结果是暂时的行为变化,这并没有成为孩子的内在行为。由于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很多孩子钻空子养成很多坏习惯,例如撒谎,父母的同心同力是家庭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多渠道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家庭。需要针对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找寻适合各个家庭的教育方法。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家庭教育的指导获得了更多的渠道。很多家长通过电话,e-mail信件和我沟通。同时我也没有放弃传统的家访。因为家访可以让我更加直观的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也能让我更加了解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 一个深秋的下午,我来到了我校一个中预年级学生的家里,这个学生前一天刚刚离家出走,今天又不肯来上学。我看到了以各五口之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经过和几位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父母工作比较忙,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方松,而爷爷奶奶平时只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对于他的学习是爱莫能助。他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前一天没有完成作业并且要联系家长。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这是一个“放任型”的家庭,而且家庭条件优越。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当他们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家里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玩,他当时竟然还说:“你们怎么那么笨,我就在这附近,那么晚才找到我,下次我走远一点。”讲到这里我看了看他,“你走远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找不到你了怎么办啊?”他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我下次不会走的,外面挺冷的,我那时也蛮饿的。”“是啊,家里还是好吧!这里有吃有喝,比外面可强多了。”这时他点了点头,并且开心的笑了。随后的交谈变得容易多了,很快他就答应明天去上学,并主动要求去做作业了。家长们看到孩子笑了,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很多。 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就给我打来了电话。“许老师我家的孩子今天上学了,一回家就开始做作业,很听爷爷奶奶的话。”“这样就太好了。”我认真地和她分析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爷爷奶奶平常又都宠着他,他说怎样就怎样。每一次犯错,孩子就利用这种“忙和爱”逃脱。最终这一次为了避免挨骂选择了威胁父母——离家出走。我耐心与孩子的母亲交流,既体谅做父母的上班挣钱的不易,又理解爷爷奶奶百般呵护的心情,和她探讨在家庭环境中创造合适的教育方法,不仅要对孩子爱,还要对孩子管,从管小事到管大事,从管大事到“不管”。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不懂得爱孩子的人,是不配当父母的。但是爱孩子,不等于无原则的给予和满足,不能溺爱和迁就。爱,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艺术。之后这位家长多次来电话和我谈孩子的最新变化以及在他们家庭内部一些微妙的改变,得知这些情况我真心地为这个家庭祝福。 每一次我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间断地与各种各样的家长交流沟通,努力改变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总结了几条给家长的建议:一是适度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例如对于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孩子要经常检查和监督,在生活中尽量让孩子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合理安排休闲时间,特别预留出家庭会议时间,使它成为全家共同讨论、交流的时间,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减少代沟;三是建立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亲子关系,家长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多引导少教训多鼓励少打骂” ,顺应孩子的个性进行引导教育;四是遇到问题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提倡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仅仅告诉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一方面不容易被接收另一方面也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最神奇的语言,那就是爱。它是阳光,渗透到人的心灵。有了这种语言,人们就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在秋天收获幸福。作为一个心理教师我用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帮助那些迷茫的孩子们找回了“家”;用一颗真挚的心,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困惑的家长们,感动每一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