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的研究以初中思品课新教材为载体,探索初中思品课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教师走出封闭的教学,在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中,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内外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互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使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各种来自教师的信息,而是挖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通过教师开放式的教法,形成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是符合二期课改思品课教改的方向,并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二、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为期1年,从2005年11月起,我们就着手设计方案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大致从2006年2月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分年级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结合新教材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实践活动,开展调查研究,积累教学案例、个案,及有关资料,并且完成资料的梳理工作。到2006年10月开始进入归纳、总结阶段,完成资料分析,年底前完成课题论文和结题工作。
三、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所谓“开放式教学方式”包括开放式的教法和开放式的学法,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方式这三方面。 因此本课题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着手研究的。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其核心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年来,课题组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边干边总结,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了一份适合开放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序列及教学方法。(见附件)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要取得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不受障碍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因此我们的宗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 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2)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七年级第一课《温馨家庭生命摇篮》中讲到“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一内容时,老师让每个学生带一张家庭照片来,并介绍给大家,说说父母给予自己的关爱,从而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作为教师我们认为这一环节应当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都能有话可讲,因此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3)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八年级第八课《融入社会发展自我》中讲到“如何适应社会完善自我”这一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绘制自画像的方法,要求学生画出理想中的自己(可以从容貌、性格、体形、职业等方面考虑)。结果学生交出的作品可谓让老师大开眼界(作品见附件)。进而老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说出该如何使自己能够梦想成真,学生也确能结合自己实际谈到自己的优缺点及如何扬长避短。我认为这比起老师空洞地说教,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现在起克服自身缺点,要来得现实得多,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扎实推进课外实践,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感性物质活动。思想品德课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与学科教育目标相关的,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的学习关注社会、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活动。 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信息充分交流的开放时代,原来政治课中存在的带有封闭性色彩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组合”教学方式正经受着开放社会的严峻挑战,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开放式教学的最好形式。学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接受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联系所学理论知识,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得出真正属于自己而不是别人给予的结论,从而得到正确而透彻的思想洗礼。因此在我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更使得社会实践的作用日益突出。它不仅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引导你去探索许多课本外的知识,由此也使得一贯被认为是枯燥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具有强烈的时代观念。 因此在思品课的新教材改革进程中,我们尤为关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并通过实践总结出有哪些内容适合进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列出了序列表。(见附件) (1)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六年级第三课《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教师在这一课中设计了看望小学老师这一活动。让学生回忆小学老师对自己的点滴关爱,并且利用周五早放学的机会(也可将课程提前,结合教师节开展这一活动)回自己的母校看望老师,当问及他们见到小学老师时最想说的话时,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老师,谢谢您教育了我这么多年,教了我这么多知识,让我在中学也能运用到您教我的知识,您的谆谆教导让我牢记在心。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但我会想念你的。” —— 陈伊朦 “刘老师,自从您来到了我们班,使我对语文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使我的语文成绩进步的很多。您的课生动有趣,使我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老师是您打好了我的语文基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刘老师,你以前是我的老师,今天是我的老师,以后永远是我的老师。” —— 潘子隽 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想这次活动对他们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对于培养他们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也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年级第三课《关爱父母学会孝敬》中当讲到养家的父母最辛苦时,老师设计让每位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做不了什么大事,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让他们明白:父母并不指望今天的你能做什么大事,只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就足够了。于是孩子们纷纷开始筹划自己的“一件事”。事后有家长打来电话说:“我们家小孩在家从来不做任何家务,向来都是我们围着他转,今天他破天荒地主动提出要洗碗,还真让我们觉得不对劲,后来才知道是老师让他进行的实践活动,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也希望他真的能从中受益。”后来 我们问了这位同学他洗碗的感受如何。他告诉我们:“原来洗碗那么麻烦,还要倒这倒那,真累啊,妈妈真辛苦!”