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青少年宫作为孩子校外教育的主要阵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青少年活动场所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孩子们素质教育的好坏,必须有效利用其资源为孩子们更好地服务。 什么阻碍了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健康发展? 我国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东北建成了第一个青少年宫,这是我国校外教育的特色。那时,全国专门的县级以上青少年场所仅有100多个,至"九五"末期,才增加到1万多个,无法满足全国近3亿青少年的需求。 云南省现有少先队员345万人,昆明市有81万人,而全省只有30个青少年宫,勉强能为城区的青少年提供少量的服务。尽管青少年活动场所如此"紧俏",但现实情况的差异却造成了难以理顺的矛盾:一方面,除了昆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几个专门的活动场所外,大部分不仅没能充分利用,甚至越来越多的场所面临着"倒闭";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抱怨找不到适合孩子的校外活动场所和项目。 云南省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告诉记者:首先是管理不规范。现在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一般有团委管理、教委管理、妇联管理和社会民办几种管理方式。团委管理可以贴近市场,管理方式比较灵活,但其领导流动性大、许多领导不是教育行业出身,易形成"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教委管理可以较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但由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因此经营模式比较呆板;妇联管理虽然可以更多地考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但缺乏一套成形的管理模式,只能看到什么做什么,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至于说民办管理,则更多强调的是经济效益。 "经费不足令许多设施不配套并落后,导致生源缺乏、运转困难。"五华区青少年宫主任段玲说,"在云南省的30个青少年宫,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所可以维持,其余大部分的资金状况相当紧张,有的连基本的工资开销都不够。"记者了解到,为了生存,一些场所只能出租房屋来弥补资金缺口。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青少年宫也算是昆明市运作较好的场所之一,可是它们曾一度被各类广告招牌包围,不少地方被小摊贩、职介中心、各类成人培训班、美容院所占据。 云南省教委德育处处长杨立说:"还有就是内容单一。现在,大多青少年活动场所学习范围狭窄,一般局限于琴棋书画的培养,或是校内课程的补习,至于孩子课外真正想学习的东西,往往是不涉及的。长此以往,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孩子对此类课外学习不感兴趣;勉强学之,产生逆反心理。"记者在西山区青少年宫碰到一些送孩子来学舞蹈的家长,他们表示,现有的校外培训项目太单调了,还应该提供一些新鲜有用的训练,特别是心态、胆量、体能方面的。 除此之外,还存在师资缺乏、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问题。记者了解到,云南大多数青少年校活动场所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现有专职教师400余人,外聘和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3——4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0%。"学历高、能力强的老师一般不会选择到青少年活动场所来做专职教师,毕竟它不是''''''''正规军'''''''',无法提供优厚的条件。"一位青少年宫负责人无奈地说。 寻找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怎样才能让青少年活动场所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昆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陈东认为,面对校外教育的新形势,只靠政府拨款"输血"的方式已不能适应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增加阵地自身的"造血"机能,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只能与市场对接,采用市场方式运作。 陈东认为,从提高利用率来说,就要打破青少年活动阵地普遍存在的周末、节假日不够用,星期一至星期五空闲的"二五"规律,找到学校教育与课外教育的结合点。如中心拟定计划与学校联合,把市内学校的课外活动延伸到青少年宫,发挥活动阵地公共资源的作用,同时对学校教育从内容以及形式到设施都是有益的补充。通过这样联合运作的方式,阵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比如中心的钢琴很多,学校却只有几台,这样可以由学校安排学生到中心上课,并由中心专业的钢琴老师教授。"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心利用率最高、最受欢迎的是游泳馆,中心与市内近20所中小学联合开展游泳课,利用中心游泳馆,弥补了中校学校没有游泳场地的状况。从1999年至今,已有3万多人在中心学会了游泳。如此做法既实现了社会效益,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已经作出策划,以青少年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第一目标和第一追求,创新经营机制,尽量开发自身资源,努力生产更多更好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产品。"陈东还告诉记者,中心现在正考虑开发"一日游"活动,就是将体育、文艺、艺术鉴赏、体育比赛等内容融合,制作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套餐",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有助于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意志培养和体能训练内化为青少年的内在素质。 从经营模式上来说,采用以学养学的办法。中心培训了一些少儿节目,在文化部获有奖项,其中包括蒲公英金奖、新苗奖的4金1银。中心根据这些学生的时间,抽空组织他们到学校、社区、农村、部队等地进行免费表演。若到其他场合表演时就适当收取一点费用。此外,中心将投资30多万元,在武成小学设立一支管乐团,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3年内打造出一支青少年乐队。之后可以进行免费表演或通过收费表演,解决成本问题。 同时,中心内部会设置少量的家长休息室、娱乐室、培训班,提供一些快餐和饮料等日常食品,让家长们轻松打发等待的时间。王桂兰是众多“望女成风”的家长之一,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家里花点钱是值得的,只是等孩子的时间太无聊,我们家长非常需要活动室和阅览室。”“当然,这将成为中心一个创收的手段。”陈东认为。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更注重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除了学校里必学的科目,中心还贴近孩子的心理、生理特征,安排适宜于他们的活动。如中心将开展"六个一工程":即让孩子看一个农村、一个工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超市、一个军营、一个博物馆,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明白一些生活道理,在挫折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云南省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勉强经营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改革,有的改变教学方式,有的充实教学内容,有的转化经营模式,有的拓宽融资渠道,有的则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机制。 "当然,各地政府及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应该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为青少年活动场所创造一些条件,给予一些优惠,这样他们的步伐才会更稳健。"云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章少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