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刚接触游泳课的学生恐水心理以及克服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以上海市徐汇区龙南小学四年级学生游泳课恐水心理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科学成熟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帮助更多学生能克服恐水心理。经过这次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四年级学生参加游泳课程初期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的组合方法,既有利于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心理,还能培养学生对游泳的兴趣,加快熟悉水性,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游泳过程中,享受水中带来的快乐,更能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关键词:游泳教学方法,学生恐水心理因素,克服恐水的方法
游泳是大家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适合各个年龄段进行锻炼的一种对身体伤害较小的体育项目,也是一项广受大众受益终生的运动技能,对身体各个器官都有很大的帮助,既能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还能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勇敢挑战自我的精神。但是这项体育项目也非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游泳运动毕竟是在水中进行的,水有着与陆地极为不同的差别,人们在水中运动时,刚开始学习游泳的初学者需要利用水的压力、阻力、浮力等有利因素,同时也要克服水对我们造成的紧张心理以及不利因素。
随着游泳运动的不断发展,游泳项目也日益普及。这一项目列入到徐汇区各个学校的四年级体育课的课程中,包括上海市各大游泳场馆也开设了相对应的游泳课程,我校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外来人员所占比例更多,早期没有参加体育类培训的学生较多,所以学习游泳难度会更大。然而在游泳学习中恐惧心理更是阻碍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并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这种恐惧心理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很难学会游泳。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克服这种恐惧心理,规范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上海市徐汇区龙南小学四年级学生60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上,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询了大量的相关学习资料,在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寻找相关方面的文献,条理性地收集资料、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将这些资料系统性的整合。
本实验将对上海市徐汇区龙南小学6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榜样塑造法以及积极鼓励法相结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实验总共5节课,每节课60分钟,每周一节课,第6节课作为测试课,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漂浮时间与距离进行对比。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6日至4月10日,一共用四个多星期完成实验。如表1所示。
表1教学进度表
课次 | 教学内容(对照组) | 教学内容(实验组) |
1-5 | (1)分小组进行手拉手水中行走的练习 (2)蜻蜓点水吸气法(蹲在水中用嘴巴轻触水,并做吐气练习) (3)在水中扶墙数数憋气练习 (4)利用浮板进行蹬地漂浮 (5)徒手蹬地漂浮练习 | (1)水中挖宝藏 (2)鲤鱼跳龙门 (3)水中猜拳分胜负 (4)我是打鼓小能手 (5)小刺猬团身
|
6(测试) | (1)有效憋气时间 (2)徒手蹬壁漂浮时间和距离 | (1)有效憋气时间 (2)徒手蹬壁漂浮时间和距离 |
实验组游戏,榜样塑造和积极鼓励法介绍:三人或是五人(包括一名教练)
(1)水中挖宝藏:在水中丢若干宝物,如钥匙圈等按照教练所说的宝物名称在水中寻找并拿到原点给教练。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在水里寻找,培养学生在水中行走能力,更好的体会在水里的感觉。
(2)鲤鱼跳龙门:两名学生站在浅水区,等候教练的口令,听到出发的口令后,双脚并拢奋力向前跳,两只手放在头上模仿小鲤鱼水里,比一比谁跳的又快又稳。培养学生在在水中跳跃能力以及水里的平衡能力。
(3)水中猜拳分胜负:在浅水区进行分组,将身体蹲在水中进行游戏,获胜者抬头吸一口气,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水中憋气的技术。
(4)我是打鼓小能手:在浅水区站立,学生根据老师的拍手节奏用两只小手拍打水面,把水面当成一个鼓去拍打,水花会溅到学生的五官中,让学生自行调整呼吸,熟悉水的环境。
(5)小刺猬团身:在水中模仿小刺猬进行团身,低头屈膝,双手抱住小腿,使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培养学生漂浮和如何自己站立的稳定性。
塑造榜样法
在教学前,通过网上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游泳比赛视频树立学习榜样。在教学中可利用掌握较好的的学生来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习的榜样本身具有一种魔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有些学生碰到困难后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教练或老师在游泳课之前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学生学习有进步时给予口头表扬鼓励并在大家面前展示,树立他的自信,这样便更能提高他学习的兴趣。
