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关注学生 热爱学生 引导学生——罗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罗秀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开始于2002年,至今已走过了四个年头,在这4年里,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路。回顾这四年的工作,我们感到这是一个从摸索到探索到创新的过程。从2002年开始,学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工作小组,并多次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为全校教师开设讲座,进行有关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通过学习,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 走进学生 帮助学生
  学校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开设心理辅导课,教师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曾为全区的心辅老师开了一堂主题为《合作之家》的交流课;在家长开放日,教师结合当前的八荣八耻教育,为家长和外校观摩的老师开了一堂主题课——《我要做个好孩子》,得到外校老师和家长的好评。听课的家长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大队部把它制作成光盘,通过闭路电视在全校播放,同学们观看后兴奋不已,这是他们在电视屏幕上第一次观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效果。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心辅老师在升旗仪式上为同学们做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让心辅老师走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校根据当前和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利用宣传栏,定期为学生和家长进行大量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受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我们还根据学校的特点,动手创办了罗秀小学心理辅导报,针对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为学生和家长编辑相关的内容:例如考试前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的专刊;假期中对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活的指导等等,给学生以直接的帮助和指导,效果非常好。
  为了更好地向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学校每学期定时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广播讲座,至今已播讲了六个学期,浅显易懂、情趣盎然、富有教育意义的三十多个讲座,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与学生很好地进行交流,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信箱,同学们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想、体会和他们的无数个为什么?从他们的来信中,我们深切地了解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和我们成年人一样,有着快乐、忧伤和烦恼。他们需要倾诉,他们需要释疑,他们需要引路。记得前两年,有个五年级的女生,临近毕业,父母给了她很大的学习压力,她觉得精神快要崩溃了,她在信箱里投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她说每当考得不好,父母就打她,她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心辅老师打开信箱看到这封信非常着急,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会同班主任想办法找到这位女孩,及时地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并几次上门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化解了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结果的矛盾。另一个五年级女生小婷,心理问题极为严重,上课用剪刀去剪前面女生的衣服或头发,用墨水故意往同学身上泼,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拼命喊叫,扯自己的头发并用刀刻桌子,常常用剪刀在同学们面前晃来晃去,引起同学们的恐慌。老师干预,她就打老师骂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面安排教师从心理上对她进行疏导,另一方面,与街道、青保办和派出所联合对她进行教育,最后还请来了教院的心理专家对她的情况进行确诊、分析,最终确诊其在精神上出了问题,并另请退休老师专职教育管理她。五年级(2)班有个小朱同学,父母离异,孩子从小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其父亲因婚姻失败,性格变得极为狂暴,时时处处拿孩子出气,稍有不如意,轻则打骂,跪洗衣板至半夜;重则用老虎钳拧孩子的胳膊,用老虎钳敲孩子的头顶、用烟头烫孩子的手心,甚至拔孩子的头发。小朱身上伤痕累累,头顶上都是一个一个的血包,手心被烟头烫得流脓水,头发也稀稀疏疏。其父亲对孩子说,只要敢告诉老师,将用更残酷的办法对付他。孩子害怕报复,从不敢对老师和同学谈一个字,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因此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还有如此令人发指的野蛮家长。即使老师有时发现这个同学走路一瘸一拐,问他,他也会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疼的。直到有一次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在写字时脸部痛苦的表情,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孩子才无奈地伸出了手,却发现手心被烟头烫的伤口已经开始化脓了。我们一面急忙把孩子送到医务室,为他的伤口做紧急处理,一面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第一步:先把孩子受伤的部位拍下来,第二步:由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上门找这个家长了解情况并向他宣传有关青少年保护的政策,希望他不要在违法的路上再走下去;第三步:学校及时向街道青保办和当地警署汇报这个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校长再次上门做这个家长的工作,终于使他认识到,再要继续伤害孩子就是犯罪,终于迫使他不敢为所欲为了。之后我们又找小朱多次谈心,帮助他走出阴影。在学校老师的关心和保护下,小朱终于顺利地毕业。小朱同学对学校的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动情地说谢谢老师对他的关心,一定好好学习,做个好孩子。这些事例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要真正起到作用,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就要从走近学生到走进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够倾听学生的声音,为他们烦恼而烦恼,为他们快乐而快乐。
  二、 网络交流 引导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他们非常希望和老师讲讲自己的心里话,但是他们又不想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名字。网络为师生的交流创设了平台,2005年11月罗秀小学心理辅导网正式向学生开通。学校在益智室内置放了3台电脑供学生使用。至此,原本每周二、四中午为学生开放的益智室改为天天开放,放学后的3:45-4:30也为学生开放。短短半年的时间,网上就有821封帖子,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网络的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根据学生的来信,我们做了一下梳理,学生的心理障碍和精神压力是由来自各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有些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有困难而产生了怯懦、焦虑、自卑、抑郁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并由此产生焦虑,还有些是来自父母压力而产生的厌学;有些是来自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所产生的孤僻;另有一些是来自其他方面的,例如:队干部改选时被落选了,心里非常难受,脸上觉得无光,回家也无法向父母交代,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以及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时所产生的矛盾而感到的困惑。他们怀着急迫的心情,希望老师能够给他们以帮助,盼着老师早日回信,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对于同学们的所有来信,心辅老师不论自己工作多忙,晚上再累,双休再忙,都会抽出时间,针对学生在信中所谈的问题,一一给他们写信,为他们进行分析、解剖。学生在网上阅读了老师的信之后,精神面貌和心态都能得到较好的调整。
