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地理论文交流:我有效教学故事——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面比较广,渠道也比较多,而且很多学生对天文地理知识也比较有兴趣。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很多方面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背景。对于这样一群学生,促使我更多地思考以寻找一种更适合他们的新的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有其一定的学科特点,很多内容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这有利于开展情境性教学。如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问题都属于情境教学的适合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选择尝试了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情景教学模式其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景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就作为“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了一样而被确定。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是一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它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教师的角色已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教师需要从学习者的观点出发去体验课程了解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范围恰到好处的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及提供援助以便为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提供支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设计原则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可以表示为设计真实“宏情景”的锚(创设问题情景)→围绕“锚”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及贯穿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效果评价。

下面结合七年级上册中国区域篇第三节“青藏高原”的教学内容,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加以说明。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例如,在“青藏高原”一课开始时创设这样的情境:聆听歌曲“青藏高原”,观看滚动播放的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然后,老师告知学生自己准备利用暑假去拉萨旅游,请他们帮忙列出一张需要携带的物品清单。同学们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既被刚才的歌曲和图片所吸引,又想帮助老师解决困难,从而产生了想要了解青藏高原的主观愿望。

二、确定问题

在建立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后,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在本案例中的“锚”就是让学生列出物品清单并陈述理由。

三、搭建脚手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锚”,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设定的情境。他们会利用书、地图册以及他们的已知经验展开自主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时仍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教师不做直接回答,而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脚手架”,使他们逐步形成并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搭建脚手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涉及的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而提供的支持。这些支持的形式可以是“建议”、“设问”或“帮助”。

在本案例中尝试搭建如下一系列“脚手架”。例如可以尝试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问题。说一说青藏高原上有哪些高大的山脉?青藏高原是哪些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上有哪些野生保护动物?青藏高原上藏民的主食是什么?交通状况怎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的提示,能够得出青藏高原海拔高、日照强、温差大等自然特点,进而推断出“吃、穿、用”等方面需要携带的必需品。

四、合作学习消解具体的“锚”

一般来说,“锚”中描述的问题都比较复杂多样,单个学生很难完全解决。而且抛锚式教学也不能让学生局限在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而要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解决新情境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习者之间充分沟通与合作,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应该在情境化与非情境化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要能够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向其他情境迁移。

在本案例中,在每个学生列出了自己物品清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学习。由大家讨论后列出比较完整的物品清单,并且写出理由。这一过程是学生建构青藏高原的自然特点这一知识框架的过程。有了这些知识背景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青藏高原是一个极其脆弱的地理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它呢?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建青藏铁路是否有必要呢?从而消解具体的“锚”。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建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意识。另一方面利用低年级学生比较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尊重,也使得个别在课堂教学中不善言谈的学生受到热烈气氛的影响也积极参与其中。

五、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强调对学生过程的评价,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并将鼓励融于学习过程本身,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只要学生相对于以前有了进步(如有些学生从不爱发问到自己能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意义不大,但都可算作进步),就可以说是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可将评价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调节和提高。

六、教学反思

在地理教学中尝试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以下是几点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学生观察力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特点来加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抛锚式教学”中学习与认知情境的特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

3、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4、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将评价融于学习过程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奖励。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选择的事件或问题(即“锚”)不恰当,或与当前学习的主题关系不密切,则很难进行,这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钻研教材,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合用抛锚式教学,确定“锚”的特点。总之,教学模式不要程式化,要讲究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实际,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