2.2.2.1测试指标
憋气测试标准:蹲立在水中进行憋气。手可以接触墙壁,头部不得露出水面。憋气在20秒以上的便可以记为优秀,在10-15秒成绩为一般,在8秒以下便为较差。
漂浮滑行测试标准:在测试中根据学生的漂浮时长进行评价。学生在浅水区能够独立进行徒手蹬墙漂浮,身体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不得触碰池底,双手和双脚并拢伸直,头部不得露出水面15秒距离在5米以上为优秀;超过10秒不足15秒为,距离在3米-不到5米为一般;10秒及其以下3米不到为较差。
2.2.3数理统计法
使用实验结果最终获取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审核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
在游泳教学第一节课前和实验结束后,通过聊天和课中的问答等方式和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所产生的感受以及对于学游泳学习困惑和兴趣。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游泳初学者产生“恐水”的原因主要有 5 个,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恐水”的原因调查情况
恐水原因 | 怕呛水后咳嗽 | 在水里没有安全感 | 怕溺水 | 怕老师与教练责备 | 水温或水位太高适应 |
比例% | 30 | 13 | 25 | 12 | 20 |
表2列举了学生“恐水”的主要原因,怕呛水后咳嗽占30%;担心溺水沉底的,占25%;在水中呼吸的方式与陆地也不相同,在水中改为口吸气、口鼻吐气的方式,改变呼吸方式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或是呛水,从而导致了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在教学初期教练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的情绪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的进行教学。
根据观察,学生在学习游泳初期“恐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5个,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表现特征
表现特征 | 在岸上不敢下水 | 不敢将脸埋入水中 | 在水中身体僵硬 | 动作不协调 | 拉水线或池壁寻找支撑 |
比例% | 3 | 50 | 10 | 13 | 24 |
由表3可以看出,50%的学生不敢把自己的脸放入水中或在水中不敢把眼睛睁开,主要是对于水的环境不够熟悉,缺乏在陆地上的安全感,不敢在水水里进行憋气;24%的学生在进行漂浮练习时会着急手拉水线或者是着急抓池边,缺乏安全感;13%的学生可以进行水中憋气但是害怕沉到水底。所以动作十分着急,无法将动作按照正常速度进行练习,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呼吸时,抬头动作非常着急,无法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
3.3.实验后恐惧心理结果调查与分析
经过五节课的教学,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恐水心理进行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试验后恐惧心理调查情况
表现特征 | 怕呛水后咳嗽 | 在水里没有安全感 | 怕溺水 | 怕老师与教练责备 | 水温或水位太高适应 |
对照组(比例%) | 30 | 13 | 25 | 12 | 20 |
实验组(比例%) | 7 | 2 | 5 | 3 | 5 |
如表4所示,实验后学生恐惧心理明显降低,对照组比例高于实验组。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对于学习游泳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自主尝试的勇气得到了认可。怕呛水的比例分别为30%和7%。在游戏教学中体会到了水中玩乐的快乐,恐惧的想法被弱化了,分散了。更多的是享受课程带到了乐趣。担心自己溺水的比例分别为25%和5%;经过多节课的适应,学生知道在浅水区只要脚站地,会憋气是不会产生溺水的情况,也就不会有水位过高的恐惧心理,两组在该项目的该占比分别为20%和5%。在教学中教练用耐心温和的语气和学生进行沟通,多鼓励他们,以及教练与家长的沟通夸奖,担心老师与教练责备的占比3%。
研究表明,学生在水里注意力的较难集中,一般为15分钟左右,长时间的枯燥单一教学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教练的指令不明确。那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非常好动的阶段,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有迫不及待想尝试的心理,但同时又伴随着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做不到。兴趣是对新事物尝试的触发器,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各种体验活动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就是给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加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因长时间反复练习教练所教的单一动作内容,使其对学习游泳的积极性与兴趣明显降低,主动性慢慢减弱,对于教练在水中教授的内容掌握不佳,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开始不愿意配合教练所安排的练习,甚至出现了本不敢把脸埋入水中倒退至不愿下水。
