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初中物理
20101201串联电路的特点(南模初级杨秀琴)

《串并联电路特性的研究》点评

陆忆娓:

一、导入环节物理情景的创设

研究决定海宝灯泡亮暗的相关因素

兴趣和热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有三点是可圈可点的:

1、问题情境化

(热点、奇异点的呈现)

将目标、情景状态、情景定义相同的问题抛锚着落与一个真实完整的情景,并进行开发、物化、组合和排列。问题紧扣书本知识点,情景则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来创设。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以物化或活化的情景激活已有的知识技能,感知新的知识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活动目标的可操作化

1)建立在学生已有情景、经验、知识状态基础上;

    (基础:灯泡的亮暗与电流、电压、电阻有关)

2)建立在最近发展区内;(发展区:电流特性、电压特性-----

3)与原有的认知形成冲突。(误区:电流决定亮暗)

活动目标:灯泡亮暗的相关因素

3、操作目标问题化

由情景状态提出问题,自然地从一个阶段目标向另一个阶段目标跃迁。

相关因素的研究→电流特性、电压特性的研究

问题的引出流畅、自然,无痕。

二、“实验探究模式”的展开教学,凸显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

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本节课考虑到初中学生得思维特点:主观经验判断。它带有局限性。而它的存在对教学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本课以实验为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使学生充分认识了物理规律的客观性。

1)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学生实验探索、归纳实验结果、得出规律、应用规律。

2)教学过程:问题入手、提出研究内容、引导方法和途径、提示从数据中归纳规律。

3)实施策略:

    模式的显著特点:一是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地地位;二是实施过

程难以控制。三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策略:适时介入、关注差异。这对教师的课堂应变、调控能力是

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验证—掌握”模式展开教学,凸显了物理规律的真理性。

程序:命题→实验验证→掌握

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听讲、阅读形式接受物理知识,以间接经验

为主。等效电阻实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使推理判断通过实验来检验其真理性,既构成了科学的演绎方法,有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其预见力。

四、“问题中心模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

1、情景设置→承上启下(请问海宝上的灯是怎样连接的?)(承上欠缺)。

2、提出问题→转承指向目标。(为什么一个灯亮一个灯暗?)

3、实验设计→适时介入(欠缺)。

4、实验分析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小灯亮度不同于什么有关呢?)(欠缺)

5、项目目标变换→过渡顺畅、自然、合理(设问缺失)

 

戴蔚勤:

         121,我听了杨秀琴老师上的串联电路一课。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的开始部分。课先由海宝的眼睛一个亮一个暗引出:串联的两个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学生猜想与灯泡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灯泡暗……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测串联电路中两个灯泡的电流、电压、电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灯泡的电流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是不同的,恰恰相反,电流却是一样的。这个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通常学生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冲突。这个实验很好的把学生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并很好的得到了解决。同时,它为学生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灯的亮度即电功率不单是由电流大小决定,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电流相同时亮度可以不同。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是:整节课老师的思路很流畅,从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的建立,到等效电阻的概念,到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都一一完成。但是,这都是在老师的很多铺垫下完成的,虽然节奏很快,容量很大,但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些实验的设计,等效电阻的概念,学生的思维都跟上了吗?学生看似在探究,但是这些与学生所想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更加突出,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对较弱。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出学生已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以为分成两节课,放慢节奏,效果可能更好。目标太多不易完成,整节课的知识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

 

张美兰:

121听了杨老师的《串联电路》一课,整节课气氛比较轻松、愉快。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清晰、流畅。杨老师一上课就利用“海宝”引出了本节课题,营造出了积极、新颖、具有时代感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杨老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在演示实验出现故障时,能够从容地继续完成教学,体现了一名老教师深厚的基本功。

   学生实验贯穿了本节课,使学生能在探究状态下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从指导学生依据已学知识自主完成实验,依次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到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探究环环相扣,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可以说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穿整个课堂教学。

老师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设计了巩固练习。例举了“电饭煲、节日彩灯、电水壶”等实例,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从而

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了社会。

    整节课中活动卡的运用还不够到位,串联电路中每一个实验结论没有明确得出,使得学生在总结时语言描述不够到位,希望杨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