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日在长桥中学开展了长桥片初中物理教研活动,由董珏老师执教“力的三要素”。下面是董珏老师的课后反思及活动记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力的三要素”教学后反思
长桥中学——董珏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这节课的设计我按照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学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物理的基本概念,并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物理规律。一节课下来,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一、整节课中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
1)在新课导入上,我通过霍元甲和大力士搏斗的图片,以及他战胜对手的事例,设置悬念,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2)在新课讲授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力的形变效果。并对课本配套的学习活动卡上的磁铁靠近小铁球的活动进行再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在活动中认知力的另一种作用效果。
3)在实验分析时,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采取的是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启发下,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器材讨论实验的具体做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这种小步子,设坡度的做法,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得到力的三要素。
4)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取材简单,设计巧妙,易引导,易操作。一根锯条就可完成三个实验来研究力的形变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否有关。
5)在整节课的流程中,合理的运用了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后面配以精心设计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整节课的亮点是:
1)在引入上激发好奇,在设问中注重启发,在猜想上联系现实,在实验中注重方法,在操作上强调动手。
2)课堂氛围活跃热烈,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生活动积极有效,各个环节衔接流畅。
三、这节课还须改进的地方有:
1)内容虽较全面,但还不够深入。由于我这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容量较大,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在板演力的图示后,学生只练习了一道,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力的图示,如沿着斜面向上推小车,一个图里画两个力的没有涉及到。
2)在用实验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时,给学生提供的器材是锯条和弹簧测力计,学生主要是利用力作用在锯条上的形变效果进行研究,而没有再提供其他的器材让学生选择,尝试“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研究。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今后,我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不懈的努力,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我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活动过程记录:
一、 董珏老师上课:《力的三要素》
教案见附录
二、 董珏老师简单介绍教学设计
本节课想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生活动没用现成的活动卡,而是根据当学生情况对活动卡进行了改造。同时,为了渗透两纲教育,在导入中设计了《霍元甲》电影图片一环节。在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通过限定器材、讨论、启发和演示,降低难度,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 听课老师评课、讨论实验教学
1. 王一青:
教学流畅。
落实了二期课改的理念。
学生配合很好。
运动状态讲的快乐些,运动方向的变化要讲出是运动状态改变。
2. 施静芬:
速度大小不能说速度快慢,要给学生指出。
力的图示要强调作用点要用字母标出。去年中考F=G不写要扣分的。
3. 李莉:
导入有震撼力,男生非常有兴趣。
第一部分,通过几个活动很顺利地得出了结论。
“运动状态”要强调一下。
学生在归纳结论时表述不到位,要控制变量。可以问学生,三个量都不同,有没有可比性。
学生在反馈导入时总结道:“稳、准、狠”很好。
力的图示教的仔细,学生能掌握。但要强调作用点要用字母标出,做到规范。
4. 方志洁:
教学内容全面。
学生实验多,器材简单,效果好。
在你讲力的方向时,通过讨论再来做,难点得到了突破。
5. 曾鸿:
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用锯条实验,弯曲程度相同,能说作用效果不同吗?
6. 卢家海:
方向不同也是作用效果不同。方向不同也可以引起运动状态不同。
7. 任艳玲:
三次试讲效果越来越好。
在这节课中,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形变来体现的,没有通过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通过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可以吗?必要吗?
8. 卢家海:
用小磁针来实验。
9. 顾超:
用桌球
10. 戴蔚勤:
用小车、手、弹簧测力计
11. 蒋蓓蕾:
学生基础很好。内容很全。时间不够,第一块内容时间少了,力的图示以后还要再上。全和深要有取舍。
12. 卢家海:
我是一个新人。
老师语言精练老道。
设计的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有效,
课堂节奏感强,无论是老师的讲解、学生参与,还是练习、学生感受,有急有缓,学生有消化时间。
学科德育的渗透,谈到武力,要改一下。
13. 施静芬:日本小孩打就打,为了正义可以。中国男孩都没有了。
14. 唐莲芳:
作为一名工作第二年,第一年教初三的新教师,这节课上得较好,老师准 备很充分,课的容量很大,出发点很好。
实验中加入电压表,目的是好的,因为是难点,老师期望通过实验来解决中考中的难点。
用铅笔芯实验引入好。
15. 李晓晨:
这节课我也上过。董老师很用心,上得很流畅,实验设计很到位。
力的作用效果的引出很好。
三要素的实验很好。
活动卡上是否加一个“方向”的例子?
作用点要标。
16. 沈晓文:
实验用足了,不多但有效。
17. 戴蔚勤:
教师语言表达精炼、清楚。实验操作规范到位,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交代有条不紊。
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达成度好。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操作,最后再根据实验观察归纳出实验结论。要求相对较高,但是老师做了适当的铺垫,从而使课堂变得有序、有效。首先,学生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开放的,而是限定的。只用锯条、弹簧测力计。其次,在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在理论上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又举例说明(例举了与方向有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如何落实到用具体的实验器材来进行操作。最后,老师做了有效地示范,从而保证了学生探究实验的顺利开展。
课堂练习紧扣教学目标。本节课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后面都配了相应的小练习。尤其是第二部分这一重点内容,老师配了4道小练习。从这4道小练习来看,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前3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说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另一类是第4题,它要求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众多实验现象中选出相关的现象来说明一个问题,要求更高,有一定的综合性。
本节课的导入试图渗透学科德育,老师选的点还是可以的,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提升,老师还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以防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老师先让学生来猜:“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回答问题的学生非常全面的把三要素都提到了,而且举例也很到位。这时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通常,学生的回答不会很全面,我们会请其他同学补充,甚至补充也不一定讲全,然后下面的课“就有文章好做了”。但是遇到今天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让其他学生再来说说,他是同意前面学生的回答,还是不同意,理由是什么,然后再引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究竟哪个同学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