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由徐汇区教育学院主办的“区域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的行动研究——基于经验链接的幼小衔接”展示活动在汇师小学中城校区顺利举行。
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徐汇区教育局小教科科长刘宇宁、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教授莅临本次展示活动。区内各小学和幼儿园的校园长、区小学及学前学科教研员、“幼小衔接子项目”项目负责人以及一年级教师代表观摩了展示活动。

活动伊始,刘宇宁副科长代表教育局小幼教科致辞。他强调了幼小衔接项目的重要意义,回溯了项目的前期实践成果,并对这项工作迈向新高度提出了殷切期望。

分享环节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姚梅围绕上海市微项目“儿童艺术表现经验连续性发展的研究”,聚焦“培养能力、关注发展、衔接经验”,从课题的思考、实施、下阶段方向等三方面进行了汇报。来自东二小学和龙华幼儿园的教师从“衔接经验”和“经验的课堂实施”切入,展开了跨学段的联合教研展示。接着,东二小学的李璐倩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小学语文教研员袁瑛和上海小学汪培清老师以微报告的形式,合作展示了区、校基于幼儿园大班孩子语言学习的前经验,聚焦“连续性经验”关键锚点,通过精准分析孩子一年级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问题,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深入探索语文学习衔接的有效途径。上师大一附小顾瑜凡老师交流了自身依托区级课题,设计图形认知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衔接“图形与几何”经验的有效做法。

身体运动经验、科学探究经验、社会经验三个子项目组在学科教研员陈善军、于琪、徐敏的带领下,与来自高安路第一小学、徐汇实验小学、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一起开展微论坛《在活动中合作,在探究中发现》。论坛中,团队介绍了高一小学以“一体三翼”为核心的幼小衔接课程框架;交流了“双向联动、四维贯通”的幼小立体式衔接教研机制;分享了科学和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及信息化教学探索。

在专家点评环节,胡惠闵教授对六个学科的分享进行了逐一评析,充分肯定了徐汇区开展的“幼小衔接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推广价值。同时,胡教授还建议大家进一步关注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规范、规则意识、期望水平等方面的适应性挑战。

最后,桑嫣副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桑院长回顾了子项目的研究历程,肯定了三方面的突出亮点: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奔赴、互相借鉴;构建了良好的项目研究机制和区、校研修机制;在“龙头项目”研修思路的指引下,提升了研修内涵和实践品质。

本次活动用丰富的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幼小衔接子项目”团队过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为区内各校(园)促进儿童经验连续发展,助力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推动教学方式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经验。
供稿:徐汇区教育学院 汪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