实验组运用的游戏教学法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一种非常快乐的状态,使精神和身体状态都能保持放松,在游戏中完成教练所布置的任务与要求,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而提升游泳兴趣,循环练习,克服心理恐惧。对于学习掌握不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榜样的魅力以及教练大量,积极肯定的语言和肢体表达,使学生接受到这些信息,自信自己得到了认可,使内心满足了对于成功的渴望,随之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游泳的兴趣而言,也起到了很好的强化作用。
教学中第6节课为最终考核课,共两项测试内容:憋气时间和漂浮滑行。教学的效果与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游泳基本技术进行评价。考核标准(优秀,一般,较差)
表5憋气测试结果
优秀(人数) | 一般(人数) | 较差(人数) | |
对照组 | 8 | 12 | 10 |
实验组 | 18 | 10 | 2 |
呼吸练习是游泳教学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检验学生是否对水有恐惧心理,就是看他们的憋气时间以及憋气时手抓池壁时是否很用力。实验组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游戏教学法、塑造榜样法和积极鼓励法相结合。对照组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优秀人数分别为8人和18人;对照组中较差的10名学生憋气时间不足10秒。在进行憋气测试前需要给予他们大量的安抚,通过鼓励,安抚,树立榜样等方式方法,在实验组中憋气较差的人数为2人。实验表明,实验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掌握游泳技术并克服内心的恐惧。
3.5在水中漂浮滑行的调查与分析
表6漂浮滑行测试结果
优秀(人数) | 一般(人数) | 较差(人数) | |
对照组 | 10 | 6 | 14 |
实验组 | 20 | 8 | 2 |
熟悉水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体会水的特性,对于消除学生恐水心理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经过 5节课的学习,在第6节课中对漂浮滑行时长进行测试,表6中体现出,对照组最终是 10人优秀;6人一般;14人较差的测试成绩;实验组最终是20人优秀;8人一般的测试成绩。从测试结果可以表明,实验组的水性明显好于对照组。
对照组较差的14名学生并没有克服恐惧心理,他们在憋气测试中就已出现憋气时间不久的现象,然而憋气的的长短可以反映出漂浮的持久性,从而导致了他们在漂浮测试中时长较短。恐惧心理会使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手和脚会不停地动或是触地,身体不协调,漂浮时间也就相应的缩短了。实验组中较为优秀的学生测试中的动作十分放松,技术掌握较佳,流线型完成的很好,漂浮的距离长,平衡能力表现非常优秀,没有任何退缩的行为。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学生对游泳知识掌握不全,尤其是对于安全须知和游泳禁忌的了解相对较少,而由于不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导致他们在游泳之时产生恐水心理。
4.1.2 学生初期学习游泳时由于害怕水,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做出危险的动作。通过观察中发现,有害怕水的孩子肢体僵硬且动作急,甚至还有将身边的其他学员推倒的情况。由于对水的恐惧水,影响着自身以及其他学员的安全。
4.1.3在心理方面,四年级学生主要特征是在水中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希望被他人表扬与认可。
4.2 建议
4.2.1 加强对初学者的心理辅导,教练员应当树立这样的一种思想:“好学生都夸奖和鼓励出来的。”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让他们不畏惧水,熟悉水中的环境。对此需要重视对教练员相关教学素养的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教学素养,以此促进他们更优质地完成游泳教学工作。
4.2.2 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克服学生内心恐惧心理,需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对于其学习的稳定性而言,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2.3 在教学方法的上,特别是游戏教学法,应注意场地和人员情况,保证学生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游戏内容,并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刘莹.:西安市6-9岁少年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 2018.
[2] 赵统:学生游泳教学中恐水心理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宋云杰:INI 教学方法对克服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实验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
[4]范烨豪:青少年游泳初学者心理恐惧因素探析[J].《体育科技》,2019
[5]张萌萌:少儿游泳教学中“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6]肖盼:学生游泳游戏对游泳基础运动技术学习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4.
[7]朱家宜:游泳教学训练中学生恐水心理的成因及克服策略[J].四川旅游学院,2017.
[8]杨之涛:游戏教学法在学生蛙泳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8.
[9]王大志: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10]翟正伟:从学生初学者角度探究熟悉水性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8
[11]张哲:少年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