一句‘妈妈真辛苦’让我感到孩子在实践过程中长大了,也懂事了。 (2)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必须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陆游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生人格的健全、价值的体现,最终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八年级的实践与探究内容“寻找最佳组合”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制定并执行一份假日公益计划。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组合并制定公益活动的计划,然后具体的实施是在“五·一长假期间”。长假过后学生们在汇报过程中都谈了自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其中不乏有兴奋的、有无奈的、也有受委屈的等等,还展示了相关部门的活动评语。我认为这是给学生在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方面上了一堂很好的社会实践课。 (3)社会实践应紧跟时代潮流 我们认为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应紧跟时代潮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因此在今年9月瑞典仿古木制帆船“哥德堡号”来访上海之际,我们组织了七年级学生前往参观考察。在考察前我们设计了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方案》以及针对学生填写的《考察哥德堡号学习单》(具体内容见附件)。通过这次活动确实让学生受益非浅,有些学生在体会中写到: ——“通过这次考察,我亲眼看到了哥德堡号,感受到了哥德堡号的历史沧桑,并且和船员进行了英语对话,感到自己还需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考察,我了解到了哥德堡号不是一艘普通的船,它是一艘连接东方与西方,贯穿古代与当代,满载希望与梦想的仿古商船,更是瑞典与中国之间贸易、开放、和友好关系的重要象征”。 3.多元评价,挖掘学生综合潜能 二期课改不仅要求在教学流程中张扬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教学评价领域同样也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评价。所以我们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1)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 (2)评价内容多元:评价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优势智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通过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的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开放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采用课堂讨论、情感体验、课堂辩论、课本剧、小品表演、游戏等形式,运用观察记录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总是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作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3)评价形式多元:重视日常评价,重视期末整合。期末复习阶段,我们进行了先自评,后小组展示交流进行互评,再进行师评。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我们都注重营造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决新问题,力争使学生在考试中受到教育、启迪和发展。 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人本”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善于进行独立思考,能够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元评价还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有智能倾向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使学生学会以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和保护了学生个性张扬、发展,留给学生渴望成功,追求进步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后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效果 一年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两位老师都一致认为,思品课的教学发生了一定的改观。原先单纯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因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课内外教学形式,所以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徐汇区首届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评比活动中我校荣获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在课题研究收尾期,我们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统计当问及: 6、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能挖掘潜能、完善自己。1)、同意 2)、不同意。学生选择1)的占92.7%,家长选择1)的占97.4%。 7、思想品德课的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分享。 1)、同意 2)、不同意。 学生选择1)的占95.5%,家长选择1)的占99.3%。 8、你对目前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工作是否满意。 1)、很满意 2)、满意 3)、有些满意,有些不满意 4)、不太满意 5)、很不满意。选择1)的学生占34.3%,家长占25.2%;选择2)的学生占47.4%,家长占61.1%;选择3)的学生占14.8%,家长占9.1%;选择4)的学生占1.8%,家长占0;选择5)的学生占1.7%,家长占0。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我们所进行的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探索,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予以肯定的,而且也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通过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现在学生和我们老师更亲近了,时不时地会找我们聊聊天,政治老师再也不是他们敬而远之的马列老太太,而是他们可以信任的良师益友。
四、课题操作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思考 1、社会实践有时无法落实。 新课程中有个最大特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强调知识的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小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实践能力弱,而新课程赋予学生一个开展各种活动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各种爱好、兴趣、搞好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组织时政学习小组,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关心国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懂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增长才智,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有时时间、经费比较紧张,原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与影响。 2、学科之间渗透有些难度。 学科要做到“拼盘”,“真”综合,就要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和渗透、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的交融,才有利于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而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教师还是做的不够的,还需要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完善。 3、 课程编排错过教育时机。 通过教学后,发现课程有的地方在编排上错过了教育的契机。以六年级的课程为例:第一学期第三课是“尊敬老师 友爱同学”,根据上课进度一般在十一月份,而每年一次的教师节在9月10日,主题教育活动与教学内容在时间上有些脱钩。第二学期第六课是“生活俭朴 行为文明”,上课进度一般会在三月份,如果能够放在一开学,结合寒假过年时压岁钱的正确使用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