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公开课
课题《世界人口》
执教:华理大附中 吴珏
时间:2009年4月2日
教案:
4.1聚焦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上海、中国和世界目前的人口资料,知道当前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掌握衡量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分布的指标;知道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据计算、绘制统计图表,了解世界人口的变化状况和分布状况;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分布等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初步学会读图分析成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培养关注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人口的增长特点。
2. 分析人口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计算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闻视频(2月14日的新闻,内容是关于2008年上海人口)
同学们,你们平时会收听收看新闻吗?很好,我们的同学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新闻中提到了哪些地理信息,地理专用名词?或是我们不熟悉的地理词语(常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这些都是描述人口的专用名词,因此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聚焦人口,了解人口的基本常识。
新闻中提到了上海的人口数量,1888.46万,上海人口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师查了上海人口的变化。
表一:上海人口变化
年份 |
1953 |
1964 |
1982 |
1900 |
2000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人口(万) |
620 |
1081 |
1185 |
1334 |
1640 |
1778 |
1815 |
1858 |
1888 |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占全球的近1/5,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人口的变化。
表二:中国人口变化
年份 |
1950年 |
1960年 |
1970年 |
1980 |
1990 |
2000 |
2008 |
人口(亿) |
5.5 |
6.6 |
8.3 |
9.9 |
11.4 |
12.95 |
13.28 |
资料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
(插中国13亿人口图片,
今年奥运的主题曲《我和你》中,刘欢和沙拉不莱曼唱道,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们一起关注一下地球村的人口变化。
表三:世界人口变化
年份 |
1830 |
1930 |
1960 |
1975 |
1987 |
1999 |
2008 |
人口(亿)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67 |
•
• (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婴儿诞生。
• 1999年,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
• 目前全球人口:6,706,993,152(2008年7月) (网站:中情局世界概况(英文))
师:从上面3组表格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那么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变化是越来越快呢,还是趋于减慢呢?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这组数据
活动1、算一算。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人口/亿 |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
10à20 |
100 |
20à30 |
30 |
30à40 |
15 |
40à50 |
12 |
50à60 |
12 |
结论,我们发现同样增加10亿人口,但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口总数也越来越多。
注:但我们也发现在最近几十年人口增长的脚步开始放缓,40-50,50-60,都用了12年,而60-67用了8年,我们发现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师:我们想了解人口变化速度,除了通过计算数据,还可以绘制人口增长的折线图,它更直观的表示人口的变化。绘制人口折线图的时候要注意单位长度的统一。
说明:人口增长曲线坡度的变化,能反映出人口增长变化的不同特征。在同一幅曲线图中曲线坡度越陡,表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今天回家的拓展作业就是绘制上海及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但是从图上只能看出大概的变化速度,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呢?有一个专门的指标来衡量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那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活动二:计算部分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家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中国 |
13.71 |
7.03 |
6.68 |
德国 |
8.18 |
10.8 |
-1.62 |
印度 |
22.22 |
6.4 |
15.82 |
埃及 |
22.91 |
5.09 |
17.82 |
英国 |
10.65 |
10.05 |
0.6 |
世界 |
20.18 |
8.23 |
11.95 |
-------资料来源2008年 The World Factbook
师:思考1: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
2:自然增长率〉0;=0;〈0表示的不同含义(了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那个?
思考4:按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自然增长率上有什么不同?
同时观察《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图
结论: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回去可以寻找一些原因,我们在下一节课展开分析)
(资料: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人口状况报告》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增长率为3‰,发展中国家为14‰;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6个孩子,发达国家只有1.5个,发展中国家为2.8个)
上一学期我们在学国家地理时曾了解国部分国家的人口数量,老师找了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国家,我们发现人口都超过1亿,墨西哥的人口现在是1.09亿,成为11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1.4%。)
2008年世界人口前十位国家
2008年 |
2050年 |
国家 人口数(亿) |
国家 人口数(亿) |
中国 13.30 |
印度 16.28 |
印度 11.47 |
中国 14.7 |
美国 3.03 |
美国 4.20 |
印度尼西亚 2.37 |
尼日利亚 2..99 |
巴西 1.96 |
巴基斯坦 2.95 |
巴基斯坦 1.72 |
印度尼西亚 2.85 |
孟加拉国 1.53 |
巴西 2.60 |
尼日利亚 1.46 |
孟加拉国 2.31 |
俄罗斯 1.40 |
刚果民主共和国 1.83 |
日本 1.27 |
埃赛俄比亚 1.45 |
(注:墨西哥的人口1。09亿,是第11个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11.4‰)
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导致人口快速增长
(资料:近 30 年来,中国大约减少了 3.38 亿多人口的出生,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 60 亿人口日将提前四年到来。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4日 今日早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降至20.1%(1980年22.2%-----2007年的20.1%);人口增长率1982年的18.4‰-----2007年的10.3‰)
师:拓展 视频中提到,而上海的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达2.72‰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却只有—0.75‰,一个地区怎么会有2个人口增长率呢,而且差异明显?
