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逸夫小学有座“桥”

  每到月底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逸夫小学放学的时候,你可以发现所有的学生手上都会拿着一份东西,它就是八开的几张纸订成的一份油印的小报——校刊“家校之桥”。虽然这份刊物很不起眼,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家校时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而且这座桥自96年10月(即学校开办后的第二个月)建成后一直很畅通,“家校之桥”十年来从未间断,目前已出版了89期。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办一份校刊呢?究其原因还需追溯到办学初期,那时学校初办,从校方来说想尽快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考,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以便家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从家长来说,急切地希望了解新学校的一切,同时刚做小学生的父母迫不及待需要教育子女,指导学习的方法,由于双方都有相互沟通的迫切愿望,而且那时尚未有“网”故小报是沟通的便捷媒介,于是被我校教师戏称“挺进报”的“家校之桥”诞生了。
  十年来由于校领导重视,办报同仁以及全体师生的努力,特别是家长的支持,这份报纸不仅能坚持下来,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每学期开学时家长可以从“桥”上了解学校本学期的工作思路和计划,这样家长可对本学期家校之间的合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大致安排,在学期中间家长们可以从“桥”上了解“家长学校的安排和内容以及活动后的反馈,从中可以得到专家的指点,其它家长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学期结束时可以从光荣榜里了解学校的发展,孩子们的成长。至于学校中的大事,各项工作进程都能及时从“桥”上获知。在家校之桥上家长们还可以了解逸夫的教师,他们从“十佳”教师、特长教师、学科带头人身上看到教师们良好的师德,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在家校之桥上他们还找到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自强不息的杨文博、全面发展的李怡青,就是他们自己孩子身边的小伙伴。
    虽然我们的报纸办得不怎么样,但是家长对“家校之桥”却十分厚爱,一位家长动情地写道:“我们虽然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但由于平时很忙,不能经常与学校联系,对孩子的校园生活不太知道,有了这份“家校之桥”对学校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知道了孩子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使我们家长教育有了方向,学生学有目标,“家校之桥”具有亲切感和实用性,虽然比较简单,是学校和家庭互通的重要媒介。家长们对“桥”也十分信任,有的家长还特意来信要求刊登在家校之桥上,有位家长的老母亲接孩子时,因天热突然晕倒,在场的老师家长们都热忱地相助,连忙叫车送往医院救治,等这位家长赶到时,老人已经基本恢复,这位家长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道:“我们全家对这件事很感动,一致要求让我代表写这封信,希望刊登在“家校之桥”上,让我们向热情的教师、家长表示感谢,让大家同享“逸夫”这个集体的温暖,让“逸夫精神光大”。
  家校之桥不仅为家校之间搭起了桥,也为学校与社会间搭起了桥,有很多人是通过家校之桥知道了“逸夫”,了解了“逸夫”,说来不信,有位家长是看见邻居家孩子的家校之桥,感到学校的做法与他的想法很吻合就把自己的第三代送到了逸夫就读。
  目前,由于学校的发展,逸夫的“家校之桥”有了电子版,于是这座桥更先进,更便捷,如果你想了解逸夫请上网吧,“桥”就在你的手下,就在你的眼前。
    

责任编辑:徐荣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