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让信仰成为班级特色建设的内在支柱

让信仰成为班级特色建设的内在支柱

——浅谈对于班集体特色建设的一些尝试

宫  青

(上海市紫阳中学) 

【摘要】:本文对班主任工作中的“班集体特色建设”进行思考。结合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分享借助 “师生共创班级信仰”来推动“班集体特色建设”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班级信仰;班集体特色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实质是一种默会的知识,即指个体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慢慢地习得。班集体作为学校里开展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载着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使命。

如何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能激发起其主观能动性的环境?结合之前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觉得可将“师生共创班级信仰”作为班集体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的解释为:“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信仰”的定义偏心理学,认为信仰是“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综合权威词典的解释可见,“信仰”可被视作是一种人类特殊的心理状态,一定形成,是更内在的持久和稳定,可以指引着人的意志和行动。

建立在对“信仰”概念的理解上,我为“班级信仰”所下的定义为:班级建设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是所有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并且,这个精神文化的形成由师生共同参与、精神文化的内涵将随着班级成员的发展不断完善、丰满。

初入中学的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转折期中,他们学习适应新的环境,也学习寻找新的阶段目标。这种情况下,班级较散乱,班主任可通过加深他们对于班集体的理解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于“班级信仰”的认知。

我一般会将暑假中的军训作为一次班级荣誉感教育的好契机。学生们初次相聚并以集体的形式参加操练和汇演,一定好奇又忐忑。利用训练间隙引导学生畅谈对于“班集体的理解”以及对于本班的期待,总是能激励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从我所带的3届预初军训看,被激发起积极性的学生们更能有相一致的班级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训练中他们更能坚持、在汇演时他们更在状态,3次均获得了年级评比中的第一名。

首次亮相就能获得好评,班级成员自然会加强对班级的认同感,随着开学后班级生活和各类大型活动的开展,班集体的“品牌意识”将不断地被巩固。“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1班增光添彩”就逐渐成为了班级成员的共同情感目标。这又进一步推进了“班级信仰”的形成。

然而,预初的学生终究年龄和心智都尚小,之前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并不足以完全形成意志进而规范其行为,因此,科学的班级管理是开学后必须落实的内容。

制定“班规”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班集体共同的规范,应由所有班集体成员共同制定和认可,这样才能真正地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预初年级制定班规时,我会根据班级的学情来提供可参考的班规,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出他们认为适用于本班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增补,最终确定“我们的班规”。随班级成员心智、状态的发展,班规也将随之进行微调,逐步形成让学生心悦诚服的班集体制度文化。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究性研究中”明确指出“把班级建设还给学生”。督促班规的落实,其主体在于学生自身。班主任要做的是经过观察,找到合适的人选,明确分工、明晰职责,逐步形成班集体严密、健全的组织系统。更多的学生在班集体的岗位上“各司其职”能更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可培养其责任担当之感。责任担当可以形成意志力,这一点可以促成“班级信仰”的最终形成,产生内在效应——内化成为了学生的价值内核。

“班级信仰”从被学生认知、到形成情感、到最后内化为意志,这个过程都在班集体中形成,能够提供一个有活动力的、有影响力的形成空间是一个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无论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该如何为这一个环境注入更高的生命力,这需要班主任的用心。

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往往能更敏感地捕捉到契机。我会在墙报栏里设“老班有话说”和“班级心感动”专栏,即使捕捉班级近期发生的事情进行“发声”、即使播报班级同学的闪光点。“班级心感动”由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用一句话的形式对班级同学的好行为“点赞”,充分调动起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正面的教育,无形中传播了榜样的力量,“榜样教育,是自我成长的必要营养”。

我也习惯利用周末随笔,“我眼中的1班”常写常新。通过随笔,我更好地倾听班级学生对于班级近况的感想,也能利用这个渠道积极引导学生。如在合唱比赛赛场上,班级音频突然出现故障,此时班级中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笑声。我当周布置的片段描写就是“在合唱比赛赛场上,当班级音频出现故障后”的情境续写,并利用之后的班会分享了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的写作,我观察到那几个发出笑声的孩子默默地低下了头。

班中也会出现突发的状况,如手机失窃。在进行充分排摸并锁定那位同学以后,我召开了“手机走丢了”的主题班会。通过分享三则小故事,带动班级对“手机走丢后将给班级带来的不良影响”等话题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时不时关注对应的那位同学。最终手机被找回来了。

在此,我并没有对“班级信仰”的具体内容进行定义。因为在最初的班集体荣誉感的基础上,不同的班级经历四年最终形成的显性班集体特点是不同的;但“班级信仰”带来的隐性教育成效是基本相同的:它将成为一个班集体中文化价值观的最核心所在,促进班级成员的精神成长,不断焕发班集体更强大的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   张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