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班主任们聊起班级管理,总会感觉学生寝室内务不好、教室卫生不到位、作业迟缺交、学生晚自修纪律不好、不关心班级、没有礼貌等等是工作中一直以来的难点,虽然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反思十多年来自己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个案、看到听到其他班级发生的案例,我认为应当加大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规则教育和道德教育。今天我主要谈谈班级管理中规则教育的渗透。如有不当,还希望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首先谈谈我对规则的理解。 规则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规则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一个社会离不开规则。如果所有行人都遵守“红灯停、绿灯行”,所有驾驶员都遵守“不争道、不抢道、宁停三分不抢一秒”,那么道路就会通畅,大众的人身安全就会有保证。一个学校同样离不开规则,这个规则应该就是我们常讲的校纪校规。校纪校规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排队就餐、就寝熄灯、听铃声上下课、晚自习保持安静、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在校穿着校服等等等等,如果所有学生都能够遵守学习、生活常规,那么我们的校园才会安然和谐有序。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规则明确,才能责任到人,班级才能井然有序。 接下来,向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做法。 1、 填补规则空白,优化班级管理。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要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漏洞,也有一些需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在接手高二9班之初,我就召开了班委会、各类活动负责人会议,在班级原有基础上对各项工作进行规则的填补和细化。如班级各项工作落实到班委、各班委职责、课代表工作职责、寝室室长职责。具体细化为班级常规统计、值日生职责、寝室内务分工到各室员、班级特殊区域(如窗帘、宣传栏、报架、绿化等)包干到个人等等。只有将班级工作规范、细化、明确,才能落实到人,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 利用已有规则,强化责任意识。 有的学生总是迟缺不完成值日生、寝室扣分、上课迟到、晚自修说话,表面上看是行为习惯不好,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规则意识的缺失、责任意识的淡漠。解决这类问题,我认为不能只治标不治本,不能只看这次是不是做好了,而是应该看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何意义。 比如寝室和教室卫生。在开学初,我就向所有学生量明我的观点,对于忘做值日、寝室扣分的同学,我不会采取惩罚措施,对寝室内务既不要求每天满分也不设最低分数线。我对同学说,每个人能力有所不同,不能要求所有同学都不扣分,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一样地认真做事的态度和责任心。值日和内务本来就不是技术性工作,只要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那么整个教室的卫生、整个寝室的内务就一定可以做好。 如果有寝室分数不好,那我会找来学生帮助他分析原因。如果是偷懒没有做,那就告诉他投机取巧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踏实做人踏实做事的道理;如果是做了还是被扣分,就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或是请求生辅老师的帮助;如果是别人破坏了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就帮助他和其他室员进行沟通协调。 如果有同学经常忘记做值日生,除了让劳动委员加强提醒之外,我也会找该同学谈心。告诉他在享受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要承担集体一份子的责任,也要为集体付出,每周一次的值日工作是每位同学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喜欢舒适和享受,但是在集体中必须要有人不断地服务,才能让这种舒适和享受持续下去。一个只求索取,不会付出的人是不会受集体欢迎和喜爱的。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分数是次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认真做事才是长久的道理。 3、 利用班级活动,巩固责任意识。 开学之初,我就和班级同学沟通了想法,希望班级同学,尤其是团员们能够走出班级为学校尽一份责任。因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我们除了好好学校回报学校,还应该为学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应该走出学校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在班长团支书的安排协调下,班级中立即以团支部名义成立了活动小组,每周四下午前往学校图书馆,为阅览室整理书籍、打扫卫生,一直持续到现在,受到图书馆老师的好评。另外,班级还和高二10班团支部联手,定期前往久康养老院为老人服务。在重阳节之前,同学们认真准备了很多节目,有舞蹈、器乐、唱歌、书法、朗诵等等,虽然因为流感没能成行,但是大家认真地准备、积极地筹划还是让我感到很欣慰。 此外这学期每周班会课,我都针对班级情况精心设计。观看《道德的力量》录像、小组塔牌游戏、美国优秀教师55条班规思考、考试颁奖等等。其中有一次《这件事情应该谁来做》的情景思辨班会就是针对责任教育设计的。在这次班会课上,我事先虚拟了很多场景,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要求每个小组给出统一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举例其中一个场景:一位同学身体不舒服,在上课的时候呕吐了。清理地上污物这件事情应该谁来做?给出5个选项:①劳动委员,因为就是干这行的。②班长团支书,要起带头作用。③值日生,因为今天是TA打扫教室。④值日班长,因为今天TA管事。⑤还是…… 经过学生讨论,5个小组得出了基本相同而且让我有些意外的方案:就近同学负责。不知在座的老师会怎样选择呢?听到学生这样的方案,我首先肯定了同学能够发扬风格的精神。但是我也提出,这个“就近”应该怎样界定?是旁边?左边还是右边?前边还是后边?很多事情就是因为责任不清,所以才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状况。我认为这件事情最先站起来的应该是值日生,因为值日生是负责当天教室环境卫生的相关人员。值日生不仅是一天两扫两拖,而是应当打扫、维持当天教室的卫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发扬风格、主动站住来来帮忙。传统中对“自家各扫门前雪”多是从自私的角度去评价的,但是我认为一个连“自家门前雪都不扫”的人又怎么能够要求他去管“别人瓦上霜”呢?如果一个连自己脚底下垃圾都不肯捡的人,有怎么能奢望他在白天关上走廊里的灯呢?所以在任何事情面前,当事人要清楚自己的责任,在没有完成自身责任之前先不要谈发扬风格,因为这样这个社会的道德总量是不会增加的。 经过几个场景的思辨,同学都慢慢对责任、规则意识明朗起来。最后我还把同学上体育课离开教室后桌上凌乱的物品、敞开的橱柜、没有关的门窗、没有擦的黑板拍下来的照片放出来,再次问了“这件事情应该谁来做”这个问题,不过我留了个白,没有要求学生回答。但是从后来学生的表现,我知道他们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虚拟场景思辨,我希望学生能够体会责任心的重要性,也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尽力做好分内的每一件事不是因为班主任老师的权利,而是因为规则的约束。 风筝飞得高,是靠了线的牵引;河水流得快,是靠了岸的约束。约束之道,始于规则。我非常同意“学校教育应该跟社会接轨”这个观点。家守拙堂在《一个日本老人的育儿经》中说道“在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必须交会孩子怎样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就是学生最先接触规则的一个小社会,所以身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尽力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人,一个有规则意识、能自觉自律、有责任感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随着教改地深入,我们越来越倾向于用规则保护、发展和匡正人的个性。我们需要在健全规则下的人性化教育,不是规则缺失下的随性化处理,因此在这里也呼吁学校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能够针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已经过时多年的校规完善。 在思考实践规则教育的同时,我还在思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的同时,我们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两者齐头并进?规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让规则教育和道德教育成为班级管理的两大支柱?希望能够得到在座老师的启发和指点,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