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低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后,对班级的认同感渐渐增加,同时由于在家里没有劳动机会,因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非常喜欢劳动。当发现小小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原本脏脏的教室变得干净敞亮时,他们感到惊喜。可时间长了,高涨的劳动热情渐渐消退,有的孩子甚至觉得打扫教室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情,对班级的环境卫生越来越不关心,以至于有时,自己为班级“贡献”了垃圾他们也浑然不觉。于是,“如何让孩子自己真正地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应为集体的环境卫生随时着想”成了时常困扰低年级班主任的问题。
案例:
清晰地记得那天美术课下课,我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原本干净整洁的教室变成了白色纸屑的海洋,更有甚者,几个学生还在那陶醉地剪着纸。但奇怪的是,有些同学的座位周围并没有纸屑,桌上也放着没有拆封的剪纸材料。我走过去,询问他们怎么没有剪纸,他们回答:“美术老师说,最好回家剪,所以我们就不剪了。”我赞许地对他们点了点头,但随即,我又为那些剪了碎纸的孩子的行为感到气愤。我环视了教室,渐渐冷静下来:也许这会是一个教育他们爱护环境卫生,培养集体观念的好机会!
于是,我站到讲台角,说:“同学们,请你们现在看看你们的周围!”孩子们环顾了自己的周围,旋即就有几个学生的头低了下去。我继续道:“请今天剪了纸的同学站起来!”陆陆续续,将近一半同学站了起来。但是我想:美术老师说的是“最好”回去剪,而对于小孩而言,好奇是必然的,所以他们会迫不及待要剪纸也并不奇怪。所以,我要让他们知道,要为集体随时着想,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于是,我就说:“今天剪纸的事并不怪你们,但是,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一旦你剪下的纸屑影响教室的环境卫生了,就要立刻打扫干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们同不同意?”孩子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破坏了班级的环境卫生,羞愧地点了头。“那今天中午吃好饭,就请你们留在教室里,
于是,吃完饭,二十几个孩子有的手拿扫帚,有的手拿畚箕,认认真真地扫起了地,扫帚没有了,有的同学干脆弯着腰拿着小塑料袋捡那些吸在地上的小纸屑。看着他们们认真的的样子,看着恢复干净整洁的教室,我感到这次的教育成功了。
反思:
我以这件事作为教育案例,和年级组的班主任们展开了探讨。我们认识到,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与学生接触得最多,许许多多烦琐的小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去处理,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能及时有效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从而生成教育的实效。
反思这件小事,我们深深感到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育生成意识。在教育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捕捉细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关注现象、注重细节,才能使学生内炼,德育才具有实效性。同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的内容要与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相结合、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相结合,这样也可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关注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教育也同样如此。
俞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