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
2013.11.20
评课记录
试讲:
试讲:1、上课语句和演示有部分重复
2、板书书写上,不应只写 响度的影响因素,音调的影响因素,应该更完整的写清楚“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3、应更具体介绍一下频率不同的波形疏密怎么理解
1、有些科学课上学过的东西可以直接使用,不用赘述,应翻看一下科学书
2、在响度探究阶段,敲鼓和敲音叉应该敲击一下,否则多次敲击还会让同学误以为有快慢的影响因素
3、尺弹不出声音,从正面演示,观察不到振幅的变化。在演示实验中,特别是请同学做助手的实验中,应该注意演示的角度,不能遮挡同学的观察视线
4、高脚杯用大小相同,水量不同的更恰当,更好的为后面频率与结构的展开做铺垫
5、“发声体的振幅”与“声波的振幅”不能混淆,敲击音叉时音叉的振幅可以用乒乓球放大振动效果观察得到
6、应该说明塑料片接触齿轮是如何发声的,为后面介绍振动快慢做铺垫
开课
1、教案上:流程图过于复杂,应当做适当的合并和精简,以能够体现出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为主。
2、板书的书写要完整、严谨和规范
3、PPT的小结部分也要写完整、规范
4、上课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反复太多。
市四中学
在探究频率与发声体结构有关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吉他来说明,还可以用到笛子,这样课程中就涉及到了液体(高脚杯发声)、固体(琴弦发声)和气体结构不同的发声情况,使研究对象覆盖的范围更全面。
频率的知识需要讲的稍微详细写,能够出来频率的定义,为后面理解波形图做辅助
西南位育
肯定:1、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学生活动的器材多,让学生探究阶段有可选度
3、难点突破的很到位,通过对发声原因的介绍,齿轮形状的分析,转动情况相同的时候,音调不同,很容易得到音调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有关的结论。
不足:1、在探究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时,是通过两次不同远近敲击音叉的方式让同学判断出来的,这里可能存在用力大小不同导致振幅不同导致的响度不同的情况,所以应该选择振动情况不变的物理再做这个演示。
2、应该增加一个空气柱的振动,例如吹笛子,将液体气体固体的振动说完全
位育初中
初二年级的上课特点主要是寓教于乐,上课的过程非常热闹。作为青年教师,在实验的设计上有所突破,没有传统教学中敲击高脚杯发声的方式,而是用到了摩擦共鸣发声的方法,效果也非常明显。
在试讲中发现响度,音调不同的波形没有显示在用一个图中,分析波形图显得非常的抽象没有比较,在后来做了成功的改进,将两个波形图叠加,显示在了同一个图中。
市二中学 王艳
肯定:将DIS实验运用到课堂教学,让课堂的形式更丰富
建议:在探究音调不同的物体的波形图中,可以再做一组实验,敲击同一个音叉,响度不同,观察到振幅不同,但是频率是相同的。
中国中学 姜朝春
演示实验很充分,器材多,感觉课堂很充实
零陵中学 周洁蕙
建议:在响度的教学部分中,可以在鼓上撒塑料泡沫粒,振动幅度非常明显,也可以节约引入和探究影响因素的课程时间,为后面波形图的详细介绍和说明留出时间。
南洋初中 张晨
演示实验中动作幅度可以再增大一些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声音的特征的第一课时,主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就是学习响度和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第二部分就是学习音调和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主要的教学过程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以设问点拨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并通过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本节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猜想,学生动手进行体验和设计探究,得到结论,最后通过DIS实验演示响度和音调的波形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第二个特点是将DIS实验设备——声音传感器引入课堂,通过声波的振动图像现场采集,让数据也更有说服力,也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以及声音响度和音调两个特征的波形特点,认识到用图像法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节课的第三个特点是上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丰富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始终处于高度兴奋地状态,有趣的实验让同学目不转睛观察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实验背后的理论依据,然后得以在学生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尝试和验证,让学生始终积极地投入在课堂中。
这节课在试讲磨课的过程中,
而
在正式上课之后,又通过各位老师的评课,不仅在教态教法上无私的给予了我指导,也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受益良多。
在教学思路上:
一、演示实验的实验器材的选择上考虑还是不够全面,上课实验虽然很多,但是基本的发声体的分类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却没有全部涵盖,还少了气体发声的介绍,这样会让学生误以为发声体只有固体和液体,让课程知识的呈现缺少了完整性。
二、在探究音调不同的波形图的特点中,还可以增加一组演示,就是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观察到振幅不同频率相同的波形图,能让学生直观的知道结构相同的同一物体,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将响度和音调的波形图放在一起做了次比较,能让同学对波形图的理解更深入。
三、在讲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教学环节中,可以用塑料粒撒在鼓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一方面可以观察到很明显的振幅差别,得到的结论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后面的演示实验的时间,为后面的环节争取时间。
教态教法上:
一、教案的准备不够到位。一方面教学流程图的设计显得过于复杂,教学流程图主要是为了直观的看到教学过程和大体思路,过于详细和繁杂的过程反而失去了流程图的意义,因此在设计上还需要更精简;另一方面,板书的设计还需要更严密,板书的意义展示本节课的重点,有清晰的条理,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上课出现的机器故障等问题反应并不是很灵活,浪费了一些上课时间,虽然对教学内容即使进行了调整,单单将“利用振动情况不变的闹钟证明响度与距离远近有关的波形采集”环节省略了,却没有考虑到做铺垫的两次敲击音叉若直接换成闹钟进行演示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就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使发声体的振动情况相同,改变距离后得到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三、语言表达等还需要改进,需要更精简,尽量减少语句的重复和赘述,将课堂的主要内容更清晰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这次教学展示课,无论是在磨课阶段还是正式开课的时候,都让我在专业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更知道了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展课堂的教学,非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