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小学 > 语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实践

浅谈培养小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实践

江璐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存在查找资料信息缺少方向指引、运用资料信息缺乏针对性、信息搜集路径单一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搜集信息的途径,并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在学生充分经历搜集资料的过程后,加强对学生信息搜集的反馈评价。

 

关键词搜集信息;资料搜集;能力培养

 

资料搜集、整理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标准》还对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做了清晰且具体的表述,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袂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资料搜集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不容忽视的要素,更是引领学生品析语言文字、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桥梁。

 

一、当前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及教学现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教材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解读,对每篇课文为什么要使用资料,以及如何使用资料这两个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使得对学生资料收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处于浅层、机械、被动的状态。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查找信息缺少方向指引

在教学新课时,一些教师通常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但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指向,不能清晰地交代搜集哪些资料,缺少具体的要求,没有指明查找资料的范围或方向,导致学生搜集资料时漫无目的,搜集到的资料数量虽多,但是类型较为单一、内容重复度高,或针对性不强、使用价值低。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需要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果教师没有明确具体要求,大部分同学在查找时大都会查找作品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资料。此外,学生查找资料的途径比较狭窄,大多数资料来源于网络,也没有明确的出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疑。

 

(二)学生运用信息缺乏目的性

“借助资料”是路径,“理解内容”是目的。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对资料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把握,不能理清资料与文本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中无法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薄弱。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通过查找资料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在学习《题临安邸》一诗中,当提问学生请结合资料谈谈你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句诗歌的理解时,有的学生只是照搬历史资料,无法从自己搜到的资料中筛选有针对性的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古诗。

(三)对信息搜集缺乏整理

面对众多纷繁的资料,有些学生往往分不清主次,找不到重要信息,达不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更谈不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积累。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把搜索来的资料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河山的美丽。在此过程中,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多,不可能全部摘录下来,但部分学生在处理和运用材料上犯了难,索性就把大段大段的材料抄下来,没有将内容进行取舍,保留重要、有用的部分,缺乏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信息搜集路径单一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查找信息的来源只是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搜集到的资料往往千篇一律、类目单调、内容匮乏,大部分学生信息的来源途径都是百度搜索。

 

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方法

上述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现状,暴露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创新。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其爱学、乐学,乃至成为一位研究者、探究者。

1.适时向学生“求助”

学生们率直、热情,特别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所以“求”学生就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迅速激发学生搜集的兴趣。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我会在课前向学生“求助”,请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帮我解决一个“难题”——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这个任务一出,学生们觉得能为老师解决难题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便来了兴致,第二天上课时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一双双小手就高高地举了起来。尽管有的信息不完全准确,但他们的热情却令我激动不已。

2.与其他学科整合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比较喜欢一些生动、形象的事物,因此在确定搜集任务时,可以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能够是学生在搜集资料时产生兴趣。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收集现代诗的兴趣,在编小诗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给自己摘录或创作的小诗歌来画画合适的插图,也可以为其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展示自己喜欢的诗。在这样综合性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很快投入到编小诗歌的任务中去,让学生在趣味中体会了诗歌的魅力。

(二)明确学生搜集信息的方向

在小学阶段的学段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让学生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解读语文要素,厘清“相关资料”是指那些资料,只有教师明确了资料信息的内容,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资料的提供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而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最终由学生掌握获取、筛选和运用资料的本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查找信息的方向。首先,需要告诉学生资料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资料有什么具体的功能。再次,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目的是什么,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选择合适的查找方式和资料呈现方式。比如,在学习《古诗三首》时,可以将《示儿》与《题临安邸》两首诗整合,从作者生平、历史背景、人物评价、同题材的诗、北宋和南宋的版图对比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查阅资料,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如果学生程度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资料思考南宋朝廷为什么偏安一隅,除了军事力量薄弱的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对陆游的“悲”和林升的“愤”有更深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试着指导学生自己提出搜集任务,在预习课文默读的时候,用批注的方式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或重要的地方做好标记,针对这些问题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去搜集信息,从而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三)引导学生尝试多元搜集信息路径

