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平台、智能技术等用来支持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正成为课例研究领域的显现趋势。无论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视角、还是数学教师专业学习视角,从学生角度收集学生数学学习的事实和证据,用以诊断和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进而对课例研究中“以学论教”的效果做出判断更显重要。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数学教研员严江华、黄琰、徐晓燕、李幸等四位老师受邀参加了11月8日-11日在海南海口召开的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并作分享报告。
在徐汇区教育学院评估中心主任、高中数学教研员严江华的主持下,黄琰、徐晓燕与李幸三位老师围绕“数字化课例研究中的数学学习诊断与评价”核心议题,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作为实践范例,通过具体课例深度剖析数字化工具在不同学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框架、方法及技术。
黄琰教师以“分数的大小比较”课例为切入点,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探讨多元表征在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中的应用,展示如何利用学习数据驱动教学优化,突出大数据对教学过程的支撑作用及核心素养的融入,数字化教学提供新视角。
徐晓燕老师聚焦“圆的周长”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从单元规划到课时设计的评价体系构建,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前、课中、课后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力,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其教学实践为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具体策略,彰显数字化教学的效能。
李幸教师以“三角函数”单元为例,介绍基于学习目标的循证式全学程诊断性评价方法。他运用信息化工具全面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与评价,并展望教育信息化在提升学习体验、促进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未来趋势,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出新思路。
三位老师的报告内容精彩纷呈,赢得了在座听众的纷纷赞扬。提问环节,一位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的研究生提出关于高中数学有理数指数幂的证明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严江华老师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数字技术赋能课例研究,既包含了赋能课堂教学,也包含了课堂教学背后的“教研”、“学研”,徐汇区教育学院四位数学教研员组织的这场专题发言,不仅对“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价给予与会者很大的启发与思考,而且对广大教师与教研员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养、发展哪些关键性能力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打开了一些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