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五年,党支部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列入“高兴、放心、凝聚、覆盖”主题活动的实事项目,我们是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项服务人民的事业来做的。 一、在实践中探索家庭教育新的模式 学校位居上海市区边缘,作为城市发展配套设施,1995年建立。学校接受来自不同区域的动拆迁家庭的学生,兼收部分外来人口子女,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学生能有和谐的发展,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五个“三”的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形成三方合作,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学校、家庭、社区是教育的基本环境,在学校的努力和协调下,成立了三个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社区委员会。在这里学校是中心,起组织协调、统一认识、开展活动的作用。 (二)开通三条渠道,巩固家庭教育阵地 1、家庭本身自主教育 我们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主渠道。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具有自主教育的功能,几年来,学校致力于成立家庭学习小组,至今已有99%的家庭成立家庭学习小组。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使家庭学习小组的活动不断创新,富有成效。 例如,在“红读”活动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引发妈妈带着孩子共同探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学雷锋活动中,双休日一大早女儿牵着爸爸的手去捡小区的垃圾,擦楼道的扶手。这位家长在写给学校的信中感慨地说:“二十年没有这种感觉了,女儿教我又学雷锋。” 2、学校指导家庭学习 为了进一步增强家庭自主教育的功能,学校注重引导家庭学习小组与学校能有学习上的沟通,活动上的参与,教育上的协调,并注意引导家庭学习小组之间的联系,扩大教育成效。 3、家庭参与社区活动渠道 学校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同时,鼓励家长参与社区活动,支持社区干部参与家庭教育活动。通过互相参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这种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加强社区的教育功能,发挥社区的凝聚功能,对家长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能起较为显著的变化,也使家庭教育开放化、社会化。 (三)建立三支队伍,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1、以各班主任为骨干的教师指导者队伍,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一次次活动的组织,一项项任务的布置,一个个家庭的学习辅导,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推动作用是十分有力的。 2、以先行家庭为骨干的家长志愿者队伍,在实践中起示范作用。有一批积极分子家长,很有家庭教育的观念,有能力、有作为,在各项家庭教育活动中配合教师,发挥很好的带头作用,可以说是家庭教育活动中的模范。 3、以社区干部为骨干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在工作中起支持作用。目前社区中社工队伍在壮大,有居委干部、有大学生、还有机关干部,其辅导教育作用不容轻视,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助手。 (四)坚持三个面向,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1、面向低等收入家庭。学校重视帮困助学,为低等收入家庭设立助学基金,联系助学渠道,给家庭教育增添动力。 2、面向特殊情况家庭。学校重视心理辅导,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设立教育档案,关心尊重、管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三管齐下,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对家庭教育极其重要,家长也需要,给家庭教育增添活力。 3、面向外来人口家庭。学校重视融入教育,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人口家庭更好更快地融入上海,适应上海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的子女创造发展的条件,给家庭教育增添生命力。 (五)实施三个结合,促进家庭教育深化 1、家庭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科技教育进入家庭是学校工作的特色,“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方式”,“队旗飘飘红读行,科技教育进家庭”“罗秀杯----学校、家庭、社区科技教育联合活动”这几项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把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也带动起来了。 2、家庭教育与教育改革相结合。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家庭的参与极大地促进教改的深入进行。同理,教育改革也极大地促进家庭教育质的变化,引发学习的革命。如2005年10月,学校结合校庆开展“十年成长—二期课改小班化教育汇报活动”,家长的参与相当积极,评价相当好。二期课改在呼唤学生的探究活动,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需要家长理解、支持和参与的,学校的教育改革必将带动家庭教育的改革。 3、家庭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作为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学校校本课题——“外来人口增长地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成为我校的特色科研课题。此课题科研论文,已获得徐汇区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和全国家庭教育论文二等奖。在实践活动中,“来自家庭的探究报告”又拓宽了我校课题选择的范围。我们相信,家庭教育插上教育科研的翅膀,将会发展得更好。 二、在实践发展中的互动 1、任务驱动让学习型家庭创建模式的研究活跃起来 任务驱动是我校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模式研究的主要手段,任务驱动的元素,是一个个家庭学习探究小组。丰富多彩的探究课题吸引了许多家庭,创建工作连续掀起高潮。其实,这也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界定进行调整。学生家庭条件差,不可能有过多的硬件要求,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任务驱动就不一样,它能吸引家长,满足家长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教育的即时需要,能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积累教育经验。活动参加得越多,成效越大,学习型家庭的条件越成熟。 面对学校中各类不同的家庭,特别是外来人口家庭,我们把重点放在调动各类家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是《故乡的荣耀》,就是要发挥外来人口家庭的优势,把故乡值得骄傲的人、事、景、物介绍出来。有一个家庭在介绍浙江温州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的探究报告中,家长写出了自己要学习正泰的创业精神和雄心壮志,鼓励孩子要像南存辉那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一个家庭在探究江苏海门近代著名伟人张謇时,全家惊奇地发现网上竟然有那么多关于张謇的资料,平添了几份家乡的自豪感。倡导平等,实现平等,帮助外来人口家庭去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让众多家庭在开展活动中优势互补,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气度。 2、互动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 在创建活动中,教师是处于指导地位。随着活动的增多,家长也逐渐发挥出更多的作用。探究活动推动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探究的结果常常运用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对学习有了动力。教师和家长不同的教育方法经常在交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能共同携起手来。 家庭与家庭之间也发生着变化,共同的探究活动使一些家庭有了合作的需要。在“人与自然”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索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出现几个“互助组”式的家庭组合在共同活动。家长与家长互相通信,交换家庭教育的经验,学校还编了本名为《沟通》的集子。 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使家庭发生质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家庭成员身上,家长与孩子有了共同学习的时间,学习过程中有了互相的促进,增长了知识,增进了感情,为下一次学习活动打下了基础。其次表现在家庭的学习条件有了新的变化,增添了书籍和有关设施,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时间,甚至有了学习的计划。 3、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阵线的发展 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校、社区、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近几年来,学校的活动几乎都是学校和社区共同组织的。现在,学校和社区已经互为教育基地。学校成为社区的活动基地,暑假中,学校向社区开放,组织俱乐部活动。学校附近的三个居委已经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活动基地,学校每年都有实践活动在社区进行。 这三者在教育上互为渗透。教师进入社区成为社区工作辅导员,社区领导在协助指导学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也进入学校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一起组织活动。目前,社区学校的迅速发展,预示着家庭教育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对家庭教育今后发展的思考 1、 研究的方法与手段要不断优化完善 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也积累了许多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还处于实践探索层次,理性思考还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比如,如何评估课题的效果,如何使家庭教育的模式更具有普遍性与典型性,都需要通过优化与完善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来实现。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学校将重点关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的发展。目前学校紧抓住“二期课改理念向社区、家庭推进”的校本培训,促进家庭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2、 活动的形式与技术要更多元化 比如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中,要积极发挥好心理辅导的作用。学生中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常常会在行为中表现,最近发生一位五年级学生因为家长心态不好受到家庭伤害的事,我们及时做了心理疏导工作。外来人口家庭中此类事情也不少,因为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不稳定,受干扰的因素多,对学生影响会比较大,学校今后在家长学校中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成为家庭教育主旋律 用“八荣八耻”教育青少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学校无疑是主阵地。一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二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发挥课堂教学在“八荣八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要把“八荣八耻”教育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分开层次,行知结合,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继续通过“小手牵大手,大手领小手”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一方面,让家长也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要为孩子提供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要在家庭活动中结合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努力使“八荣八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培育他们社会主义荣誉感和道德羞耻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