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思考与实践——基于班主任工作视野的探讨

[摘要]“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基于班主任工作视野,抓住防疫抗疫契机,弘扬科学家精神并融入班级管理与教育中,从实践层面提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校园微环境布置、班级微活动开展,立足课堂教学与家校有机结合等有关措施,探索了小学校园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引言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隔两分钟离世。13:05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13: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双星陨落,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寄托哀思,沉痛悼念。但生于幸福年代10后的小学生,对两位院士了解甚少。由此引发了班主任工作中对弘扬科学家精神重要性的思考。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当下,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大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贴切了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际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身心全面成长和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结合当前的新冠疫情,作为班主任理应抓住抗击疫情的教育契机,推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和活动,引导、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树立良好防疫意识、培养防疫的行为习惯。

二、思考与认识

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普遍较好,尤其是在上海的民办学校中。许多小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自媒体等方式,对于一些新兴职业的了解和憧憬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科学家的了解;部分孩子对于网红、带货主播、影视明星的向往远远高于科学家、医生;认为网红、主播、明星的职业光鲜亮丽、门槛低、收入高、工作轻松。随着全面抗击新冠疫情,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们从平时的幕后走到了台前,让国人更多的了解了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才是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巨大贡献的职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需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普及,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一代有理想、敢担当、勇创新的新人。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知识的重要部分,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班主任工作中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构建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职责所在,小学校园、班级和课堂更是弘扬科学家的重要场所。此次新冠疫情,全体学生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居家学习,已经返校复学;经过2个月的暑假进入的新的学期。仍然处在全面而持续的防疫抗疫当下,班主任老师应该要抓住抗击疫情的契机,营造校园“微环境”、开展班级微活动等方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融合与学生的校园学习与家庭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深度体验科学家的精神中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实践与策略

1、布置校园“微环境”,宣传科学家精神

校园是孩子们每天学习的场所,孩子视野所到之处都可以是宣传科学家精神的场所。结合疫情,学校的宣传栏中张贴了本次抗击疫情的钟南山、张文宏等医生的照片、生平小故事,让孩子们耳濡目染科学家们的生平、科学家们的故事。

再如,校园大厅的大屏幕上也一直滚动播放了科学家们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贡献,包括医护人员、幕后疫苗研制工作者、病毒分析实验科学家等等的故事。此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了解某一领域的一位科学家,将他的故事和精神,用小报或文章的方式展示在班级板报或年级板报中。综上,无论是生动的画面和影像,还是孩子们稚嫩的文笔,都是让学生们对科学家们的贡献和精神有更多的了解,并在校园中营造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微环境”。

2、丰富班级“微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班级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做好、做精与之相关的各项德育工作。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到学校和班级的德育活动中,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和优势,丰富并拓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校园微活动,激发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利用每周的特色讲座和科技节等活动,大力开展科学普及的微活动。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中各领域的佼佼者,将科学家请入校园,为小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们能跟科学家们近距离接触。比如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的抗疫英雄、3D打印机领域的专家、机器人编程高手、无人机编排队等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更真实的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2)利用每天的升旗仪式,培养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而每天的升旗仪式,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活动的体验。听到国歌肃立、摘帽、敬礼、注视国旗,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中国人要做到的。

(3)利用每周科技广播,在孩子心中埋下创新精神的种子。科学家精神的重点就是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相结合。每周的科技主题广播里,科技老师都会用孩子们易懂的语言,生动的语调,为孩子们讲讲最新的科技上的发现,让孩子体会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并开阔他们的眼界和认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4)利用每月主题班会和晨会,讲好科学家的故事。钟南山、李兰娟、袁隆平、钱学森等,不仅是杰出科学家,更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和孩子们分享科学家的故事,能让科学家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通过聆听前辈科学家们的故事,能教育引导学生们以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未来的历史重任。

3、家校结合有机联动,拓宽教育教学时空

(1)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提高老师们的科学教育水平。学校要通过定期的科技专题培训,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意识,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融入每一节课堂的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在孩子中,宣扬追求客观真理、自由探索、理性质疑、执著求新等科学精神,并且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提问、质疑、猜测,认真求证,不断推理和试验,不停止思考的探索步伐。

(2)除校园外,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另一主阵地,家长是言传身教开展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是短期教育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育人过程,为了保障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专题教育工作有效性,老师需要从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入手,及时通过家长学校、家校联系群等方式,分享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电视节目、科学家故事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等,拓展展览和展品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时空,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要求,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拓宽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来深度体验科学家精神,保证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内化科学家的精神。

 

四、结语

抓住新冠病毒的防疫契机,基于班主任视野,在小学校园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微环境、微教育、微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和家庭、老师与家长都需要加强联系及互动,帮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家精神的活动精髓。抗击疫情中,班主任结合班级的“微活动”,大力开展科学普及,让学生在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体验科学家的精神,与学科教育融合,可以让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潜伟. 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J]. 群众, 2019(1):1-2

[2]中办国办印发《意见》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N].人民日报,2019—06—12(01).

[3]新华社.李克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J].中国人才,2019(1):4-4.

[4]王晶. 把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 学会, 2020(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