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地区发展存在差异,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等,人口迁移会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增长。上海全国的经济中心,是人口导入区,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应该考虑自然增长率以及机械增长率(人口的迁移)。
承转:地理的学习一直习惯从时间、空间两条线索去研究,人口也不例外,我们刚才从时间上了解了人口的增长,接下来我们丛空间的角度看看人口分布情况。
我们一般用人口密度来衡量人口的分布状况。——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看看我们生活的上海的人口分布
活动四:计算上海部分区县的人口密度:
上海部分区县面积、人口、人口密度(2008年)
|
人口数(万人) |
面积(平方千米)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徐汇区 |
89.18 |
54.76 |
16285 |
静安区 |
30.98 |
7.62 |
40656 |
奉贤区 |
51.56 |
687.39 |
750 |
崇明县 |
69.71 |
1185.49 |
588 |
展示上海人口密度图——上海的人口分布不均
中国的人口密度图——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世界人口密度图——人口分布不均
“请你选个家”:给学生一些景观图,让她们选择居住地,说明人是择善而居的
活动四、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填表
{提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海陆分布……;人文环境包括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等}
|
人口密度 (稠密、稀疏) |
地理位置 |
地形 |
…… | |
纬度 (高、中、低) |
海陆分布 | ||||
亚洲东部 |
|
|
|
|
|
亚洲南部 |
|
|
|
|
|
欧洲 |
|
|
|
|
|
北美洲东部 |
|
|
|
|
|
西伯利亚地区 |
|
|
|
|
|
撒哈拉地区 |
|
|
|
|
|
青藏高原 |
|
|
|
|
|
亚马孙平原地区 |
|
|
|
|
|
结论:我们通过刚才的读图填表发现,热、旱、高、寒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疏。[地势高峻的高原,(如中国的青藏高原);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居住的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区,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区;过于炎热干旱的地区,撒哈拉大沙漠]
而气候适宜,沿海,地势平坦的地区会成为我们的首选。
自然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居住选择,但历史文化的差异,如历史悠久的地区一般人口较多,如印度、中国,社会经济得发展,对我们现在的选择的导向性也很显著,如外地人到上海,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等。
所以考虑人口的分布因素得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去考虑。
总结:
师: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可居住的地球索求越来越多,可居住利用的面积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地矛盾日益凸出-------引出第二课时---人口问题
整堂课以人口的时空分布为主线索展开,通过一段有关上海的人口的新闻视频入手,引出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学会用地理知识去分析认识地理现象
让学生从生活的城市----上海的人口变化,引出中国、世界人口的变化、分布等一系列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统整乡土地理的内容,了解中学地理学科重要的是方法的学习,学以致用是最终的目标,学会知识的迁移。
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数学的计算,图表的判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并由此归纳总结出变化的规律,了解学科之间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综合,相互渗透的。
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收集了许多关于人口的最新资料,包括新闻片段,基本都是2008年的信息,通过收集、制成图表、引用,让学生了解地理是生活的地理,学会关注身边事,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地理现象。了解地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学科,鼓励同学去发现,去查找,去分析,去解决。
整节课的重点是分析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设计通过4组地区的比较----亚洲东部、西伯利亚地区;亚洲南部、撒哈拉地区;欧洲、青藏高原;北美洲东部、亚马孙平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得出结论,这个表格的设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认可,既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又落实了学生能力运用、迁移,达成了教学目标。
整节课基本落实教学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听课同仁给我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如我上课的语速还是较快,以后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自己控制语速;又如活动较多,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时间不够充沛,在平时上课可以第二节回顾,但作为一堂公开课应该更好的把握时间等。
一堂公开课,从寻找资料,组织材料,制作ppt,试讲,磨课,修改,再试讲,修改,评课……经历了许多过程,这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的过程,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学上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