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查找信息的途径。那么,如何获得这些资料呢?以下是笔者整理的搜集信息的一些来源路径:

1.借助工具书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能主动借助身边的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从工具书查找需要的知识,得到权威性的信息。常用的工具书有传记资料、百科全书、年鉴资料、字典等。

2.浏览图书报刊、数据库

报纸、杂志信息覆盖量大,内容丰富,又紧跟时事、反映常识、聚焦新事,对于针对性内容的搜集也更全面,资源信息真实度相对可靠。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活动提示中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来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3.畅游于网络

网络是信息的聚宝盆,所需的内容应有尽有,还能为你提供丰富的相关文字、音频、视频信息,是信息获取的快捷通道,也是大部分学生普遍获取信息的方式,但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内容千篇一律,真实性、可靠性也有待商榷。

4.向他人请教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种学习精神,这就是他成为圣人的一大原因。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专业人士请教,在别人讲述时用本子记录别人的看法及要点,边听边思考,也可以尝试追问从而加深理解。

5.借助教材提示

统编教科书中的单元页、阅读链接、插图等助学系统往往指出了方向,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这些教材上的启示,学生大致知道单元的语文要素及本课的重点,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去搜集相关的课外资料。同时,阅读链接中有的是关于作者的生平资料,有的是作者对于文本的解读,还有一些同主题的文本等不同类别的文字资料,抓住这些信息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四)对搜集的资料信息整理、归类

掌握了信息的获取途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才能把搜集来的信息资料清晰化、条理化,才能更具实用性。获取信息之后,更为关键的是整理信息。

1.紧扣主题,删选信息

学生在整理资料是首先需要对自己搜寻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根据与主题关系的远近,筛选掉那些只是带有与主题相关的字眼,却具体指向其他内容的信息,还需要筛选掉一些与自己所需方向不同的信息。在广泛搜集资料之后,学生会获得许多资料,紧扣主题筛选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资料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完成《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习作。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笔者在搜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时,摘录需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用。课堂上笔者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将最有特色的内容保留下来,如历史背景、独特风光、神奇传说等,这样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删除掉一些记述细枝末节的文字,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便捷的运用自己搜寻的信息。

2.比较分析,归类整理

删除掉一些无用信息之后,学生面对的信息是零散、无联系的,如果想要充分地运用这些信息,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归类。学生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会搜集到许多资料,有的是关于作者的生平介绍,有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或是其他类别的资料,所以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搜集信息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汇总。学生能按照一定原则把信息进行汇总,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所搜集资料的熟识程度,也増强了自身整理信息的能力。

(五)加强对学生信息搜集的评价

对学生信息搜集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信息搜集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重要措施。在评价时,首先,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的数量,通过数量评价学生完成情况;第二,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的质量,通过质量评价突出和创新;第三,是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能力评价优化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第四,是要评价学生搜集信息的品质,通过品质评价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兴趣。

(六)巧用略读课文检验学习成果

精读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指明了搜集资料的类型以及搜集的路径,略读课文的学习应成为学生自主提升搜集资料的演练场,学生可根据阅读提示自主查阅,迁移运用。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略读课文《小岛》一文时,结合课题下的阅读提示“结合资料,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这一要求,大部分同学在课前预习时,能抓住关键词“守岛部队”了解海防战士的生活,而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了解到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原气象工程师李永强等表现我国海防战士生活风貌的相关材料,来了解守岛部队的生活,结合这些资料理解了最后将军的举动,饱含着对战士们的无限感激和深深的敬意及对战士们艰苦奋斗精神的赞许。

总之,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让学生在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摸索过程中,发现新知,获取新知。这样坚持不懈,学生就能承接起源头活水,丰蕴自己的知识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