  例如:有的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谈到,家长太注重分数,给他们的压力太大,并且总是喜欢把自己和其他同学比,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既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心辅老师在给他们分析时指出: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在学习上可能会对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学生应该多与父母交流,重视分数,但不惟分数高低来判别一个人。而作为学生本人,也不要因为父母一提到某人比自己强,就感到面子上过不去了,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多找找自己的缺点,就能够比较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意见,争取以后做的更好。循循善诱的辅导使学生们很乐意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对于队干部改选,自己不幸落选了,无法面对父母,无法面对同学,觉得抬不起头的想法,心辅老师给他们分析:不必把选举之事太放在心上,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当队长是为人民服务,不当队长也可以为人民服务。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坎坷,队长落选只是生活中一个很小的插曲,不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这些问题上。再说,周围的好同学很多,可是名额只有那么几个,难道只有被选上的同学才是最好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应该考虑的是,今后我应该怎么做?我怎样才能做的更好? 只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当不当队长我们都会为人民服务的。通过心理疏导,这些同学纷纷表示:虽然自己落选了,但一定要正确对待这件事,不管当不当队长,一如既往继续为同学们服务,并且非常感谢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在对这些落选的同学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一个同学因此而一蹶不振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个个出色,小莉、小逸、小晶。。。尽管不当队干部了,但是班级的黑板报,文艺演出处处可以见到她们的身影。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快乐,一种由孩子的快乐而产生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我们以前所从未有过的。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的同时,老师的心灵也受到了冲击,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心理辅导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只有牢固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看作是处于成长发展过程中有自主能力的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所有的学生都怀着一颗爱心,杜绝以个人情绪和偏见来影响学生;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正确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 探索实践 关注学生
  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是新形势下的一项"育人工程",也是教育改革深人发展过程中一个颇有意义的重要课题。当然,心理辅导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起一个疏导作用,帮助学生缓解心中的压力。可是它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视的,它给了学生一个倾诉的平台,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大受学生的欢迎。现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朝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社会,有效地调节自我,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有所帮助,有所收获”这一目标努力。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老师们常常把一些特殊的学生带在身边,时常关注他们,努力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及时地记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及时与孩子的父母联系,学校、家庭联手,共同教育学生。曾经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五年级有两个女生,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其中一人还是中队长。谁曾想,她们竟然多次“扫荡”了老师办公室,直到最后一次被老师撞见。这两个女生,家中条件都很好,父母对她们宠爱有加,平时不论吃的、穿的,父母都会满足她们的要求。然而,她们的内心世界却相当复杂。在和她们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她们有一种欲望,那就是不论是谁的东西,只要是她们喜欢的,都想占为己有,因而连老师的办公室也敢光顾。事情发生以后,校长、心辅老师、班主任一次又一次地找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谈话,又把双方的家长找来一起做她们的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这两个学生感到羞愧难当,深深懊悔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表示一定要痛下决心改掉恶习。为了更好地帮助她们,我们邀请她们的父母一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认为,事情虽然发生在学校,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从学校带回来这么多的东西,应该要问一问这些东西哪来的?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有的?家长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应该给孩子多一点关心,这个关心不是给她吃给她喝就行了,要关心她的思想,关注她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意识到: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共同配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前两年学校就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要走进学生。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结对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老师们都在努力地与一些困难学生、特殊学生交朋友,并努力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10岁-12岁是孩子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引导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拓宽服务的路子,努力去探索心理辅导的许多未知的领域。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