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要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在抓中小学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众多的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散布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场所和机会。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学生的校外教育也日益重视,不仅加大硬件投入,而且逐渐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注重人本教育、体验教育,注重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技素养。经过多年来在校外教育第一线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夏令营作为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校外科普实践活动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好动好奇的共性和发挥特长的潜能,在夏令营活动中要结合好各种科技活动及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每一次活动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以下是我在夏令营活动的几点看法和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个性的张扬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夏令营中也同样如此。学生不再是“对象物”,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需求的个体,是活动的中心。夏令营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经过培训上岗的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员替代了老师的角色,摆脱了功利性目标的压力,师生关系成为朋友式的互助互爱的关系。辅导员从生活、活动、学习中全方位的引导和激发,使学生的天性与个性得到最大的舒展。但是,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娇纵和放任,而要强化和养成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生活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致使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铺床单、叠被子、洗衣服,甚至女同学的梳头、扎辫子,这些夏令营中应该独立完成的内务工作,在辅导员“授之以渔”的引导下,对孩子们显得是如此新鲜。虽然动作还显得稚嫩,完成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但对于学生而言,在缺少了对外界与成人的依赖的陌生环境中,这些锻炼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而且能够激发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理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精神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有充分潜能及个性的个体,现代社会在重视个人素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团队协作的精神。而现今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却让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孤傲个性,缺乏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打击,这样怎能面对将来的竞争和拼搏?夏令营中,我们通过各种情境的设置,通过团队拓展训练,让学生在依靠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多地让他们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需要依靠我们的团队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在活动伊始,我们对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小队自由组合,让相互陌生的几个小伙伴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相互熟识,并且为自己的小队设计队名、制作队旗、制定目标。团队拓展活动中,当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了钻电网、背摔、携手并进等依靠个人能力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在胜利的欢呼中,他们认识到同伴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是多么的必要与重要。 三、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创新是分层次的,科学家、发明家可以创新,中小学生也完全能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实现创新。关键是教育者要正视、重视学生的创新潜能。现代科技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应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夏令营正是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结合不同的活动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激发、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用科学的能力。 如“植物识别活动”,我们结合了“发现法”来进行。在发放给每个小队的任务书中,将营地内十个常见科的植物以科名及部分特征附图表述,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对照任务书中的已知条件,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按其特征属性进行归类。通过对该科目植物的观察,将其特征进行完整补充,并画出树叶特征。学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主动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理智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再如,“湘妃竹制作”活动中,我们采用了“模拟创造法”。辅导员先对稀硫酸在竹片表面腐蚀成像的科学原理和安全要领进行讲解,并根据制作要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独立或协作完成作品。通过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在了解了硫酸的化学特性后,创新地运用了“阴文”的形式在竹子上进行创作。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的根本还是知识的积累,离开了基础谈创新那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四、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现实证明,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对于当代的学生已经很难奏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式还是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感悟道德,磨练意志,通过实践体验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在夏令营中,我们在入营仪式上策划了“夏令营小公民文明公约”的宣誓签字仪式,在写有“提高文明意识,加强道德修养,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公共财务”的巨型条幅下,几百位小营员庄严地举起了右拳进行宣誓,并在条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在活动中,学生们又时时参照自己的誓言来约束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成为优秀的营员;在夏令营的特色栏目――联欢晚会上,我们又会常常在营员中挖掘学生中的典型。有一次,当我们了解到浦东由由小学的团队中有一对品学兼优的双胞胎兄妹,由于家境贫困,平时对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等集体活动从不参加,而这次却是班主任老师背着他俩,为他们报了名。为了更好地发扬这种逆境奋进的学生典型,我们在当晚的晚会中策划了“爱心助学金计划”,主持人在晚会上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双胞胎兄妹的事迹,并宣布营部不仅免除了他们夏令营的一切费用,还号召所有的辅导员捐助出一天的工资,作为他们的新学期助学金。当辅导员们在台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加入了,所有的营员也加入了,甚至于连营地的保安也加入了我们,转眼间,募捐箱前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当现场捐助的1098.50元助学款交到兄妹俩手里的时候,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地与辅导员相拥痛哭,台下几乎所有的同学也一起流着眼泪鼓起掌来。这一刻不仅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铭记在心,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对每一个同学而言,这都是一种最为生动体验。 一个成功的夏令营会在一个学生的孩童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一次成功的体验,一个深刻的感悟,会带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在活动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夏令营工作没有“句号”,留给我们的只有更多的“省略号”,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来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感叹号”。 |
(责任编辑: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