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论文交流《初试地理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协调、凝聚民族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中华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所以,对当代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校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场所,而学科教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主战场。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关于我国的自然国情,在其它学科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只有地理学科几乎包含了自然国情的全部内容。无论是自然地理教学,还是人文地理教学,利用其向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教育都十分有利,容易产生显著效果。

根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了上海市二期课改《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努力挖掘地理学科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目标内容,找准每个单元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制定了地理学科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与学习内容,力图在每个单元甚至每节课的教学中都能找准民族精神教育的切入点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如:

课题

内容

民族精神教育目标

民族精神教育教学设计

 

疆域与行政区划

 

疆域

国家意识—国家观念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感受祖国地域辽阔,激发民族自豪感,珍惜和热爱我国每一寸国土

用歌曲《大中华》引入新课,通过读图法、比较法,与俄罗斯、巴西对比认识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与蒙古、日本对比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请学生认真阅读地图,在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认识到我国东西、南北的跨度都很大,面积辽阔,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认同。

行政区划

国家意识—国家观念、国家安全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从香港、澳门回归,体验祖国日益强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神圣不可分割,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大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搜集和整理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资料,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认同。认识台湾是我国的宝岛,神圣不可分割,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创设情境:我是小小火炬手,请学生按照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爱国情感。

 

 

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有了总体规划,为有效的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奠定基础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国策出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很自然的,能较容易的让学生接受客观事实。例如: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下,历史悠久而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这些就是我们的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脱离这个国情,这时,让学生讨论: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均资源的缺乏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加强责任感,使命感。当然,同时又用大量的资料来反映祖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特别是近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容易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能激励每一个爱国的中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今后投身祖国建设打好基础。

民族精神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坚持我国优良传统等的教育,还应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人文传统和革命传统,又要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学习世界地理时,我们常常利用数据、事实横向对比,进行教育。如分析日本、新加坡、瑞士等国如何根据本国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时,都会请学生思考有哪些方面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我们一直在努力,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使民族精神教育如“润物细无声”般富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