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课程统整向度之二:社会统整——将学生的个人和社会兴趣统整在民主理念之下,谋求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统整,服务社会共同价值或共同利益。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重要目的在于向具有不同特质和背景的学生提供共同的、可以分享的教育经验,既以达成未来国民意识形态的同质化,同时提升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数量的合格劳动力,最终增进社会的共同价值或共同利益,实现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统整。因此,比奈(James A. Beane)旗帜鲜明其指出,“最有力的课程统整作用,乃是应用于民主社会统整的脉络之中。”亦即,课程统整最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在于服务民主社会的共同价值或共同利益,达成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统整。因而,谋求学生个人与社会的统整,以服务社会共同价值或共同利益,是科学课程统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向度。
我们看到,比奈所认定的谋求社会统整的课程设计方略是:课程应当围绕着涵盖了学生个人和社会兴趣的社会议题加以组织,并通过师生协同合作计划的方式展开教与学的过程,共同投入知识的统整——民主地、统整地运用学科知识,明智地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社会议题。课程设计的具体措施常常包括:运用问题中心的统整课程设计、发展班级社群、倡导师生协同合作规划、谋求学校和社区生活的统整。在这种课程设计方略指导下的课程设计形态就是“问题中心课程”,即以社会议题为中心、师生协同合作规划、投入知识统整的课程。这种课程形态所秉承的核心价值理念如下:(1)课程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加以组织,是为了体现“在民主生活方式之下,人们必须在面对共同的社会议题时才能协同合作”的理念。(2)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规划,是为了让他们体验——以民主参与和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做出决定。(3)作为课程组织中心的、涵盖了个人和社会关注的议题,是为了将学生的个人和社会兴趣统整在民主理念之下。(4)让学生投入知识统整的用意则在于,要让学生能够民主地运用知识,并且把它作为明智地解决问题的工具。