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初中物理学科(北片)在南模初级中学举行了教学研究活动,由杨秀琴老师执教“温度 温标”。下面是评课记录。
朱顺杰老师:
杨老师的这堂课思路清晰,以温度计的在历史上的产生过程为线索,让学生在体验温度计的设计过程的同时,学习温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本节课以摄氏温标的定标以及温度计的使用为重点。在温度计的定标教学中,杨老师设计了一个小巧简便的实验器材,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定标过程。在充分利用实验器材的前提下,杨老师用过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这个简易温度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改进温度计,从而实现对温度计的进一步认识,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分组分工讨论的方式,不仅让讨论环节更加细化,而且让学生从中体验了合作精神。最后利用整个实验过程渗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教学。
王秀英老师:评课:
1、教学整体印象: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用多媒体展示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最大的温度计”的模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新课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2)学生活动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学生亲身体验冷水和热水,通过对比,感觉冷热程度,这样引入温度概念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老师在介绍了伽俐略的气体温度计的基础上,让同学们提出改进方案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将气体换成液体;有的说:把它标上刻度;还有说:能显示刻度的范围太小了,等等,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并未强调,但杨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学生用自制温度计测水温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怎样正确测量?怎样正确观察示数?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体验、猜想、实验等过程,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温标的由来,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3 改进意见
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提问、回答和再提问的衔接上没有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例如在学生使用了自制温度计测水温后,老师提出:你希望自制温度计有哪些特点?同学答:刻度明显,携带方便,牢固。老师再问:对此温度计作如何改进?我觉得问题范围太广,应结合活动卡内容提出:为了使刻度更明显,我们对此温度计作如何改进?这样指向性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