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体育
“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实践 ——以游泳教学为例

“双新”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德育融合的教学实践

                         ——以游泳教学为例

上海市位育中学   卓伊欣

摘要: 新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的。那么,“双新”视域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如何真正做到从“教”走向“育”,继而提升育人质量?笔者认为:融合德育教学是当前及未来高中体育学科重要的育人方向和路径之一。经实践证明,相较其他学科,体育教学结合德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彰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体育;游泳教学;德育;融合途径

1.体育教学融合德育的现实意义

高中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中,罕见以“风高浪急”来描述过去一年的外部环境。当离开校园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高中的德育教学是每位学生“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底气。“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永远不会只是一句口号,而应体现与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一定的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实施学科德育课程教学,尤其在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

一是体育教学融合德育,能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实践与体验。体育包含了理论、实践、体能、情感等多种内涵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相较于其它的专业学科,有其特殊性,体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能、实践活动的参与和体会。通过开展融入德育的运动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获得体验与感悟。

二是融合了德育的体育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德。在教学过程中,一次次达到“极点”不仅能强化学生体能,更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积极奋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培养严明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体育教学融合德育的主要内容

体育教学融合德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提高实践能力、技能的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优秀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例如,在观看国际体育赛事的视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帮助学生养成公平竞争、奋发进取的体育精神,以及有效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能力[2];再如,日常体育课堂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刺激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地更为自信开朗、机智果断;此外,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以大单元设计为主的专项课程,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从而更针对性地提高运动能力,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

3.游泳教学融合德育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游泳教师的德育能力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侧重“教”,而非“育”的现象。为了在游泳教学中更好地融合德育,首先,教师应把握“身教”优于“言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正向引导。其次,对于高中专项体育课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寻找各个项目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通过差异化的教学,从不同维度融合德育。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德育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丰富德育理论内涵,提高教学中德育实践能力。

3.2 将游泳安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相较于其他体育专项课程,游泳的授课内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因非正规训练导致的溺水风险。所以,教师必须时刻将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并基于此制定相关的规则与要求。具体包括,根据泳池规章制度,进泳池前先冲淋、禁止泳池边的嬉戏打闹、杜绝不按规定的水中行为等,竖立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下水前,组织学生集合队列、完成热身准备,并向学生普及水中安全知识,以应对抽筋等意外状况的发生。在水中,教师可创设学练情境,提出关于救护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复杂、真实的水上救护,以增进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安全保护意识。

3.3 运用榜样人物加强德育教育

游泳是一项对体能与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尤其是长距离训练所带来的生理痛苦,以及面对水中高难度动作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往往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此时,建议教师借助优秀榜样人物的事例,鞭策学生学练,培养学生坚毅刻苦、奋发向上的运动品质。此外,在体育游泳课堂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以高标准、严要求提供现实的榜样,给与学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3.4 建立德育素养相关评定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多维度评价体系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而高中游泳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游泳技能知识进行评估,还需要设定多样化的评判内容与评定标准,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实践中,可以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出发,具体涵盖到团队协作、公平竞争意识,以及敢于担当、服从裁判与规则等德育的核心素养。建议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德育的内容要求,构建上述多维度评价体系,并多以鼓励性、引导性的评价,发现学生在游泳练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在游泳教学融合德育的实例

4.1 借助视频教学展示榜样力量,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对照优秀榜样的比赛视频,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技术动作概念,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坚持不懈、吃苦奋进的体育精神。

教学片段:组织学生观看罗雪娟奥运会蛙泳比赛视频,引出关于如何提高蛙泳游进速度的关键问题。实践中,组织学生两人一组练习“高肘抱水”、“夹肘不过肩”的高实效蛙泳划臂技术,并利用GoPro记录下练习动作;同伴间相互观察探讨、纠错改进,教师随机参与讨论并检验学习成果。通过这类合作练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集体荣誉感,养成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另外,在观看奥运比赛视频的过程中,笔者亦穿插讲述、分享自己过往的集训故事,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不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运动精神。

4.2 开展接力比赛,凝聚团队精神

通过接力比赛,有效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战术,齐心协力完成比赛,增进集体荣誉感。

教学片段:当学生逐渐掌握了上述技术要点后,便组织进行蛙泳接力赛,以期利用比赛中的竞争环境、赛后的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在体验到由技术的改进带来泳速提升后,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因此更加热爱游泳运动,从而实现练习-精进-成就-热爱的正向循环,同时也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3 模拟水上救护,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通过水上救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增进学生对自我与他人的安全保护意识。此外,从应急场景的发生到冷静思考对策,再到实施救护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面对外部压力处境时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其顽强勇敢的体育品德。

教学片段:教师提出当自身或他人遇到溺水情况下如何自救与他救这一关键问题,引出两个针对性的练习。一是深水区蛙泳踩水练习(模拟自救场景);二是25米反蛙泳互救练习。通过救助者和溺水者的角色互换,既能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自救练习并配合同伴完成救护工作;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的体育品德,以及强化个体的社会责任心。

上述游泳教学实例是笔者基于《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游泳运动项目,针对性地制定出三种融合德育的教学设计。除了能帮助学生提高游泳能力外,还有望实现以下效果:运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吃苦奋进的体育精神;组织接力比赛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创设自救与互救的应急场景,使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必要的沉着、冷静,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双新”推进过程中,有效融合德育,是致力于培育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内涵,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基于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丰富课程建构,注重将教学方法与德育相融合,完善评价机制以取得最优的德育效果。笔者认为,从多个维度研究德育教育致用于体育教学课堂中是体育教学永远的课题。

5.2建议

课前强调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习游泳竞赛组织、编排与裁判法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对照优秀榜样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运动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练习,例如游泳接力赛,辅助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精神;模拟水上救护应急场景,增进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心;将教学实际与德育相结合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 来敏倩.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体育游泳教学的德育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12):2.

[2] 李勇.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巧妙融合德育教育[J]. 读天下:综合, 2019(2):1.

[3] 刘斌.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体育"类内容"与德育融合策略探究[J]. 华夏教师, 2020(19):2.

[4] 焦均伟. 游泳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隐性融入[J].  2020.

[5] 王友准. 论游泳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1):2.

[6] 程双静. 休闲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应用分析[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14):2.

[7]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